跳到主要內容
保育活化

船街 18 號

地點
灣仔船街 18 號(位於莊士敦道重建項目內)
樓宇數目
1幢四層高唐樓
建成年份
1930年代
於三十年代由戶主之祖父興建。 樓宇原為木建築物,後因二次大戰時失修,再由家族重建。
於三十年代由戶主之祖父興建。 樓宇原為木建築物,後因二次大戰時失修,再由家族重建。
船街 18 號 (保育後)
船街 18 號 (保育後)
露台鐵鑄欄杆及花槽展現四十年代的風格。
露台鐵鑄欄杆及花槽展現四十年代的風格。
地台鋪以四十年代流行的碎錦磚,配以綠及棗紅色圖案。
地台鋪以四十年代流行的碎錦磚,配以綠及棗紅色圖案。
內部樓梯為水泥鋪以上海批盪,配合兩種 綠色意大利批盪作裝飾及黑白圖案梯階突 沿。
內部樓梯為水泥鋪以上海批盪,配合兩種 綠色意大利批盪作裝飾及黑白圖案梯階突 沿。
樓梯扶手為原身木柱,以蒸熱法屈曲,並 以銅架鑲?牆上,令人聯想起舊式船隻的 結構。
樓梯扶手為原身木柱,以蒸熱法屈曲,並 以銅架鑲?牆上,令人聯想起舊式船隻的 結構。

項目進展


請參閱莊士敦道項目(嘉薈軒),獲取項目資料。

歷史淵源


  • 樓宇座落於1887前填海所得的土地上。
     
  • 於三十年代由戶主之祖父興建,舉家居於上址逾70年。
     
  • 樓宇原為木建築物,後因二次大戰時失修,再由家族重建。
     
  • 獲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物。

建築特色


  • 唐樓過去只有華人居住,故常稱為唐樓。此種建築風格於十九世紀在中國南方城鎮甚為常見。
     
  • 唐樓乃歷史衍生,包括香港經濟發展、二次世界大戰及中國難民潮湧入香港。
     
  • 上址為4層高窄長形樓宇,結合中西建築特色,露臺面向船街。地下曾經為原戶主家族開設的商舖。
     
  • 面積約為450 - 700平方呎,樓底高,在起居室與廚房間設有採光井,通往露臺處裝有法式大窗。
     
  • 壁柱及飾線為戰後露臺樓宇的特色,設計非常個人化,可作為辨別設計師的標記。
     
  • 地台鋪以四十年代流行的碎錦磚,配以綠及棗紅色圖案。
     
  • 露台鐵鑄欄杆及花槽展現四十年代的風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