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行政总监网志《挚诚.志成》

九龙城「小区复修」先导计划 突破「三无大厦」困局 促成业主组织法团

市建局去年首次以「融合策略」推动九龙城「龙城」区的市区更新工作,透过结合重建楼宇复修保育和活化的模式,整体提升旧区居住环境、地区面貌、道路网络和公共设施水平,令地区现存旧建筑及公共设施,能够与新发展融合,达至新旧交融。

在这策略下,市建局已在「龙城」区开展两个重建项目,分别是启德道/沙浦道项目,以及衙前围道/贾炳达道发展计划;团队也选定九龙城南角道至打鼓岭道一带、约40幢没有迫切重建需要的楼宇,展开为期三年的「小区复修」先导计划(「小区复修」计划),透过加大力度,向合资格业主提供财政资助和技术支援,鼓励和协助业主适时维修及保养楼宇。

在「小区复修」计划下,市建局团队透过四项针对性措施,为「小区复修」范围内的业主度身订造复修方案,包括促进「三无大厦」组织业主立案法团,并试行「联厦联管」崭新管理模式;针对楼宇外墙及天面维修增设专项资助,推动业主筹组维修工程;透过提供「鼓励性利息」增加业主设立维修基金的诱因,以及为年长而欠缺经济能力的自住单位业主,提供维修物料和安排义工修葺其单位的室内部分,改善楼宇状况。

「小区复修」计划於去年10月推出后,市建局团队举办一连串宣传推广,包括伙拍地区组织在区内设置街站,即场解答业主查询及播放宣传短片、逐家逐户派发宣传单张,以及举办多场简介会,介绍计划内容和申请细节。短短半年,团队工作进展理想,当中更协助计划范围内、两幢约40年楼龄的「三无大厦」业主成功组织业主立案法团,为日后筹组楼宇复修和物业管理工作迈前一大步;此外,未来数月,团队将为小区内4幢单幢式旧楼,免费安装「远程管理系统」,包括闭路电视、大闸门锁远程开关等设备,为日后实行「联厦联管」的工作做好准备。

小区复修范围内逾两成为「三无大厦」

在「小区复修」计划范围内大约有40幢楼宇,楼龄普遍超过40年;当中逾两成楼宇属於没有法团、业主组织或未有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的「三无大厦」。这些「三无大厦」的业主,不少均为年纪老迈、身体状况欠佳或行动不便的长者,他们未必热衷推动或有能力参与大厦公用地方的管理及维修;至於出租单位的业主,则未必关注楼宇的日常管理状况,亦难於联络以共同商议大厦维修管理事宜。在这些情况下,即使部分业主有心做好楼宇维修和管理工作,亦因为未能集合一众业主就筹组验楼和维修工程取得共识,令楼宇日久失修或老化。

事实上,物业是业主的资产,保持楼宇单位内、外良好状况是业主的责任;而有效筹组楼宇复修工程为楼宇定期进行维修保养,最理想的途径是业主为楼宇组织法团,持续而有系统地为大厦定期维修保养,提升楼宇安全和改善居住环境。

尽管协助「三无大厦」成立业主立案法团并非《市区重建局条例》《市区重建策略》赋予市建局的职能,不过,市建局团队在推出「小区复修」计划后,主动为小区内的「三无大厦」业主提供支援,包括邀请同区已成立法团的旧楼业主,在分享会以「过来人」身分分享经验,例如成立法团程序、职能和运作等细节,以及法团在业主筹组及议决楼宇维修事宜上的重要性等。会上,法团成员亦引用过往事例,讲解「三无大厦」在筹组楼宇复修时所面对的三大难题:

(一)议决通过维修工程费时
「三无大厦」要筹组楼宇维修,议决过程较已成立法团的大厦更花时间。举例来说,在没有成立法团的情况下,大厦要筹组楼宇公用部分如大厦外墙、公用渠管和天面防水等维修工程时,业主需先委聘律师,审视其大厦公契条款,了解是否可按照其公契的规定成立业主委员会,以处理日后与楼宇维修相关的程序和筹组维修工程;如大厦公契未有明确规定,有关议决就须经全体业主一致通过或书面同意,过往有案例显示,要获得全体业主一致通过公用地方维修工程的决议难度甚高。

(二)筹集维修工程资金困难
「三无大厦」即使获得全体业主同意展开楼宇维修工程,在筹集工程费用时,由於没有法团的身分,在集资支付工程费用时,只要有某一户或数户业主不愿意支付维修费,便足以令工程无法展开。另一方面,虽然政府和市建局现时有不同类型的楼宇复修计划,资助业主为大厦维修保养,但没有成立法团的大厦,只能以业主代表的个人户口处理有关计划的资助款项收集及发放,但银行可能对以个人户口处理公款有较严谨的审批程序,甚至拒绝受理;而透过个人户口收取政府资助及业主供款,亦有被非法挪用的风险,进一步增加筹组工程的困难。

(三)难以监管维修工程质素
「三无大厦」的业主即使解决到筹集资金的问题,但在没有法团的情况下,业主为楼宇维修工程招标、拣选工程承办商,以致监管工程进度和质素,相比有法团的大厦缺乏保障。举例来说,一旦业主与承办商就维修工程合约出现争拗,或施工质素出现问题,业主没有法团的法定身分追讨相关承办商,工程「烂尾」的风险相对较高。

以上的经验和实例分享,加深了出席分享会的「三无大厦」业主,对法团职能和运作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发挥了推动作用,促使他们积极成立法团。

仅两个月促成「三无大厦」组织法团

据市建局团队向我汇报,去年10月举行「小区复修」计划简介会后,有兴趣成立法团的大厦业主希望了解更多有关组织法团的资讯。其后,团队於12月特别为「三无大厦」的业主举办分享会,吸引不少业主参与,部分业主在出席后,加强他们成立法团的决心。而在市建局团队及地区组织的支援下,在短短两个月内,已成功协助小区内两幢过去数十年来,一直无组织法团的「三无大厦」迅速成立法团 ,并就楼宇复修工程展开筹组工作。

其中一宗成功个案位为九龙城龙岗道的龙威大厦,属单幢式楼宇,楼高6层、只有22伙,楼龄已接近40年。大厦业主立案法团主席何先生与团队分享,指大厦落成至今,因部分单位已出租或属长者业主,一直缺乏动力和诱因成立法团。至於大厦的维修保养事宜,多年来只依靠个别有心的业主「出钱出力」,以「小修小补」、「见烂补烂」的方式处理。

何先生亦说,大厦的外墙、楼梯等公用地方,由於欠缺妥善的维修及保养计划,已渐见残旧;更严重的是大厦公共渠管老化失修,亦有人将垃圾或食物残渣倒进渠管,令渠管淤塞,污水倒灌至大厦地下出入口的沙井渠盖口,对居民出入造成很大滋扰,甚至影响环境衞生;在没有法团的情况下,需由部分热心业主先垫支,缴付通渠的费用。

web photo 1龙威大厦一直没有成立法团,即使公共渠管淤塞,污水倒灌至地下出入口,都只能靠个别业主先垫支缴付通渠费。

而大厦约在10年前收到政府强制验楼命令,前年更接获消防命令,有逼切需要为大厦「验身」和筹组维修工程。何先生表示,「好多大厦公用地方的维修工程,无法团好困难做到,一定要由法团『出手』才能成事。」

web photo大厦楼梯的墙身有批荡剥落(左图红圈)、外墙墙身瓦仔剥落、钢筋外露(右图红圈)。

为此,该大厦业主在出席「三无大厦」分享会后,随即筹组成立法团的工作,亦积极参与由市建局团队举办的其他简介会,详细了解「小区复修」计划下各项楼宇复修资助计划的申请资格、手续和资助。

我认为,龙威大厦能迅速成立法团,正是配合「天时、地利、人和」的好例子。所谓「天时」,是指该大厦需尽快遵办政府发出的法定命令,为楼宇公用地方进行所需的检验及修葺;碰巧市建局在该区试行「小区复修」计划这「地利」的契机,提供资讯、财务及技术的支援,消除了业主对成立法团积压多年的忧虑;而最重要的,是业主齐心、「人和」团结,才能在短短两个月内注册成立法团,并就大厦的公用地方维修工程、消防和排水系统,以及新一轮「楼宇更新大行动2.0」资助计划,向市建局提交申请。

至於另一宗成功个案,属楼高5层、只有14伙的单幢大厦,楼龄已有45年。大厦业主早前已一致通过向市建局申请「公用地方维修资助」「消防安全改善工程资助计划」,以提升楼宇的公用地方的安全水平和宜居度。而大厦已获发原则性批准通知书,正聘请工程顾问。

在出席分享会后,业主深切明白到成立法团在推动楼宇复修工程的重要,虽然多年来大厦没有定期维修保养,初步估计每户需摊分的维修工程开支庞大,但他们有信心,成立法团后,在筹集工程费用和监管工程质素方面能发挥重要职能,对业主就更有保障。因此,该大厦的业主亦在今年2月成功组织法团。

小区复修范围逾八成楼宇无聘请物管公司

除了透过楼宇维修,改善居住质素、延长楼宇寿命,市建局认为,良好的物业管理,对维持楼宇的良好状况同样重要。消委会本月初亦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指有效的物业管理可提升居住质素,亦可为楼宇保值;然而,调查显示现时不少楼宇业主普遍不积极参与物业管理事宜,部分业主甚至对大厦的管理情况不闻不问,这个现象在单幢式旧楼更为严重。

而在「龙城」区,亦有不少单幢式旧楼,因为伙数少,在推动业主管理大厦亦非易事。市建局团队去年审视小区范围内楼宇的现况,包括楼龄、单位数目、过去维修纪录等,以及有否聘请物业管理公司和建立维修基金等,留意到小区内,超过八成的楼宇没有聘请物业管理公司,当中个别楼宇长期欠缺管理,以致公用地方衞生环境欠佳、出入治安亦成隐患,或衍生消防及维修等问题,严重更会影响居民及行人安全。

试行崭新「联厦联管」模式 助单幢旧楼妥善管理

为了突破旧式大厦缺乏妥善管理及保养的困局,市建局在「小区复修」计划下,伙拍香港房屋经理学会,在小区范围内试行「联厦联管」这个崭新的管理模式,协助未有成立法团的楼宇,尽早成立法团,然后与小区内其他单幢式楼宇,透过共同聘用一间物业管理公司,实行多幢式联合管理,共享人力及资源管理,如保安及清洁等服务,摊分固定成本,令大厦业主需要支付的管理费用较相宜,长远提升大厦楼宇设施保养水平及管理效率,改善住户居住环境和提升宜居度。

而在小区实施「联厦联管」,需要有一套现代化的楼宇管理系统配合,才能成事。首要工作是大厦需安装和配置通讯网络、闭路电视、电子告示板、大闸门锁远程开关和对讲机系统等硬件设备,并将所需设备连结至云端平台,方便管理公司作远程管理和监控,减省管理员长驻大厦的需要,令楼宇管理更具经济效益。

为此,市建局团队於今年1月举办了「联厦联管」简介会,向业主示范「远程管理系统」 操作方法。未来数月,团队将为小区范围内4幢已申请安装这个系统的大厦配设所需的设备,包括在大厦的出入口和天台等位置安装闭路电视,以及在大厦的出入口大闸安装门锁远程开关,并协助业主安装相关软件,让业主或住户可透过手机以视像方式与大厦访客联系,以及远程控制大厦大闸开关等,让他们体验到楼宇管理系统化后,在加强保安和便捷方面所带来的好处。

安装「远程管理系统」只是实施「联厦联管」的第一步,市建局团队在未来一年,将会透过问卷收集业主和住户在使用有关系统的情况、满意度,以及有否改善的空间。及后,团队将整合有关意见,以及分析上载至云端系统的数据资料,估算日后采用「远程管理系统」涉及的安装及营运所需的成本和资源。在总结意见和经验后,寻求改善和优化,并落实具体执行细节,为日后在小区的楼宇推行「联厦联管」创造有利条件,并将有关的经验推广至更多业主及物业管理业界应用。

协助「三无大厦」成立业主立案法团,以及提升旧式楼宇设施管理水平,并非市建局的职能;然而,我们藉推行「小区复修」试验计划,肩负起「促进者」的角色,为计划内的旧楼住户缔造一个更宜居、更安全的居住环境,促进旧楼业主认同楼宇维修保养,以及物业管理的重要,以至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相关事宜。我相信只有这样,才能达致延缓楼宇过早老化、减轻重建压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