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保育活化

船街 18 号

地点
湾仔船街 18 号(位於庄士敦道重建项目内)
楼宇数目
1幢四层高唐楼
建成年份
1930年代
於三十年代由户主之祖父兴建。 楼宇原为木建筑物,后因二次大战时失修,再由家族重建。
於三十年代由户主之祖父兴建。 楼宇原为木建筑物,后因二次大战时失修,再由家族重建。
船街 18 号 (保育后)
船街 18 号 (保育后)
露台铁铸栏杆及花槽展现四十年代的风格。
露台铁铸栏杆及花槽展现四十年代的风格。
地台铺以四十年代流行的碎锦砖,配以绿及枣红色图案。
地台铺以四十年代流行的碎锦砖,配以绿及枣红色图案。
内部楼梯为水泥铺以上海批荡,配合两种 绿色意大利批荡作装饰及黑白图案梯阶突 沿。
内部楼梯为水泥铺以上海批荡,配合两种 绿色意大利批荡作装饰及黑白图案梯阶突 沿。
楼梯扶手为原身木柱,以蒸热法屈曲,并 以铜架镶?墙上,令人联想起旧式船只的 结构。
楼梯扶手为原身木柱,以蒸热法屈曲,并 以铜架镶?墙上,令人联想起旧式船只的 结构。

项目进展


请参阅庄士敦道项目(嘉荟轩),获取项目资料。

历史渊源


  • 楼宇座落於1887前填海所得的土地上。
     
  • 於三十年代由户主之祖父兴建,举家居於上址逾70年。
     
  • 楼宇原为木建筑物,后因二次大战时失修,再由家族重建。
     
  • 获古物古迹办事处列为二级历史建筑物。

建筑特色


  • 唐楼过去只有华人居住,故常称为唐楼。此种建筑风格於十九世纪在中国南方城镇甚为常见。
     
  • 唐楼乃历史衍生,包括香港经济发展、二次世界大战及中国难民潮涌入香港。
     
  • 上址为4层高窄长形楼宇,结合中西建筑特色,露台面向船街。地下曾经为原户主家族开设的商铺。
     
  • 面积约为450 - 700平方尺,楼底高,在起居室与厨房间设有采光井,通往露台处装有法式大窗。
     
  • 壁柱及饰线为战后露台楼宇的特色,设计非常个人化,可作为辨别设计师的标记。
     
  • 地台铺以四十年代流行的碎锦砖,配以绿及枣红色图案。
     
  • 露台铁铸栏杆及花槽展现四十年代的风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