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
2007年
-
2007年12月10日
歲晚互助清潔大行動
兩幢位於市區重建局(市建局)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範圍內的住宅樓宇,今年提早展開「歲晚大掃除」互助清潔行動。 是次清潔行動由市建局的職員會,聯同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為觀塘市中心計劃成立的社工隊負責籌辦,共有約三十名市建局職員及其家屬,聯同觀塘居民義工,於日前(十二月八日)抽出工餘時間參加是次義務工作。 清潔行動的目標樓宇為「隆美大廈」和「中興樓」,由於這兩幢樓宇沒有成立業主立案法團,以致大廈的管理及衛生情況都未如理想。有見及此,市建局職員主動提出是項別具意義的工作,得到當地居民及街坊的響應和配合。 經過義工們幾小時的辛勤清洗工作,大廈的走廊及通道,立時變得煥然一新,衛生情況也有所改善。除清洗大廈公共地方之外,義工們亦藉此機會探望了大廈的居民,並派發清潔用品包和宣傳單張予居民,提醒他們在重建進行前仍須注意保持家居及環境衛生。
-
2007年12月9日
中環新面貌 老店添姿采
為配合市區重建局在卑利街/嘉咸街重建項目開拓「老店街」的構思,市建局中西區分區諮詢委員會的保育諮詢小組,今日(星期日)起一連四周,在上環西港城地下舉辦「中環新面貌」展覽。 參與展覽的商店都是在中上環區經營多年的老字號,包括:源吉林、陳意齋、九龍醬園、永利威酒業、蓮香樓、馬百良藥廠、保心安藥廠和黃祥華藥廠。 參與展出的老店除了會以展版,介紹它們的發展事蹟之外,並會在展覽期間的四個星期日,派員在西港城設置產品示範攤位,供遊人觀賞或淺嚐。時間為正午至下午五時。 出席今日開幕禮的嘉賓包括:卑利街/嘉咸街項目保育諮詢小組主席甘乃威;小組成員李雷小玲、李潛穎、阮品強、陳捷貴、鍾蔭祥和簡機;小組顧問鄭寶鴻,以及時代生活集團執行董事陳羅寶靈。 卑利街/嘉咸街重建項目佔地約57,240平方呎。由於中上環區饒富歷史文化特色,故此市建局特別在中西區分區諮 詢委員會之下設立保育諮詢小組,匯集區議員、社區領袖、專家、學者、販商和居民代表的意見,以期在項目的規劃設計之中,加強地區特色,其中一項主要設計, 便是在嘉咸街兩旁設立首條匯集香港老字號而有歷史性的老店街。 整個展覽活動將會在12月30日完結,而保育諮詢小組會繼續搜集和聽取各界的意見。
-
2007年12月8日
士丹頓街項目社區參與工作坊
孫中山先生於一百二十四年前在士丹頓街接受基督教洗禮。該處地方今日(星期六)成為市區重建局一個社區參與工作坊的一項討論重點。 該處洗禮地點位處市建局的士丹頓街/永利街項目範圍之內。雖然為孫先生於1883年舉行洗禮的美國公理會佈道所, 以及孫先生從1884年至1886年期間在該處居住過的事蹟早已成為過去,不過市建局鑑於其重要的歷史價值,認為有需要加以紀念。該社區參與工作坊是市建 局為該重建項目進行的諮詢工作的其中一部分,就如何進行紀念工作以及其他社區特色設計方面,搜集社區人士的意見。 士丹頓街/永利街項目是前土地發展公司已經公布但未能開展的25個項目之一。地盤面積約3,560平方米,現時共有24幢殘破舊樓,大多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約有130戶家庭居住在重建區內。區內居民和中西區區議會過往一直要求市建局盡快重建該區。 市建局在2003年3月正式公布開展士丹頓街/永利街項目,但其後需要暫停,直至今年較早時有關項目範圍的司法覆核,以及隨後的發展範圍修訂工作完成後,才可繼續進行。城市規劃委員會最近已經通過經修訂的項目規劃大綱。 約80人參與今日的工作坊,其中包括項目中的居民、區議員、保育專家、大學教授和學生及政府官員。他們一同為項目的詳細設計出謀獻策。 市建局主席張震遠在工作坊開幕禮時說:「每一個重建項目對市建局來說都是新挑戰。重建地盤位處舊區,幾乎每個地盤都有其獨特的故事,部分更兼具歷史紀念意義,以致我們必須在項目規劃和設計的過程中盡量考慮照顧,就正如士丹頓街項目一樣。」 「眾所周知,重建區位處中西區區議會設立的中山史蹟徑的沿線,與孫中山先生的歷史事蹟有深厚連繫。與重建區相距不遠的是史蹟徑的另一景點,亦即中央書院原址,亦即現時銅鑼灣皇仁書院的前身。」 張主席說:「現時只有一個紀念碑位於士丹頓街行人路。我們希望在將來項目中騰出部分空地,以容納更大更好
-
2007年11月19日
市建局強化政策協助居民和商戶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日(星期一)宣布一籃子新措施強化現行的政策,令受到重建項目影響的居民和商戶受惠。 市 建局主席張震遠今日向新聞界介紹這些新措施的詳情。他表示,這些措施是在現行政策基礎下,盡量回應居民和社區的訴求和關注。市建局推出這些措施有三大目 的:在實際可行的情況下,盡量協助居民維持社區網絡;幫助營運了一段長時間的商戶在當區重新營業;以及保存具有當區特色的零售行業。 這些強化措施包括: (一)為自住業主提供住宅單位認購意向安排; (二)在開展的項目劃出特定樓面,專門作社會企業之用; (三)為商舖營運者提供額外營商特惠津貼;和 (四)專為洗衣街項目而設的地區特色「體育用品店」安排。 第 一項強化措施是住宅單位認購意向安排。此措施專為重建項目的住宅物業自住業主而設,方便他們在完成重建後,以當時市價購買單位,返回原來地點自住,以維持 他們在當地的社區網絡和生活模式。無論是否參與這項安排,他們在現行「七年樓」的自置居所津貼補償政策下,所獲得的現金補償額,並不會受到影響。 由即時開始,認購意向安排會以試驗計劃形式在卑利街/嘉咸街和餘樂里/正街這兩個項目推行。市建局會向有關業主發出邀請信,請他們表達認購這些單位的意向。 根 據這項安排,市建局將會在重建項目完成後,以當時市價向參與認購意向安排的自住業主出售住宅單位。業主只需在市建局發出收購建議後六十日的考慮期內,完全 接納收購建議,便可以參與這項安排。視乎預留單位和參與安排的業主人數,自住業主向市建局登記意向後,將可以在發展項目首次公開預售之前,優先在預留的單 位之中選購。為確保公平對待所有已登記的業主,揀樓次序將會以抽籤形式決定。 至於空置或出租住宅單位的業主,由於他們現時並非在重建項目範圍內居住,毋須擔心可否在重建後返回原居地,因此認購意向安排對他們並不適用。 張 震遠説,市建局一直以
-
2007年11月16日
澳門訪問團參觀觀塘市中心重建區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日(星期五)下午會晤來自澳門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三十多名成員,向他們介紹市區重建局的工作經驗。 據了解,為了配合城市發展,澳門特區政府正積極進行籌備工作,在澳門推行舊區重整計劃。澳門訪問團由舊區重整法律 制度工作小組召集人黃顯輝和補償、安置及鼓勵政策工作小組召集人梁竟成率領,他們在澳門房屋局副局長譚光民和物業登記局局長梁美玲等官員陪同下,在下午抵 達市建局位於觀塘的辦事處,並由市建局董事會成員、觀塘分區諮詢委員會主席龍炳頤教授和市建局觀塘項目總監李樹榮接待。 會上,訪問團獲介紹香港的市區重建工作及觀塘市中心計劃的背景和最新發展,並獲安排實地參觀重建區。之後,雙方就市區更新課題作深入討論和分享。 (完)
-
2007年10月18日
觀塘分區諮詢委員會總結工作成果
市區重建局觀塘分區諮詢委員會今日(十月十八日)舉行本屆最後一次會議,回顧過去兩年該委員會在觀塘市中心計劃取得的成果和進度。 該分區諮詢委員會主席龍炳頤教授在會上提交委員會工作報告時表示:「觀塘市中心計劃在過去兩年能夠順利推展,以及透過多次的社區諮詢活動,得到社區人士的積極參與,提供不同的意見和建議,全賴各委員的努力和推動。」 市建局經過兩年由下而上的四輪公眾諮詢工作,將居民、社區和不同團體的意見,融會貫通,成為最後的設計方案,可說是社區的方案,並制定了相關的發展計劃圖,送交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考慮。 城規會已經於今年十月五日將該將該圖則刊憲,並根據《城市規劃條例》進行為期兩個月的法定諮詢。 觀塘重建計劃的「社區方案」顯示獨特的布局,包括雙層的公共交通交匯處,大量的綠化空間,高而不密的建築群。在加強市中心區和周邊地區的連繫時,亦保留本地特式的「街坊街里」街舖,新型購物商場和小販市集,應有盡有。 現時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已進入法定的諮詢階段,龍教授強調,若果受影響的物業業主,包括大、小業主,在公眾諮詢期間表達支持有關計劃,便會為政府、社區及商界締造三贏局面。龍教授呼籲居民把握機會,積極及踴躍向城規會反映意見。 他同時說:「是屆分區諮詢委員會的工作將於本次會議後結束,本人對於現任委員的貢獻,留下深刻印象,並衷心多謝他們的大力支持。本人相信來年新一屆的分區諮詢委員會亦會一如既往,努力與各持分者保持緊密溝通,務求觀塘市中心計劃能按部就班及按既定時間表進行。」 龍教授表示:「最新一期《觀塘路》亦於今日免費派發。除了報導觀塘市中心計劃的最新消息外,更刊載專家對設計方案的獨特見解,可讀性甚高。」 (完)
-
2007年10月17日
卑利街╱嘉咸街項目展開物業收購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日(星期三)向中西區卑利街╱嘉咸街項目361個物業業權的業主,發出收購建議。 卑利街╱嘉咸街重建項目的地盤面積約為57,240平方呎,範圍包括卑利街、嘉咸街、結志街、威靈頓街、閣麟街、吉士笠街、士他花利街及乾秀里。重建區內共有37幢建於五、六十年代的舊樓,當中有四幢戰前唐樓市建局準備加以保育和活化再用。 項目的總發展成本為38億元,其中包括約18億元的收購和安置開支。重建計劃將有助改善逾320戶家庭合共820名居民的居住環境。過去數年來,他們多次要求加快項目的推行步伐。 這個項目除了可以大幅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之外,市建局亦希望透過重建計劃活化該區並設置「老店街」,亦會提供面積約13,500平方呎的多用途社區會堂,以及近17,000平方呎的休憩用地,供社區享用。市建局同時會以維持和強化鄰近市集為工作目標。 對於符合自住物業資格的卑利街╱嘉咸街項目業主,其收購價是每平方呎實用面積8,508元。市建局的收購建議是以 政府的「自置居所津貼」政策為基礎。「自置居所津貼」是指同類地區一個樓齡假設為七年的重置單位的市價(即慣稱「七年樓」價)與被收購物業的市價的差額。 除了物業市值外,自住的住宅物業業主將可獲全數的自置居所津貼。至於出租和非業主自住的住宅物業,業主除了物業市值之外,亦會獲得補助津貼,最高金額為 「自置居所津貼」的一半。 市建局發言人說:「一如先前的項目,市建局委任了七家獨立測量師行評估『七年樓』的呎價。最低和最高的估值結果會被剔除,餘下五個的平均數便成為出價的基礎。」這個基礎擴闊及客觀的計算方法,在早前開展的項目中,已廣為業主所接受。 市建局是以定價抽簽方式,選出該七家測量師行。香港測量師學會會長陳旭明、中西區區議會主席陳特楚、中西區區議員阮品強和鄭麗?,以及居民代表應邀參與了抽簽過程,以確保公平、公正和高透明度。 市
-
2007年10月15日
市建局展開餘樂里/正街項目收購工作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日(星期一)向西營盤餘樂里╱正街項目約80個物業業權的業主,發出收購建議,標誌著該項目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項目地盤面積約23,000平方呎,現時有22幢殘舊的樓宇,它們大都建於五零年代前後,無法進行具效益的復修,部分樓宇甚至沒有基本的?生設備。重建計劃將有助改善約80個家庭合共270名居民的居住環境。居民代表一直促請市建局盡快推行重建。 除了準備升高將來的住宅樓宇底層,盡量在地面騰出空間之外,市建局的初步構思,是建造有獨特園藝設計的休憩公園,營造懷舊情懷,反映西營盤數個世紀以來的傳統地區特色。 項目的總發展成本約為5億9千萬元,其中收購及安置開支估計約為2億4千萬元。 餘樂里項目業主自住物業的收購價,是每平方呎實用面積6,063元。該收購建議是以政府的「自置居所津貼」政策為 基礎。「自置居所津貼」是指同類地區一個樓齡假設為七年的重置單位的市價(即慣稱「七年樓」價)與被收購物業的市價差額。除了物業市值外,自住的住宅物業 業主將可獲全數的自置居所津貼。至於出租和空置的住宅物業,業主除了可得物業市值之外,亦會獲得補助津貼,最高金額為「自置居所津貼」的一半。 市建局發言人說:「一如先前的項目,市建局委任了七家獨立測量師行評估『七年樓』的呎價。最低和最高的估值結果會被剔除,餘下五個的平均數便成為出價的基礎。」這個基礎擴闊及客觀的計算方法,在早前開展的項目中,已廣為業主所接受。」 市建局發言人解釋:「『七年樓』價是計算現金收購價的準則,與現時同區內實際有多少同面積的空置七年樓齡單位供應,沒有必然關係。業主如果接受收購,他們有全權決定如何運用所得款項,並作出任何適合自己情況的選擇。」 「根據以往重建項目自住業主所反映的意見,現行的現金補償安排為他們提供了高度的彈性,以選擇最切合個人需要的居所安排。部分業主選擇同區置業,部分則寧願搬到其
-
2007年10月12日
市區重建局主席聲明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主席張震遠今日(星期五)發表以下聲明: 「林中麟先生擔任公職三十七年,其中過去六年出任市建局行政總監。林先生表示,當今年底合約屆滿時,希望落實已經推延多時的休息機會,有多一點時間陪伴家人,因此,他將不準備續約。 對於林先生即將離任,市建局深感可惜,不過我們理解林先生的意願,亦尊重他的決定。 我代表董事會所有成員,對林先生這幾年為市建局,以致整體市區更新工作所作出的貢獻,表達最深切的謝意。 林先生在市建局成立後不久便出任行政總監,憑著他的卓越領導,市建局建立了成效昭著的市區更新執行架構。林先生對於市建局四大業務策略,即重建發展、樓宇復修、文物保育和舊區活化的概念建構和落實執行,擔當領導的角色,為香港市區更新計劃的持續發展,奠定紮實的基礎。 過去六年,我身兼董事會成員、董事會財務委員會主席和最近出任董事會主席,與林先生在工作方面有緊密的合作。林先 生在推動香港市區更新工作時所表現的操守、專業精神和工作熱誠,令到董事會、管理層及所有員工都深表欽佩。市建局在成立初期,經歷了不少困難和不明朗因 素,在林先生的領導下都能夠一一克服,我特別對此深表謝意。 林先生將會為市建局留下一個穩健的基礎和優良隊伍,以履行香港市民所託付的重任。 我祝願林先生及其家人生活愉快、萬事如意。」 (完)
-
2007年10月12日
市建局行政總監的聲明
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林中麟今日(星期五)發表以下聲明: 「我從事公務達三十七年之久,其中包括過去六年的市區更新工作,我認為現在是恰當的時間實現期待已久的休息計劃,以抽出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因此,我將不會在年底任期屆滿時續任,並已經將有關決定知會行政長官、發展局局長及市建局主席。 過去幾年,我有機會參與推動香港的市區更新工作,深感榮幸。期間的工作不但止極具挑戰性,而且更為我帶來滿足感, 這些將會成為我日後引以為榮的美好回憶。對於政府的指導、董事會睿智領導,員工的同心合力,以及社區各持分者的諒解和支持,我表示衷心謝意。市建局自 2001年成立至今,可以取得現時的成果,全賴他們的鼎力支持。 我衷心祝願市建局主席、董事會、管理層、所有員工,以及我將來的繼任人事事如意,在推展市區更新工作上再創高峰。」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