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的无限可能 青年领袖的「市区更新」初体验
「开始时,我对『市区更新』毫无概念。现在计划完成,回头再想这四个字,我看到的是古与今的平衡——如何让社区历史古迹追上时代步伐,但又不任由发展影响旧有味道,兼且向公众传递个中价值?」就读中五的周杰锋说:「原来真不容易。」
来自东华三院黄笏南中学的周杰锋同学及其团队,早前参与市区重建局(市建局)与东华三院合办的「青年领袖计划」并勇夺奖项,对市区更新工作自是有深刻体会。为更了解市区重建,从去年十月开始,一班同学便参加了不同的导赏和实地考察活动,以及出席领袖培训工作坊等。学成后,团队遂发挥创意,为湾仔旧区的保育活化项目「茂萝街七号」构思一个既兼顾历史建筑特色和周边社区环境,又能促进长幼共融和社区连系的市区更新方案。
「到埗时最担心去错地方。听说这叫『绿屋』,没想到髹成一片白,旧有韵味保留得真好,特别是阳台和厨房。那些触得到的瓦片和木梁,跟历史博物馆的复制品是两回事。」这是周杰锋第一次来访的感受,至於同组拍档张绰诺却是重游旧地,因他早几年曾到场参观「老夫子漫画作品展」,「那次为的是看展览,对历史建筑兴趣不大。这次重访,我开始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它,想像过去人们真实生活的痕迹,也特别喜欢加建的玻璃幕墙结构,新旧交融。」
如何令年轻人结连旧建筑?
这启发他们从本位出发思考:怎样才能令年轻人对旧建筑产生兴趣?
周杰锋说:「我曾经以为古迹只能成为博物馆,联想到文物呀名画呀那些,这也是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但时至今日,我们必须把旧建筑结合商业和社区用途,方能吸引年轻一代,因为他们不会单单为了历史而去看旧建筑,而是为了那儿有自己想做兼有fun(乐趣)的活动。年轻人到来,历史价值才有机会推广。」张绰诺补充:「命名也很重要,要合潮流。年轻人一听到『博物馆』三个字,已经没兴趣了。」
学生实地考察「茂萝街七号」,深入了解保育和活化历 史建筑的挑战。
保育活化项目融入了一项天桥设计,是考察「茂萝街7号」新旧交融的最佳视点。
周杰锋和张绰诺(后排左一 及左二)与获奖的东华三院 黄笏南中学团队合照。他们 说,「青年领袖计划」拉阔 了他们对市区更新的想像。
疫情为今年的「青年领袖计划」带来很多挑战,包括无法亲身访问旧区居民。幸好人人家中都有「宝」——身边的长辈们,每个「宝」都留下了一些昔日香港的生活印记。於是同组15位同学都有同一个任务:回家找自己的长辈倾谈,请他们把自己的香港故事娓娓道来,并且分享对旧建筑发展的意见。「嫲嫲告诉我,当年她是游水偷渡来港的,从那么远的地方来,真艰辛,很有毅力!」张绰诺称:「说实在,自己从前也不太会聆听长辈,因为智能手机太吸引了……而长辈也很少主动分享。」倒是因为参加今次计划,同学们无形中与旧区的人和事连结起来。
一个故事换一杯茶
为此,他们以「时光.基地」来构思「茂萝街七号」的形象,发挥想像:它既是呈现往昔生活面貌的「时光机」,也是拉近人际距离的休闲「基地」。
周杰锋和张绰诺同是校园电视台成员,二人在限聚令下合力制作短片,以光影呈现「时光.基地」,建议活动包括:缅怀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旧式电影院」 ;在新旧之间重现香港传统游戏的「虚拟游戏阁」;以一个故事换一杯茶、建构社区集体回忆的「故事茶室」等。这些点子,最后为团队摘得「最Connect社区计划」奖项。
「青年领袖计划」由市建局与东华三院合办,今年已是第三届,吸引到七间学校共105位学生参加。计划多年来注重培育青年的领袖才能,以及鼓励他们关心社区,尤其走进旧区了解老化问题及更新工作。东华三院高级教育主任(中学教育)张业崇赞赏今年的得奖作品从人本角度出发,多元兼具创意。他认为「青年领袖计划」是难得机会,让同学了解市区更新理念之余,还引领他们走进社区,聆听长辈,以创意思维和团队精神为社区解难。
东华三院高级教育主任(中学教育)张业崇。
同学们一起参与领袖培训工作坊。
「当中一个关键元素是有情境的教育。这不同於各种校内活动和兴趣班,也不同於一场辩论比赛。它鼓励同学走出学校,面向不同的社群,从而了解在地文化,思考怎样重建才能为社区带来最有意义的改变。而且计划设计兼具起承转合,从开始的训练到最后的口头报告,历时几个月,必须学习坚持,以毅力完成作品。」张业崇说:「疫情下,又更考验学生的弹性了。」
「青年领袖计划」明年将新加入两间学校,鼓励更多同学参与,像两位得奖同学那样拓阔对市区更新的想像。周杰锋说:「『茂萝街七号』打破了我对活化的刻板印象:古迹不只能成为博物馆,还有很多可能。」张绰诺则道:「活化就是为旧建筑注入新元素,承传文化,让新与旧并存而且融合的工作。」
专题报告日上,由东华三院行政总监苏𧙗安先生(上图右) 及市建局行政总监韦志成先生(上图左)组成的评审团,透 过视像会议,与学生互动交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