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化手法更新「龙城」区 冀成为全球「最型格社区」之一 擦亮「最佳旅游地」招牌
我在上一篇网志提及,因应九龙城「龙城」区蕴藏丰富潮州、泰国文化,以及店铺林立的地区特色,市建局在九龙城衙前围道/贾炳达道发展计划(衙前围道项目)的规划阶段,已考虑到特色商户日后返回原区经营的安排,以强化该区的地区形象和文化特色。
然而,这只是市建局更新「龙城」区工作的一部分,因为旧区更新并非只有楼宇重建,还需结合楼宇复修、保育和活化的工作,才能整体改善已建设环境和提升居民的生活。而保育活化的工作,亦不限於保存历史建筑物「硬件」,更可利用多元化手法,彰显历史文化和街道特色,以呈现地区的人文风景,以及新旧融合后充满活力的地区面貌。
为此,市建局在研究保育项目内战前唐楼中具历史价值建筑部件的同时,亦展开「小区复修」先导计划,协助旧楼业主复修楼宇,并资助美化大厦外观;此外,亦开展一系列活化附近街道和后巷的工作,利用艺术创作,将文化气息渗透区内不同地方,进一步提升当区独有的风貌。
上环荷李活道获评「最具型格街道」
为将工作做得更好,市建局团队更搜集关於街道活化的案例,当中一间国际性知名旅游媒体,最近公布全球30条「最具型格街道」的排名,香港上环的荷李活道被评为第二位。
团队为进一步了解荷李活道以及世界各地具标志性街道,能被评为「具型格」街道的成功之处,团队特别为此开展专题研究,就该30条街道进行个案分析,希望将有关共通点带入「龙城」区的市区更新计划,达致市建局对更新此区的目标,包括(一)成为对接启德发展区的门户;(二)改善街道环境和提升街道活力;及(三)保留店铺林立的街道氛围,强化「小街饮食文化区」的形象之余,更期望将「龙城」区现有的特色及人文风景,提升至另一层次,更鲜明及更立体地展现其「型格」形象,成为游客必到的景点。
位於澳洲墨尔本北区的大街(High Street)(左)及香港上环的荷李活道(右),被国际知名旅游媒体网站,评选为2024年「最具型格街道」的首两名。(Time Out网站图片)
据团队分析,这些「具型格」的街道具备四大共通点,包括:滙聚特色饮食零售店铺、蕴藏历史文化特色、交通便捷行人畅达,以及拥有多元的活力和社区活动。
依循四大方面 令龙城活力特色更鲜明立体
就此,我和团队探究,如何在九龙城的更新工作上,针对上述共通点,强化当区一直以来拥有的条件和潜力,并补足缺乏的方面,从而提升社区的多元活力和吸引力,在改善旧区环境之外,更促进地区经济及旅游发展,甚至成为香港的地标。
参考成功经验后,团队认为「龙城」区内充满潮、泰文化,以及临街店铺「成行成市」的氛围,甚具潜力透过市区更新的不同工作,循上述四大方面,在计划中以「型」或其同音字为基础,逐渐将「龙城」区提升成为「型格社区」。
(一)「形」成日夜缤纷的「龙城」
「龙城」聚集了不少特色店铺,令地区无论在日与夜,都吸引到不同目的的访客前往,或是选购食材,或是品尝潮、泰特色佳肴。因应特色店铺聚在一起经营,才能彰显特色和延续商圈氛围,团队因此在设计项目时,著重保留店铺林立的特色,强化「小街饮食文化区」的地区形象;我们更为现时於项目内经营的特色商户提供回迁方案,鼓励留在原区经营,令访客日后能够继续前来「龙城」光顾地道和正宗的泰潮美食,和体验在大街「行街买餸」、选购食材的氛围。
(二)透过壁画「营」造「打卡」位
团队发现,被评为型格街道的个案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均有至少一幅特色的壁画,透过艺术创作营造别致的「打卡」位,吸引外来访客。因此,市建局於区内推动「小区复修」先导计划时,额外资助参与计划的8幢大厦美化外墙,并邀请45位来自本地、泰国及外地的艺术家,提交设计建议书,为大厦绘上能够凸显「龙城」区历史文化及潮、泰特色的壁画,强化地区特色、增添活力。
团队根据参与计划大厦所在的位置、楼宇外墙特徵、步行路线和观赏视点等四方面,考虑各具不同风格的壁画设计提案后,将潮州、泰国和旧启德机场三个主题,在大厦外墙以至地下的入口、地铺店面、招牌以及骑楼底部等位置呈现,让走进小区街道的市民和旅客,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龙城」区内楼宇和街道日后将呈现全新面貌,吸引访客到访及光顾特色餐厅。(图左为设计构想图 ,取材自艺术家提交的参考作品,艺术家甄选过程尚在进行中。图右上 :城皇街,旅发局图片、图右下 :whitebalance.oatt图片)
首幅外墙壁画将设置於城南道增褔楼,经过团队与大厦的业主立案法团商议后,决定以泰国作为壁画主题。团队现正与法团进一步商讨工程细节,预计最快於明年第二季完成。届时,市民行经城南道或乘车经过太子道西天桥对开位置时,便可欣赏到这幅外墙壁画艺术创作。
位於城南道增褔楼的外墙,将绘上泰国主题的壁画艺术,市民日后途经附近时将可感受「小泰国」的地区特色。(图右取自部分艺术家提交的参考作品)
为令区内大厦和街道的景观一体化,除为大厦外墙绘画壁画,我们将同时在「小区复修」先导计划内的街道进行美化工程,从而改善整体街区环境、提升街区活力。具体工作包括:
- 以不同颜色的地砖在行人路上拼砌出特色图案,并运用鲜明的图案设计,引领行人走进美化后的后巷空间;
- 利用主题特色设计美化街道旁的电箱;
- 以蓝色的防滑钢砂重铺部分车路,以营造天空投射在地面的效果,重拾旧时居民仰望天空,目睹飞机滑过上空的回忆;
- 参考「旧机场航班资料显示牌」设计,在行人路旁加设特色装置,展示潮、泰冷知识;及
- 在街道两旁安装具潮、泰特色和飞机图案的路牌。
团队计划为「龙城」区进行一系列美化工程,加入具特色设计的色箱及路牌,吸引访客「打卡」。(设计构想图)
同时,毗连的打鼓岭道休憩花园亦会以飞机为活化主题,呈现旧启德机场的历史元素。
设计团队为打鼓岭道休憩花园特别花上心思,营造出日与夜不同的气氛。(设计构想图)
(三)「营」造畅达易行的地面空间
要感受地区散发的独特色彩,需要走进小区感受。「龙城」区交通便利,多种公共交通可达。为了进一步提升步行体验,项目的规划亦设计宽阔的地面行人空间,并利用经美化的后巷连结不同街道,加强步行畅达性,工程包括将项目内的衙前塱道和南角道改划成为寛阔的绿化行人步道;在通往启德新区的行人隧道出口增设门户广场和地下广场,连同美化后的街区范围,接连启德新区、沙浦道、打鼓岭道、南角道、衙前围道,以至贾炳达道,形成一个串连「龙城」区、集消闲、美食、感受艺术文化於一身的优质、畅达行人网络。
(四)「凝」聚多元文化的社区力量
以上提及的三个方面主要在於提升地区的硬件设施;推动活化上还需要为地区注入人气和活力。这方面便需依靠多元的活动来促成。
为此,项目拟建的两个广场,可以让地区团体在特别日子及节日,举办传统节庆及富地区文化特色的活动,强化「龙城」区的种族共融特色,提升「人」与「地」和环境的相互交流,创造活力和地区魅力。
「龙城」区以多元化手法更新,冀令地区日后成为一个「型格社区」。
实践计划需各方携手合作
团队在实践计划内容时,亦要克服不少困难。以贾炳达道公园和打鼓岭道休憩花园活化项目为例,由於涉及改动公共设施设计,团队需要与民政事务处、康文署、路政署、运输署、建筑署和机电工程署等多个政府部门磋商,以及修订公园标准设施列表,才能得出一个各方认可的方案。
在美化街道的工作上,除了和不同政府部门合作,团队更特别就方案细节徵询两个视障人士团体的意见,以了解不同程度视障人士就路面设计的特殊需要。经团队周详的考虑和与各方讨论,历时超过一年,才整合出一套既符合运输署及路政署要求,亦不会影响大众及视障道路使用者安全的先导设计。
此外,在执行项目的不同阶段,团队邀请了「龙城」区不同的持份者,包括区议会、地区团体、商户和泰裔人士及艺术家等参与地区营造社区参与活动,从中吸纳具参考价值和创新的意见,确保项目为社区带来裨益符合各界的期望。
以新思路更新市区推动地区经济
香港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丰富色彩的城市,不少地区蕴藏民生特色和深厚历史文化的氛围。然而,随著城市发展,部分隐藏在旧区的特色,会被周遭的发展和环境转变掩盖,渐渐褪色。
推动市区更新,除了改善市民的居住水平,更可透过市区更新不同手法,为旧区注入活力,加强地区的独有个性和色彩,让其可持续发展之余,能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以至支援旅游发展。
这愿景不可能单靠市建局独力完成,而是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我近日从报章看到引述港澳办主任夏宝龙的一番话,感受很深。夏主任表示,香港旅游业发展要「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多用新思路、新办法解决面临的问题」。我认为这番话,放在推动市区更新的工作亦然。
我期望,市建局在推动「龙城」市区更新项目,以保存和强化「龙城」区特色街道和历史文化的新尝试,能为香港除了荷李活道之外,增添一个「最型格」的社区。其实,团队亦正构思连结荷李活道附近的保育活化更新项目,筹办「艺术城踪游」(City Walk) 活动,让市民和游客体验此区汇聚艺术、文化、历史和民生的风貌。我将在下一篇网志介绍有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