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
2005年
-
2005年6月26日
上海市建筑学会访问市区重建局
上海市建筑学会一行七十多人今日(星期日)在上海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夏丽卿、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吴之林及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林云峰的陪同下,访问市区重建局及上环西港城。 西港城建於1906年,是本港现存少有的英国爱德华式建筑。市建局企业传讯总监苏全义及高级规划经理区志伟向他们介绍了西港城的建筑特色,以及市建局在其周边地区开展的上环坊旧区活化工程。 上海市建筑学会现正访港,参与2005年沪港两地『旧区重建及旧建筑保育』交流会议,与本港的建筑规划专家,交流两地的文物保育和市区更新经验。
-
2005年6月13日
西营盘第一街╱第二街项目招标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今日(星期一)邀请14家发展商入标竞投,合作发展西营盘第一街╱第二街重建项目。 第一街╱第二街重建项目地盘面积约38,000平方尺。完成後可提供总建筑面积约425,000平方尺的楼面,作为住宅和商业用途,并设置面积达11,800平方尺的长者护理中心及约7,500平方尺的休憩用地。 市建局较早时公开邀请发展商提交合作发展意向书,市建局董事会设立的一个招标遴选小组,经考虑他们的经验和财政能力後,认为其中的14家符合市建局订定的要求和条件,遂决定邀请他们入标。 所有标书必须在2005年7月8日下午5时或之前,送抵皇后大道中181号新纪元广场低座10楼市建局总办事处。
-
2005年5月30日
社区人士展开市建局活化项目筹划工作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与湾仔地区人士组成的专责委员会,今日(星期一)为一项投资一亿元的旧区活化项目,展开筹划工作,以协助促进香港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若果该个活化项目得到城市规划委员会的批准,市建局计划保留及翻新湾仔茂萝街六幢战前唐楼,为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士,提供发展空间。 市建局董事会成员及湾仔分区谘询委员会主席谭惠珠女士说:「是项活化计划是一个崭新及前所未有的尝试。我们认为在决定行业组合、建筑设计及经营管理模式前,广泛谘询社区人士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经营者,至为重要。」 为此,分区谘询委员会成立了一个专责委员会,以推行是项活化计划,并邀请湾仔区议会及湾仔民政处代表加入。谭女士为专责委员会的主席,成员包括市建局湾仔 分区谘询委员会成员麦致祥先生及黎叶宝萍女士,湾仔区议会主席黄英琦女士及湾仔区议员陈耀辉先生、金佩玮女士和郑琴渊女士、湾仔民政专员黄宝莲小姐和市建 局人员。 专责委员会在探索如何推展茂萝街项目时,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收集及分析社区人士的意见,特别是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士。 是项计划的构思源自今年一月的政府施政报告。报告强调「以城市旧区更新来营造文化氛围,从而吸引人才,推动文化及创意产业和本土经济的发展。」根据施政报 告的胪列,香港的创意产业包括设计、建筑、广告、出版、音乐、电影、电脑软件、数码娱乐、演艺、广播、古董与艺术买卖等十一种。 谭女士说:「茂萝街活化项目是一个试点计划,将会提供二十个的独立空间,总楼面面积达一万八千三百平方尺。由於可容纳的经营者人数有所限制,因此选择将来的经营者,必须小心审慎。」 委员会成员在今日举行会议前,实地参观项目中的战前唐楼建筑物。 会上,成员同意专责委员会的职能,其中包括就项目的方向、策略和目标、谘询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的方法、项目设计、以及达致日常运作自给自足的详细业务计划书,提交建议。委员会认为广泛
-
2005年5月27日
第一街╱第二街项目招意向书结果
就新闻界今日(星期五)查询有关西营盘第一街╱第二街项目发展意向书一事,市区重建局(市建局)发表以下声明: 市建局共收到20份意向书,表示有兴趣联营发展第一街╱第二街项目。 市建局董事会辖下的一个遴选小组将会挑选合资格的机构,然後邀请他们进行竞投。预计招标工作将在短期内展开。 第一街╱第二街重建项目地盘面积约38,000平方尺。完成後可提供总建筑面积约425,000平方尺的楼面,作为住宅和商业用途,并设置面积达11,800平方尺的长者护理中心及约7,500平方尺的休憩用地。
-
2005年5月19日
第一街╱第二街项目邀请合作发展意向书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明日(星期五)就西营盘第一街╱第二街项目,邀请发展商提交合作发展意向书。 第一街╱第二街重建项目地盘面积约38,000平方尺。完成後可提供总建筑面积约425,000平方尺的楼面,作为住宅和商业用途,并设置面积达11,800平方尺的长者护理中心及约7,500平方尺的休憩用地。 有意参与合作的发展商,需要提供资料表明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财政能力,符合市建局订定的要求和条件。 有关的合作意向书必须在2005年5月27日下午五时正前送抵皇后大道中181号新纪元广场低座10楼市建局总办事处。 市建局董事会设立的一个遴选小组将会评审收到的合作意向书,并邀请合资格的发展商提交联营合作发展标书。预计会在短期内正式招标。
-
2005年5月13日
市建局更新租客资料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今日(星期五)进行调查,为五个前土地发展公司的项目,更新住宅租客记录,以便处理《业主与租客(综合)(修订)条例》在去年七月九日开始生效後可能引致的转变。 市建局自成立至今,已经先後开展了前土发公司曾经公布的二十五个项目中的十九个。在余下的六个项目中,五个项目范围内有租户居住,分别是观塘市中心、上环 卑利街╱嘉咸街、旺角洗衣街、筲箕湾西湾河街及黄大仙衙前围村,估计涉及二千四百个住户。第六个项目是旺角麦花臣球场,其中并没有住宅租户。 今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更新有关居住在项目范围内的住宅租户的资料。若果有关项目推行时,市建局可以藉此估计所需的安置单位数量和成本。去年七月九日通过的 《业主与租客(综合)(修订)条例》,撤销了住宅租客的租住权保障,业主可以根据新例收回物业重建而毋须给予租客任何法定补偿,今次调查亦可以取得可能受 到新例影响的租客的资料。 修订条例规定业主须给予最少十二个月的宽限期,即在条例生效前已存在的住宅租约,若其业主拟终止租赁,必须在租赁期届满後,在拟终止租约日期前最少十二个 月向租客送达「过渡性终止通知书」,始可在拟终止租约日期收回物业。换言之,受到新例影响的租客,最早亦只会在今年七月九日才需要迁出。 市建局发言人说:「虽然修订法例撤销了法定补偿,不过市建局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认为有需要在适合的情况下,为受到重建项目影响的合资格住宅租户,以特惠方式提供安置或补偿。」 对於尚未开展的前土发项目,市建局会在正式推行有关项目时,订定适用的政策。原则上市建局会按照修例前的法定补偿准则计算特惠现金津贴,以及在合适情况 下,为住宅租客提供安置选择及为同意在既定日期前迁出的租客,提供额外津贴。至於非前土发项目的租户,市建局提供的特惠现金津贴会相等於三倍的应课差饷租 值和鼓励早日迁出的额外津贴;合资格的住户亦可选择安置。 发言人
-
2005年5月2日
社区服务队协助重建项目居民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委托救世军及圣雅各福群会,分别成立两支市区重建社区服务队,由二○○五年五月起,在九龙西区及港岛区,为重建项目的居民提供专业的服务。 市建局董事会社区事务及公共关系委员会负责该两支社区服务队的投标审批工作。委员会主席李伟民先生表示:「我们推行市区重建项目时,一贯采取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社区服务队的成立,正是体现了我们的工作方针。」 李伟民解释:「旧区重建的过程难免会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相信不少居民,尤其是长者、残疾人士、单亲父母及新来港居民,都会欢迎受过专业训练的社工,协助他们处理个人及家庭问题。」 过去三年,市建局先後成立了四支社工队,协助受十六个重建项目影响的居民,跟进了一千零六十四宗个案。 李先生说:「有关个案并不纯粹是一些数字而已,由於社工队成员和市建局的前线员工均悉心协助居民,令他们在新居安顿下来,以及协助他们解决切身的问题,因此不少居民与社工队成员及市建局前线员工,都变成要好的朋友。」 他补充说:「在采取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来进行市区重建项目的过程中,给予受影响居民现金补偿或安置安排,只是重建工作的一个开始,我们必须小心处理他们的需要,务求尽量减低重建对他们日常生活造成的不便,让他们真正体会重建的好处。」 社工队成员均受过专业训练,知道如何处理个别居民的特别需要。社工队对居民的个人辅导固然有助他们减少精神压力,社工队亦会为居民提供多方面的实际援助, 例如协助他们寻找新居,申请楼宇按揭,协助搬屋及装修等。他们甚至有时更会协助居民寻访失去多年联络的亲人,一家团聚,以及照料孩童及宠物等。 救世军及圣雅各福群会拥有丰富经验协助重建区的居民。虽然社工队由市建局资助成立,不过他们的运作完全独立,将居民的福祉放在首位。 市建局早前邀请二十五家有兴趣参与在九龙西区及港岛区成立社工队的非政府机构提交建议书。市建局董事会社区事务及
-
2005年4月22日
市区重建局声明:市建局董事会新成员任命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主席郑维新先生今日(星期五)欢迎政府委任立法会议员梁家杰先生及杨孝华先生为市建局董事会的非执行董事。 郑先生表示:「市建局的使命是推动持续市区活化,以改善旧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亦为香港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梁议员及杨议员拥有渊博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定能为市建局达致此目标,作出重大贡献。」 他说:「我们期望与社会各界人士紧密合作,发挥团队精神,推展旧区更新的工作。」 郑先生亦欢迎陈监林议员及李华明议员再度获委任为市建局董事会非执行董事。 郑先生代表市建局董事会全体成员,衷心感谢离任的两位非执行董事刘汉铨先生及刘炳章先生,过去四年来对市建局的工作,贡献良多。
-
2005年3月18日
市建局1亿元开展文化创意项目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今日(星期五)宣布斥资一亿元,在湾仔茂萝街展开一项旧区活化项目,以协助促进香港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项目范围包括两列共十幢的唐楼,位於湾仔茂萝街及巴路士街一处相连地点,相信是在一九二零年代落成。市建局准备在完成规划申请和收购工作後,把部分楼宇全面巩固和翻新,为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者提供空间。 是项计划的构思源自今年一月的政府施政报告。报告强调「以城市旧区更新来营造文化氛围,从而吸引人才,推动文化及创意产业和本土经济的发展」。 财政司司长在本周三的财政预算案中亦指出,「政府会尽力支持配合,令文化创意产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市建局茂萝街项目正好应合财政司司长的政策方向。 在今日的记者会上,市建局执行董事林筱鲁表示,政府的目标与市建局的旧区活化理念同气连枝。市建局在重建和复修项目以外,亦找寻机会改造具有特色的旧有建筑,在实际可行的情况下,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发展空间。 林先生说:「茂萝街活化项目是我们第一个试点计划,响应政府和社会上推动这个十分有意义的目标。」 「一方面我们可以透过补偿和安置,协助该项目的业主和租客改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该批甚具特色的唐楼建筑,招聚从事文化创业产业的人士。」 他说:「市建局全面的4R业务策略,即重建发展、楼宇复修、旧区活化及文物保育,现正逐步在湾仔区展开,茂萝街项目是更新和活化旧湾仔重要的另一步。」 项目地盘面积约八千四百平方尺,现时共有十幢楼高四层、相信在二十年代建成的唐楼,部分建筑物已经相当破旧,甚至连基本的卫生设施都 缺乏。市建局的初步构思是保留及翻新其中六间状况较好的唐楼,提供二十个或以上的独立空间,总楼面面积达一万八千三百平方尺。其余四幢较差的建筑物将会拆卸,设计成三千平方尺的庭园,供市民享用。 至 於项目将来会吸纳哪些文化创意产业,林先生说:「我们认为现阶段最好是不作
-
2005年3月15日
市建局出价收购大角咀两个重建项目业权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今日(星期二)发信给大角咀洋松街╱松树街及杉树街╱晏架街两个重建项目合共三百七十名物业业主,以收购其物业。这两个项目的收购及安置成本估计约为十一亿三千万元。 市建局对两个项目提出的业主自住物业收购价相同,是每平方尺实用面积四千零三十八元。重建范围内的楼宇,大都建於六十年代,楼宇状况一般都相当残旧,平均市价约为每平方尺实用面积一千三百元。 市建局的收购建议是以私人协约方式提出,而定价则以政府的「自置居所津贴」政策为基础,另加相关费用津贴。「自置居所津贴」是同类地区一个楼龄假设为七年 的重置单位的市价(即惯称的「七年楼价」)与被收购物业的市价的差额。出租和非自住业主的住宅物业,则会获得补助津贴,最高金额为「自置居所津贴」的一 半。 市建局发言人强调,「七年楼价」是计算现金收购价的准则,与同区内有多少七年楼龄的单位供应无关。业主如果接受收购,他们有全权决定如何运用所得款项的自由,以至作出任何适合自己情况的选择。 发言人又说:「市建局听取各界意见,并与市建局油尖旺分区谘询委员会讨论之後,决定在现行评估『七年楼价』的机制上,加以改良,提升机制在运作时的透明度,使业主更有信心。」 改良的机制首次在这两个项目试行。首先,市建局将以往用价低者得而聘用七间独立专业测量师行的公开招标方式,改为统一定价的抽签方式。任何测量师行只要符 合指定的专业及经验等条件,均可以向市建局表达意向参与抽签,以提供估价服务。最後,在这批测量师行的名单中,以抽签方式决定哪七间负责有关项目的「七年 楼」估价工作。 抽签定出七间测量师行的过程,市建局交由外间人士主持,以示公允。为这两个项目主持抽签的,是油尖旺区议会主席陈文佑、油尖旺区议会议员(大角咀区)秦宝山和香港测量师学会会长张达棠。秦宝山议员其後亦出席市建局与该七间测量师行的工作会议。 市建局并且决定公布抽签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