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
2005年
-
2005年7月11日
洋松街╱必發道項目招意向書結果
就新聞界今日(星期一)查詢有關大角咀洋松街╱必發道項目發展意向書一事,市區重建局(市建局)發表以下聲明: 市建局共收到23份意向書,表示有興趣聯營發展洋松街╱必發道項目。 市建局董事會轄下的一個遴選小組將會挑選合資格的機構,然後邀請他們進行競投。預計招標工作將在短期內展開。 洋松街╱必發道重建項目地盤面積約13,200平方呎。完成後可提供總建築面積約119,000平方呎的樓面,作為住宅和商業用途,並設置面積達4,300平方呎的園景美化地方。
-
2005年7月8日
西營盤第一街╱第二街合營項目截止接受標書
就新聞界今日(星期五)查詢有關西營盤第一街╱第二街合作發展項目的投標情況,市區重建局(市建局)發表以下聲明: 市建局共接獲11份標書,競投西營盤第一街╱第二街合作發展項目。 市建局董事會設立的一個招標遴選小組,將會評審各標書,然後向董事會提交建議,由董事會作出決定。 市建局較早時公開邀請發展商提交合作發展意向書,其中14家獲邀請參與競投發展西營盤第一街╱第二街的項目。 第一街╱第二街重建項目地盤面積約38,000平方呎。完成後可提供總建築面積約425,000平方呎的樓面,作為住宅和商業用途,並設置面積達11,800平方呎的長者護理中心及約7,500平方呎的休憩用地。
-
2005年6月29日
洋松街╱必發道項目邀請合作發展意向書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明日(星期四)就大角咀洋松街╱必發道項目,邀請發展商提交合作發展意向書。 洋松街╱必發道重建項目地盤面積約13,200平方呎。完成後可提供總建築面積約119,000平方呎的樓面,作為住宅和商業用途,並設置面積達4,300平方呎的園景美化地方。 有意參與合作的發展商,需要提供資料表明他們的專業水平和財政能力,符合市建局訂定的要求和條件。 有關的合作意向書必須在2005年7月11日下午五時正前送抵皇后大道中181號新紀元廣場低座10樓市建局總辦事處。 市建局董事會設立的一個遴選小組將會評審收到的合作意向書,並邀請合資格的發展商提交聯營合作發展標書。預計會在短期內正式招標。
-
2005年6月26日
上海市建築學會訪問市區重建局
上海市建築學會一行七十多人今日(星期日)在上海市城市規劃協會會長夏麗卿、上海市建築學會理事長吳之林及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林雲峰的陪同下,訪問市區重建局及上環西港城。 西港城建於1906年,是本港現存少有的英國愛德華式建築。市建局企業傳訊總監蘇全義及高級規劃經理區志偉向他們介紹了西港城的建築特色,以及市建局在其周邊地區開展的上環坊舊區活化工程。 上海市建築學會現正訪港,參與2005年滬港兩地『舊區重建及舊建築保育』交流會議,與本港的建築規劃專家,交流兩地的文物保育和市區更新經驗。
-
2005年6月13日
西營盤第一街╱第二街項目招標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日(星期一)邀請14家發展商入標競投,合作發展西營盤第一街╱第二街重建項目。 第一街╱第二街重建項目地盤面積約38,000平方呎。完成後可提供總建築面積約425,000平方呎的樓面,作為住宅和商業用途,並設置面積達11,800平方呎的長者護理中心及約7,500平方呎的休憩用地。 市建局較早時公開邀請發展商提交合作發展意向書,市建局董事會設立的一個招標遴選小組,經考慮他們的經驗和財政能力後,認為其中的14家符合市建局訂定的要求和條件,遂決定邀請他們入標。 所有標書必須在2005年7月8日下午5時或之前,送抵皇后大道中181號新紀元廣場低座10樓市建局總辦事處。
-
2005年5月30日
社區人士展開市建局活化項目籌劃工作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與灣仔地區人士組成的專責委員會,今日(星期一)為一項投資一億元的舊區活化項目,展開籌劃工作,以協助促進香港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若果該個活化項目得到城市規劃委員會的批准,市建局計劃保留及翻新灣仔茂蘿街六幢戰前唐樓,為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人士,提供發展空間。 市建局董事會成員及灣仔分區諮詢委員會主席譚惠珠女士說:「是項活化計劃是一個嶄新及前所未有的嘗試。我們認為在決定行業組合、建築設計及經營管理模式前,廣泛諮詢社區人士以及文化創意產業經營者,至為重要。」 為此,分區諮詢委員會成立了一個專責委員會,以推行是項活化計劃,並邀請灣仔區議會及灣仔民政處代表加入。譚女士為專責委員會的主席,成員包括市建局灣仔 分區諮詢委員會成員麥致祥先生及黎葉寶萍女士,灣仔區議會主席黃英琦女士及灣仔區議員陳耀輝先生、金佩瑋女士和鄭琴淵女士、灣仔民政專員黃寶蓮小姐和市建 局人員。 專責委員會在探索如何推展茂蘿街項目時,其中一項重要工作是收集及分析社區人士的意見,特別是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人士。 是項計劃的構思源自今年一月的政府施政報告。報告強調「以城市舊區更新來營造文化氛圍,從而吸引人才,推動文化及創意產業和本土經濟的發展。」根據施政報 告的臚列,香港的創意產業包括設計、建築、廣告、出版、音樂、電影、電腦軟件、數碼娛樂、演藝、廣播、古董與藝術買賣等十一種。 譚女士說:「茂蘿街活化項目是一個試點計劃,將會提供二十個的獨立空間,總樓面面積達一萬八千三百平方呎。由於可容納的經營者人數有所限制,因此選擇將來的經營者,必須小心審慎。」 委員會成員在今日舉行會議前,實地參觀項目中的戰前唐樓建築物。 會上,成員同意專責委員會的職能,其中包括就項目的方向、策略和目標、諮詢社會各界人士意見的方法、項目設計、以及達致日常運作自給自足的詳細業務計劃書,提交建議。委員會認為廣泛
-
2005年5月27日
第一街╱第二街項目招意向書結果
就新聞界今日(星期五)查詢有關西營盤第一街╱第二街項目發展意向書一事,市區重建局(市建局)發表以下聲明: 市建局共收到20份意向書,表示有興趣聯營發展第一街╱第二街項目。 市建局董事會轄下的一個遴選小組將會挑選合資格的機構,然後邀請他們進行競投。預計招標工作將在短期內展開。 第一街╱第二街重建項目地盤面積約38,000平方呎。完成後可提供總建築面積約425,000平方呎的樓面,作為住宅和商業用途,並設置面積達11,800平方呎的長者護理中心及約7,500平方呎的休憩用地。
-
2005年5月19日
第一街╱第二街項目邀請合作發展意向書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明日(星期五)就西營盤第一街╱第二街項目,邀請發展商提交合作發展意向書。 第一街╱第二街重建項目地盤面積約38,000平方呎。完成後可提供總建築面積約425,000平方呎的樓面,作為住宅和商業用途,並設置面積達11,800平方呎的長者護理中心及約7,500平方呎的休憩用地。 有意參與合作的發展商,需要提供資料表明他們的專業水平和財政能力,符合市建局訂定的要求和條件。 有關的合作意向書必須在2005年5月27日下午五時正前送抵皇后大道中181號新紀元廣場低座10樓市建局總辦事處。 市建局董事會設立的一個遴選小組將會評審收到的合作意向書,並邀請合資格的發展商提交聯營合作發展標書。預計會在短期內正式招標。
-
2005年5月13日
市建局更新租客資料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日(星期五)進行調查,為五個前土地發展公司的項目,更新住宅租客記錄,以便處理《業主與租客(綜合)(修訂)條例》在去年七月九日開始生效後可能引致的轉變。 市建局自成立至今,已經先後開展了前土發公司曾經公布的二十五個項目中的十九個。在餘下的六個項目中,五個項目範圍內有租戶居住,分別是觀塘市中心、上環 卑利街╱嘉咸街、旺角洗衣街、筲箕灣西灣河街及黃大仙衙前圍村,估計涉及二千四百個住戶。第六個項目是旺角麥花臣球場,其中並沒有住宅租戶。 今次調查的主要目的是更新有關居住在項目範圍內的住宅租戶的資料。若果有關項目推行時,市建局可以藉此估計所需的安置單位數量和成本。去年七月九日通過的 《業主與租客(綜合)(修訂)條例》,撤銷了住宅租客的租住權保障,業主可以根據新例收回物業重建而毋須給予租客任何法定補償,今次調查亦可以取得可能受 到新例影響的租客的資料。 修訂條例規定業主須給予最少十二個月的寬限期,即在條例生效前已存在的住宅租約,若其業主擬終止租賃,必須在租賃期屆滿後,在擬終止租約日期前最少十二個 月向租客送達「過渡性終止通知書」,始可在擬終止租約日期收回物業。換言之,受到新例影響的租客,最早亦只會在今年七月九日才需要遷出。 市建局發言人說:「雖然修訂法例撤銷了法定補償,不過市建局本著以人為本的工作方針,認為有需要在適合的情況下,為受到重建項目影響的合資格住宅租戶,以特惠方式提供安置或補償。」 對於尚未開展的前土發項目,市建局會在正式推行有關項目時,訂定適用的政策。原則上市建局會按照修例前的法定補償準則計算特惠現金津貼,以及在合適情況 下,為住宅租客提供安置選擇及為同意在既定日期前遷出的租客,提供額外津貼。至於非前土發項目的租戶,市建局提供的特惠現金津貼會相等於三倍的應課差餉租 值和鼓勵早日遷出的額外津貼;合資格的住戶亦可選擇安置。 發言人
-
2005年5月2日
社區服務隊協助重建項目居民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委託救世軍及聖雅各福群會,分別成立兩支市區重建社區服務隊,由二○○五年五月起,在九龍西區及港島區,為重建項目的居民提供專業的服務。 市建局董事會社區事務及公共關係委員會負責該兩支社區服務隊的投標審批工作。委員會主席李偉民先生表示:「我們推行市區重建項目時,一貫採取以人為本的工作方針。社區服務隊的成立,正是體現了我們的工作方針。」 李偉民解釋:「舊區重建的過程難免會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相信不少居民,尤其是長者、殘疾人士、單親父母及新來港居民,都會歡迎受過專業訓練的社工,協助他們處理個人及家庭問題。」 過去三年,市建局先後成立了四支社工隊,協助受十六個重建項目影響的居民,跟進了一千零六十四宗個案。 李先生說:「有關個案並不純粹是一些數字而已,由於社工隊成員和市建局的前線員工均悉心協助居民,令他們在新居安頓下來,以及協助他們解決切身的問題,因此不少居民與社工隊成員及市建局前線員工,都變成要好的朋友。」 他補充說:「在採取以人為本的工作方針來進行市區重建項目的過程中,給予受影響居民現金補償或安置安排,只是重建工作的一個開始,我們必須小心處理他們的需要,務求盡量減低重建對他們日常生活造成的不便,讓他們真正體會重建的好處。」 社工隊成員均受過專業訓練,知道如何處理個別居民的特別需要。社工隊對居民的個人輔導固然有助他們減少精神壓力,社工隊亦會為居民提供多方面的實際援助, 例如協助他們尋找新居,申請樓宇按揭,協助搬屋及裝修等。他們甚至有時更會協助居民尋訪失去多年聯絡的親人,一家團聚,以及照料孩童及寵物等。 救世軍及聖雅各福群會擁有豐富經驗協助重建區的居民。雖然社工隊由市建局資助成立,不過他們的運作完全獨立,將居民的福祉放在首位。 市建局早前邀請二十五家有興趣參與在九龍西區及港島區成立社工隊的非政府機構提交建議書。市建局董事會社區事務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