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专题故事

以规划主导策略连结九龙城及启德新发展区 融合新旧社区

九龙城区属香港最早发展的地区之一,当中「龙城」及土瓜湾均拥有悠久历史及文化资源,这两个原本与启德密不可分的地区,自启德机场停用后,游客和市民骤减,令九龙城区彷佛失去活力和光芒。与两区均一街之隔的启德新发展区,现在正大兴土木并期望成为重新激活九龙城老区的新地标。

市区重建局早前先后公布「龙城」及土瓜湾「五街」发展计划,其中一个重点是重新将「龙城」及土瓜湾海滨与启德新发展区连接,期望藉著启德未来发展体育、旅游的新动力,结合九龙城区的历史和文化特色,产生协同效应。

城寨见证开埠、日军占港   饶富历史文化建筑

九龙城及启德一带的历史可追溯至宋朝,一直有人聚居,由於地理上有优势,此地区亦随著历史演变而不断发展。九龙城及启德一带的历史可追溯至宋朝,一直有人聚居,由於地理上有优势,此地区亦随著历史演变而不断发展。

九龙城、土瓜湾和启德,由於临近海边, 属九龙区最早发展的地区。回顾过去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史,香港历史博物馆顾问郑宝鸿说,启德发展是近一百年的事,「大约在1914年,以何启、区德为首的一批华商,合组『启德营业有限公司』,在龙津石桥对出填海,发展名为『启德滨』的地产项目,但计划并不成功,大幅新填土地被闲置,开始被外国人租用作飞机升降,包括英军租用做临时机场,港英政府后来索性把『启德滨』的土地回购,建造启德机场。」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占领香港期间,日军为了扩建机场,将宋皇台所在的圣山几乎削平,「启德滨」、九龙城寨的城墙都被拆毁,石块被用作扩建启德机场

郑宝鸿对九龙城区历史其为了解,他指出九龙城、土瓜湾和启德三地由於临近海边, 属九龙区最早发展的地区。郑宝鸿对九龙城区历史甚为了解,他指出九龙城、土瓜湾和启德三地由於临近海边, 属九龙区最早发展的地区。

启德发史已有近一百年,九龙城海旁的「启德滨」,上世纪初由英政府租予英军作做临时机场用途。启德发史已有近一百年,九龙城海旁的「启德滨」,上世纪初由英政府租予英军作做临时机场用途。

战后港英政府曾计划另觅地方兴建机场不果,因此继续使用启德作为飞机升降地点,随著战后香港发展稳定,至70、80年代经济起飞,香港市民、海外旅客和商家对本港的民航需求甚殷,启德机场多次扩建,不断改善设施,国际客运量一度跃居全球最繁忙机场的第三位,国际货物吞吐量更一度膺全球首位。然而,启德机场单一条跑道无法满足不断增加的民航需求,终於在1998年完成历史任务,机场一夜间由启德迁移到赤鱲角

启德机场牵动龙城兴衰

低飞的飞机在头顶上空飞过,飞机机肚犹如触手可及的情景,曾是九龙城的特色。九龙城区街坊福利会理事长顾家彦读书时已住在九龙城,对飞机不时划过龙城上空的景象,一点都不陌生,他说:「小时候住的地方,就在飞机航道下方,每次飞机经过,飞机声都震耳欲聋,心情欠佳时听到就更觉烦躁。」

顾家彦续说:「机场对九龙城居民来说,绝对是又爱又恨,噪音对居民生活影响相当大,但九龙城本身是一个老区,全靠机场吸引人过来,每天接机、送机的人到机场前后,总会顺便过来九龙城走一走,或者吃一顿饭,当时是十分兴旺的,机场一搬走,就走下坡,没有了生气。」

那时候的九龙城因邻近启德机场,为免影响航道,该区楼宇设有高度限制;随著机场停用,高度限制放宽了,但龙城区并没有因此而急速发展,反而人流渐稀,多年来只有个别发展商在区内作见缝插针式的重建。顾家彦形容,九龙城在此期间只是多了几幢「牙签楼」,没甚么重要发展:「直到去年港铁屯马綫通车,人流才稍有回升,但都只是昙花一现,维持了一个多月左右,现时九龙城的人流,比不上机场年代的三成。」

九龙城区街坊福利会理事长顾家彦(图右)在九龙城成长及生活数十载,见证著启德场如何影响区内发展。九龙城区街坊福利会理事长顾家彦(图右)在九龙城成长及生活数十载,见证著启德场如何影响区内发展。

龙城启德重新对接      新店老铺两相融

虽然启德机场停用,但九龙城与启德的连系并未切断,两区仍保留著一些往来通道,因启德新发展区尚在动工阶段,故往返两地人流未算太多。为准备未来两区更紧密连接,市建局龙城区衙前围道/贾炳达道发展计划(KC-017),特意在於太子道东巴士站附近建设「门户广场」,以配合毗邻沙浦道项目拟建的地下广场和活化后的打鼓岭道花园,整合成一个大型的空间,与启德区对接,改善畅达性。

近年香港流行的小区深度游亦成为龙城汇聚人流的契机,现时已有导赏团以九龙寨城公园、石屋家园、侯王庙等历史古迹作为游览路线,疫情前亦不时有旅游巴载著旅客到寨城公园参观,除了旧物,顾家彦说,近年区内开设了多间特色小店,为龙城区增添了新色彩。

这些小店包括各类食肆、咖啡店,亦有售卖蛋糕、酒类和日式食品等特色店铺,零散分布在联合道、福佬村道、狮子石道一带,顾家彦说:「这些小店档次较高,吸引消费能力较高的一群,也吸引年轻人前来『打卡』,亦有住在九龙塘的居民前来光顾,也许是这几年租金下降,也可能是那几条街有私人发展商把一些旧楼翻新活化,吸引这些小店进驻,无论如何,确实吸引到一些区外人士过来九龙城。」

「龙城」区传统及特色旧商铺临立,近年亦吸引新派食肆、咖啡店进驻。「龙城」区传统及特色旧商铺临立,近年亦吸引新派食肆、咖啡店进驻。

土瓜湾拥悠久历史建筑与文化

与启德新发展区近在咫尺的小区,除了九龙城,也有土瓜湾,而它拥有的历史建筑及文化不逊於九龙城。土瓜湾在1890年代及1950年先前两次大型填海,并发展成住宅及工业用途,令土瓜湾有不少工业活动。土瓜湾一带同时拥有不少极具历史的建筑物,包括分别於1956和1965年落成的土瓜湾海岸客轮码头和汽车渡轮码头,见证了20世纪后半期东九龙区的交通和发展。当中汽车渡轮码头是为了纾缓当时中环过海汽车渡轮服务的需求而兴建,是全港仅存的四个汽车渡轮码头之一,码头已被评为二级历史建筑。

毗邻十三街附近位置,在上世纪是马头角牲畜检疫站,建於1908年,原位於红磡,及后因兴建九广铁路而迁至马头角现址,它用作牛只检疫屠宰中心长达90多年,直至1999年才停止运作,并於2001年改建为「牛棚艺术村」,而前检疫站同样被评为二级历史建筑。在土瓜湾服务多年的九龙城区议员潘国华补充,五街旁的海滨位置,更有一个已荒废的旧牲畜登岸点,即以前由水路运抵本港屠宰的牲畜,便是从该处上岸再引领至牛棚,它也是该区历史故事中的重要一页。

位於「五街」的一段马头角道,上世纪是牛只运送至马头角牲畜检疫站、即现时「牛棚艺术村」的必经之路,现在常被车辆占用作停泊和上落货。位於「五街」的一段马头角道,上世纪是牛只运送至马头角牲畜检疫站、即现时「牛棚艺术村」的必经之路,现在常被车辆占用作停泊和上落货。

马头角道计划日后将以一体化设计规划为地区带入活力,增加区内休憩空间,改善现有残旧市容、让居民享受临海环境。马头角道计划日后将以一体化设计规划为地区带入活力,增加区内休憩空间,改善现有残旧市容、让居民享受临海环境。

市建局早前启动土瓜湾「明伦街/马头角道发展计划」(KC-018)及「土瓜湾道/马头角道发展计划」(KC-019),统称为「五街」项目,日后透过海滨长廊,将土瓜湾与启德连接。对此,潘国华认为,虽然「五街」只属土瓜湾的一小部分,但绝对是该区更新发展的好开始。

现任九龙城区议会主席的何显明亦认为,「五街」对出位置发展成提供休憩空间的优美海滨,可改善现有残旧市容、让居民享受临海环境,海滨日后有望将土瓜湾及启德新区连贯,整体对城市及社区规划有很大的帮助。

海滨长廊贯通启德 改善临海环境

目前即使「五街」属於临海地段,惟欠缺规划,缺乏休憩设施,部分海滨更被封闭,令居民无法享受海滨环境。潘国华表示:「现时海滨虽然有一个海滨休憩处,但只有约2.5米阔,仅有四、五张长櫈,环境狭窄,令休憩处的使用率奇低。区内长者即使要晨运,也是步行至较远的海心公园。」在市建局启动的更新计划中,拟将海滨行人通道扩阔至20米阔,并提供一个最少25米阔的海滨广场,同时将土瓜湾道由四线行车扩阔至六线,令行人或行车在重建后都可与启德对接。

「五街」现有的海滨休憩公园,约2.5米阔,只有九龙城区议员潘国华伸长两手的阔度,而且环境衞生恶劣,未能吸引附近居民前往,令环观优美的临海休憩土地被白白浪费。「五街」现有的海滨休憩公园,约2.5米阔,只有九龙城区议员潘国华(右图)伸长两手的阔度,而且环境衞生恶劣,未能吸引附近居民前往,令环观优美的临海休憩土地被白白浪费。

土瓜湾「明伦街/马头角道发展计划」(KC-018)及「土瓜湾道/马头角道发展计划」(KC-019)完成后,原本狭窄及环境衞生恶劣的海滨位置将会扩濶成为海演长廊,以连接启德新发展区。土瓜湾「明伦街/马头角道发展计划」(KC-018)及「土瓜湾道/马头角道发展计划」(KC-019)完成后,原本狭窄及环境衞生恶劣的海滨位置将会扩濶成为海演长廊,以连接启德新发展区。

潘相信更新计划可逐步改善该区整体环境,更可提高海滨长廊的连贯性,将启德体育园的市民或游客延伸至土瓜湾,也让区内居民能够重新享受这片临海空间,并增加区内的休憩空间。他更建议;「市建局日后在研究海滨长廊或海滨广场的主题时,除了体育元素外,亦可考虑加入历史元素,保留及活化这些历史建筑物。」最终将九龙城、启德及土瓜湾三个新与旧的地区融合,活化旧区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与新区连接提供更多休憩空间,可带动整个九龙城区的活力,更可串连区内的历史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