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民市集开业 在裕民坊传承观塘小贩文化
从物华街临时小贩市场,到过渡性质的同仁市集,再到现已开业的全新永久小贩场地-位于裕民坊内的裕民市集,一众观塘小贩商历经两度搬迁并参与其中,一同见证观塘重建的历史。有一直扎根观塘的资深小贩直言,比起物华街铁皮小贩档的日晒雨淋,裕民市集更干净,有冷气的环境亦更舒适。档贩们都期望,能与整个观塘区一起,在裕民市集展开新里程,将这区独特的小贩文化及人情味,传承下去。
「我在观塘做小贩做了30多年,从物华街到同仁市集,从大人衫到转卖细路仔衫,像这种日本制婴儿衫,比起百货公司平足10多20元,好多客人帮仔女买完,现在都回来找我,帮孙仔孙女买。」其中一位档贩、裕民市集贩商协会主席梁陈少卿(少卿姐)搬到裕民坊新市集两个多月,不少帮衬多年的熟客都继续回来光顾,加上现在档口的环境比以前改善多了,令她感到欣慰。
少卿姐见到一班熟客回来光顾,在更佳的环境下购物,感到欣慰。
旧街坊专程帮衬聊天 珍惜独有人情味
少卿姐直言,一直都在观塘做生意,某程度因为顾客的窝心。访问期间,少卿姐不时与熟客打招呼,有客人专程前来购物兼聊天,相信这就是每每在重建发展过程中,让人依依不舍的社区人情味。不过,社会需要进步,少卿姐也庆幸现在毋须再经历从前在物华街摆档的光境,「物华街档口靠自己搭檐篷挡雨,落大雨时不敢收档,因为要留意哪处漏水,然后自行修理。」
「我感到市建局团队是真心真意帮助我们这班小贩,例如举办导赏团、推出消费优惠券等,增加人流,在多方面亦都愿意聆听小贩的意见。」少卿姐认为,如今小贩生意不及从前在物华街年代,其实受很多因素影响,与网上购物、过去一年多的疫情都有关系,她自己选择要与时并进,除了留意潮流,了解市场流行的婴幼儿用品,亦增加八达通、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方式,满足新生代客人的需求,期望未来生意会越来越好。
小贩与市建局团队关系密切,源於过去多年市建局积极推广及提升裕民坊內小贩市集环境。从物华街迁至临时的同仁市集,市建局多次为市集举办推广宣传,例如向邻近屋邨寄发传单、派发现金券等,吸引人流及顾客。即使是过渡性质,市建局为同仁市集增设门楣及加添大型横额吸引顾客,亦加装送风机及预处理鲜风系统,改善市集环境。
裕民市集於 4 月 2 日正式开业,重置前物华街及协和街小贩摊档。
市建局企业传讯部负责社区发展的同事,多年来与小贩保持密切沟通,尽力跟进他们对市集设施、环境、推广等多方面的诉求。
与观塘区小贩同行
一直协助小贩的市建局企业传讯部社区发展助理经理刘俊业(Edmond)分享道,从最初常常被小贩包围着提出各种诉求,到今天被小贩的笑容包围着诉说着各种趣事,这种成功助人的满足感支持着继续工作,「裕民市集开幕后,其中一位从前常常提出各种诉求的小贩,现在每次见到我也笑脸迎人,这些都推动我们整个团队继续做好地区沟通工作。」
市建局企业传讯部社区发展经理梁霭玲(Karen)亦分享道,过去多年为观塘小贩们,都是24/7随时候命,经常收到小贩们林林总总的意见或求助,团队均尽全力跟进。
紥根观塘50年 价廉物美文具照顾数代学生
Karen与Edmond经常联系以收集意见的,还有扎根观塘近50年、三度搬迁摊档的「海记文具」东主劳国坤(海叔),他分享道,「我今年80岁,原本都想过退休了,但市建局团队跟我说,这个有机会是全东南亚最靓的小贩市场,希望我这个在观塘区『资历』深厚的文具店,可以继续成为裕民市集的一员。」
「以前在物华街档口,打风会漏水,之前更试过檐篷著火。」海叔仍然记得当年邻铺用木条固定帆布防水,未知是否旧楼住户乱抛烟头,令檐篷帆布著火,当年还年轻的他,最终自行救火才幸保不失。
观塘区内文具店不多,海叔的经营之道一直是以价廉物美取胜,文具售价较坊间一般商店便宜一截,就连场内很多小贩档主,都是海记的顾客。
踏入裕民市集,大家会感受到观塘小贩摊档的传统气息,旧区的老街坊、人情味并无因重建而消失,相反重建发展带来的新设施配套,有望令这传统的小贩产业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在观塘经营了 50 年,海记文具至今仍深受小朋友欢迎。
新的裕民市集位處裕民坊,取代从前的铁皮档,在更理想的环境传承小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