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市建知多点

「现代主义建筑遗产」与「古迹式历史建筑」保育大不同

钢筋混凝土是19世纪末的发明,并在二次大战后才获广泛使用。香港现存的建筑物,大部份建於开埠以后,多以钢筋混凝土建成,这类建筑物被泛称为「现代主义建筑」,当中包括中环街市。

若论保育「古迹式历史建筑」,其建筑物料或可以令它迄立数个世纪而不倒,保育此类建筑讲究保留砖石建材、结构、雕刻等「原貌」,又或更换个别受损组件;但是「现代主义建筑遗产」以钢筋混凝土建成,这些非天然物料会随时日而耗损,而且是整体建造而成,保育工作难以逐一更换或复修个别构件,因此保育的时候要换一个角度,讲求保存建筑物的「精神」而非保留建筑物所有「硬件」。

香港建筑师学会古迹及文物保育委员会前主席梁以华指出,在保育古迹式建筑上,所重视的「特徵元素」可以侧重其「硬件」,例如祠堂的牌匾和装饰,用以表达子孙慎终追远的精神。但是对於「现代主义建筑」,因其特徵元素比较抽象,需要理解当时生活和设计理念,才能判断是否作出保留。他指出,保育「现代主义建筑」时,需要解读建筑设计背后蕴含的价值观、了解当时市民的生活面貌,方能判断具体保育哪些部份及采用何种保存方法,个中难度更大,但是可塑性反而更高。

1香港建筑师学会古迹及文物保育委员会前主席​梁以华认为,保育「现代主义建筑」​需解读建筑设计背后蕴含的价值观,才决定保留哪些建筑物的特徵。

建於1939年的第四代中环街市属现代主义风格,其「精神」强调务实设计、功能至上,表达的美学低调而含蓄。以保育现代建筑而言,梁以华举例,中环街市的铁窗的物质本身不重要,因为当中的精神在於窗口位於高处采光,而非铁窗本身,所以保育的重点是在於如何演译建筑的「采光」设计;主楼梯被保留亦并非因其美观,而是呈现当时需要光猛、平稳的梯级,打造便捷的通道,以方便不同年纪人士在街市内上落;被保留的水磨石档口设计,亦反映当时工人所用的技术,就是以最平价的物料,打造最实用工作桌面的「精神」。

3​梁以华指出,中环街市主楼梯被保留是因要呈现当时需要光猛、平稳的楼级,打造便捷的通道,以方便不同年纪人士在街市内上落。

梁以华继续指出,对待现代主义建筑著眼点是概念而非实物,如门窗赋予的采光度、通道带来的流动性,和设计给予环保和衞生考虑等等,并非著眼保留某处建筑本体。他以纽约古根汉美术馆(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为例,美术馆每次复修工程,都对当时建筑的理念作出新演译:「它在2010年做扩建时,当时的建筑师研究过旧资料,知道将它加建是符合当初理念,因此便将它起高(加建),用来衬托前面两个圆形(建筑物)。到2019年再做第二次大改装时,建筑师重阅昔日的设计图,发现原来天窗在最初的设计是可以打开的,但后来因资金不足才封闭,於是趁著这次改装便打通混凝土屋顶重新兴建天窗。由此可见,现代主义建筑可以保育4、5次,其中的重点是理念,理念是可以不停地被发掘的。」

在中环街市的个案中被确认的特徵元素包括∶中庭、面向租庇利街及域多利皇后街的立面、主楼梯、六组不同类型的街市摊档及柱网结构。在这次的保育中都全被活化,并且被赋予了新使命。梁以华说:「我不能说今天所见到的是最后的结局,希望不是,因为保育是永续的行为。但是希望现今的状态是市民可以合理再用的情况下做到的适当程度,这已经足够。现代主义建筑是讲理念,保育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