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店铺对过渡经营和回迁方案反应正面 市建局与商户携手共建「龙城」区特色
我在早前的网志提及,市建局在今年4月底展开九龙城衙前围道/贾炳达道发展计划(衙前围道项目)的收购工作,向项目范围内约1,000多个私人住宅及商铺业权发出收购建议;同时,一并推出特色商户过渡经营安排或回迁方案的建议,让特色商户的营运者能在重建期间,以至项目完成后留在「龙城」区经营,以保存该区独特潮、泰文化,以及「行街买餸」的地区特色。
项目范围内三个组别的特色商户,包括「街市食品店铺」、「潮泰食品及餐饮店铺」,以及为泰潮社群提供服务的地区组织或机构在本月初已向市建局提交「参加搬迁计划意向书」,表达参与回迁或过渡经营安排的决定。我好高兴知道,有超过六成现时在九龙城街市附近售卖鲜货、干货和食材等的特色商户营运者,都选择参与过渡经营安排,令项目在重建期间,能够保持街市周边的活力;亦有在区内经营超过半世纪、售卖传统潮汕乡土食品的商户,以及扎根多年的泰国食肆,将在项目完成后回迁至「龙城」区继续经营,反映我们在鼓励商户回迁、保持地区特色所制定的不同措施,得到他们的肯定。
至於未有选择回迁方案的其他特色商户,部分营运者在知悉市建局提供的现金补偿额后,认为足够让他们在项目范围毗邻的街道或「龙城」区另觅合适的处所继续经营。从上述商户经营者的选择可见,无论有否接受市建局提供的回迁或过渡经营方案,他们对我们提供的方案或现金补偿,均有正面的评价,能照顾到他们希望留在原区经营的意愿或其他计划的需要。
除了制定适切的方案鼓励商户回迁,保留「龙城」区的特色外,市建局亦透过多元手法,包括邀请本地和海外艺术家,为「龙城」区的大厦外墙、街道和后巷创作具潮泰特色元素的大型壁画,彰显当区的独特文化。此外,团队更把握活化九龙城贾炳达道公园的契机,与8名本地插画师合作,以「穿越九龙城」为主题,在第一期公园活化工程的围板上,创作一系列具九龙城特色的画作,展现不同年代的民生风貌。首批画作将於本月底展出,为活化工程添上「龙城」区的独特色彩。
不同阶段聆听商户需要 满足原区经营需要
市建局早在规划衙前围道项目时,已将项目内特色商户的营运者能在重建期间,以至项目完成后留在原区经营,定为工作目标。过去两年多,市建局团队组成的跨部门专队,在项目的不同阶段落区与营运者深入访谈,收集他们对回迁和过渡安排,在选址、店铺面积大小、租金水平、周边配套,以及工程时间表等意见,以制定最适切的方案和安排。
在制定「街市食品店铺」营运者的过渡经营安排选址时,我们考虑到商户多年来大多集中在九龙城街市对面的地铺经营,两者在「龙城」区形成了独特的商业生态圈;同时,亦考虑到商户对上落货空间,以及停车位方便市民驱车前往购买食材的需要,因此,我们预留面向衙前塱道和南角道部分临街地铺作为过渡经营安排的选址,并且於南角道增设临时停车区和上落货区,尽力照顾营运者的诉求。
此外,在规划过渡经营安排选址时,团队亦考虑到这个位置日后将会用作「市集广场」,不涉及住宅楼宇的建造工程,可於项目较后期才动工,因此适合用作过渡经营安排,让商户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适应和营运;待项目新建的商业设施落成后,直接迁往已预留作回迁之用的商铺。
而在物色过渡经营安排选址的过程中,市建局团队亦考虑到部分「街市食品店铺」营运者希望按其需要,在项目范围以外但毗邻九龙城街市的街道,另觅地铺作过渡经营安排。为此,市建局亦首次研究,为迁至面向侯王道和贾炳达道一带地铺的营运者,给予额外支援。
市建局团队将上述营运者的需要纳入考量,制定了切合他们的过渡经营安排和回迁方案,并在今年4月底发出收购建议时,一并向项目内三个组别的特色商户发出「参加搬迁计划意向书」(意向书),让他们仔细考虑补偿方案的金额、过渡经营安排或回迁方案的选址、经营年期和新发展项目的落成日期等细节,以便不同的营运者可以因应其经营状况及需要,全面考虑市建局提出的建议,选择对自己最合适的方案。
逾六成「街市食品店铺」营运者参加过渡经营安排
据市建局团队向我汇报,项目内的特色商户已於本月初向我们交回「意向书」,表达参与回迁或过渡经营安排的决定。其中,超过六成「街市食品店铺」的营运者决定参加市建局的过渡经营安排,这些商户包括鲜肉档、菜档、生果档、售卖潮汕食材的杂货店等。上述已选择过渡安排的特色商户中,更有接近八成决定在项目完成后,回迁至「龙城」区继续经营,这个结果对我和团队来说十分鼓舞。
团队整理了「街市食品店铺」营运者决定参加回迁或过渡经营安排的原因,留意到有商户认为过渡经营安排的选址,邻近九龙城新、旧街市,照顾到他们集中在街市附近一带营商的意愿,并保留「成行成市」的街市氛围,是吸引他们参与过渡经营安排其中一项重要因素;亦有营运者认为新增的临时停车区和上落货区,既方便商户,亦便利市民前来购物,有助维持他们的经营。部分营运者更欣赏市建局在制定过渡经营安排选址时,考虑到原址的商户在过渡期间有可能不用搬迁,减少对他们营运的影响。
随著「街市食品店铺」的营运者向我们表达参与过渡经营安排的意愿后,我们将因应参与方案的确实商户数目,他们对过渡经营安排店铺的要求,以及日后项目不同工程,例如道路改道、地下管道迁移及铺设涉及的封路或路面工程等的具体需要、程度和时间表,调整过渡经营安排的方案和执行细节。
除过渡经营安排外,部分选择参与回迁的「街市食品店铺」营运者认为市建局提供的租金优惠,能帮助他们在起始阶段在新环境营运,减轻经营压力;更重要的,是回迁的位置与日后新街市只是一街之隔,亦毗邻主要售卖生果、食材的侯王道,相信有助延续「龙城」区「行街买餸」的地区特色。
除了照顾「街市食品店铺」营运者在原区经营的需要,团队亦为潮泰相关的食肆及「老字号」餐厅提供回迁方案。为了让「龙城」区的泰裔人士能清晰了解重建项目的最新进展和资讯,我们与区内泰人组织组成的「泰人服务队」,在市建局公布收购建议及回迁方案后,走访项目范围内的泰国食肆和商户,协助他们掌握和理解方案的细节。我很高兴知道,在「潮泰食品及餐饮店铺」这个类别中,接受回迁安排的商户全部均为泰国食肆。
泰国餐厅营运者认同回迁方案保留「小泰国」特色
金麦泰泰国菜馆是其中一间参与回迁的泰国食肆,负责人陈先生与团队分享,该店自1990年开始已於九龙城开业,见证区内的变迁,他说:「昔日不少人到启德机场送机前或接机后,都会『帮衬』我间餐厅」,已与不少客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与「龙城」区密不可分。他欣赏市建局为泰国特色商户提供回迁方案,让其店铺能在项目重建后继续营运,将地区情谊传承下去。
陈先生有信心市建局一系列的工作,能保留「小泰国」的特色,更认为回迁选址邻近港铁站、交通方便,有助带动人流和生意。他表示,在等待回迁期间,会利用市建局为租户提供的现金补偿,在附近另觅合适的临时铺位经营,之后才回迁到新发展项目内的商铺。
金麦泰泰国菜馆在「龙城」区经营超过30年,陈先生将在项目完成后回迁,传承「小泰国」特色。
现金补偿足够让特色商户在「龙城」区继续经营
另一方面,团队亦希望了解部分特色商户未有选择回迁方案的原因,作为日后其他市区更新项目的参考。因此,团队本月中落区与部分营运者倾谈,其中包括已在「龙城」区经营了70多年的添财记,负责人黄先生表示,未有选择市建局的回迁方案,主要是考虑到自己身体近年转差而且已接近退休年龄;然而,他有将店铺交予儿子「接手」的打算,故此,先接受市建局为租户提供的补偿金,让他有更大的弹性处理,并与儿子商量在「龙城」区复业的事宜。
黄先生感谢市建局为租户提供补偿金以外的另一个选项,并说「若然由私人发展商收购,商铺租户不会有现金补偿,更遑论提供回迁的选择」。
市建局为租户提供补偿金以及回迁方案,让添财记粥肠粉茶餐廰店主黄先生有较灵活的选项和考虑。
另一间在「龙城」区售卖泰国杂货的租户与团队分享,指未有参加回迁的安排,因为市建局的现金补偿足够让他在项目周边的街道,租用面积大小相若、合适的店铺继续在原区经营。他已在龙岗道物色了一个心仪地铺,计划在获取补偿后,尽快迁到该处重新营业。
过去这段日子,市建局在促使特色商户回迁方面,尽了最大的努力,在可行的情况下,鼓励这些特色商户的营运者留在原区经营。我们充分理解营运者需要衡量个人的意愿、营商环境和运作等不同因素,以作出对自己最合适的选择。纵然部分营运者没有选择市建局的方案,但他们会在同区另觅处所继续经营的意愿,与市建局保留「龙城」区特色,彰显它地区魅力的目标,仍然一致。
贾炳达道公园活化工程围板转化为户外艺术长廊
在推展衙前围道项目过程中,市建局团队亦透过重整和更新贾炳达道公园,提升现有的休憩及康乐设施水平之余,进一步加强公园与周边社区的连接和行人畅达性。第一期活化公园的工程已於今年2月底展开,现正进行拆卸部分公园设施及移植树木等前期工程。
在第一期活化工程期间,公园西面和北面的设施将暂停开放,但市民仍可继续享用公园东面的设施,以及利用现时在东头村道的公园入口,沿九龙寨城公园城墙旁的行人通道往来「龙城」区。为保持行人畅达性,我们预留了两条临时通道,连接联合道、九龙城广场、美东邨和「龙城」区一带,方便市民出行。而为了保障前往公园东面的使用者和途人的安全,团队将在施工范围和行人通道设置约2.4米高的工程围板作分隔之用。
市建局的工程团队,为贯彻项目保存「龙城」区特色的目标,跳出工程围板的固有框框,投放资源和心思,将围板转化成为户外艺术长廊,并以「穿越九龙城」为主题,邀请画师在长约430米的围板上,展现一系列具九龙城特色的画作,让市民在途经行人通道时,可以欣赏到这些作品,了解「龙城」区的历史和民生故事。
这个户外艺术长廊将分为以下三个主题区域(上图示),包括:
(一)「打卡区」
市建局团队选择在人流较集中的行人通道,即连接联合道和九龙城广场,以及东头村道往来「龙城」区的两条通道的围板上,设置「打卡区」(上图红线部分),邀请7 名本地插画师创作8幅具九龙城特色的插画,展示不同年代九龙城区的民生景象和故事,当中包括启德机场搬迁前,飞机划过龙城上空、小孩在旧楼天台玩「跳飞机」、70年代寨城居民的生活,以及「龙城」区泰国泼水节的热闹盛况等。
此外,亦有插画师绘画「龙城」区内远近驰名的牛肉饼和泰式串烧等美食,透过画作回忆小时候经常到访当区寻找美食的情景;亦有插画师因童年时经常与母亲到九龙城「行街买餸」,对「龙城」区的特色小店和「小街小铺」留下深刻的印象,於是以区内一间售卖石磨豆品店为题,将街坊在店内与老板谈天的日常,以画作呈现。而全部画作更融入「打卡」元素,市民或游客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亦可将自己融入画作的角色之中一起「打卡」,与昔日「龙城」区的人文风貌拍照存留。
市建局邀请7名本地插画师,为公园活化工程围板创作以「龙城」为题的画作,展现昔日民生故事。
(二)「历奇区」
贾炳达道公园近联合道的出入口有不少学校,是学童上、下课的必经之路。为此,市建局团队与艺术家合作,在公园近联合道的出口设置一段长约40米的「历奇区」,插画师将「龙城」区的建筑物、居民日常生活的点滴,以及潮州特色美食,绘画在这幅大型画作上,并在画中加添「寻宝游戏」,透过文字带领游人参与,以游戏方式探索「龙城」区特色。
为加深插画师对龙城区的认识,团队更特别安排香港历史博物馆顾问郑宝鸿先生,与插画师作深入的访谈,内容包括「小潮州」的历史由来、区内独有的传统习俗和节庆,昔日九龙寨城的历史、变迁及居民的生活面貌等等。席间,郑宝鸿先生更分享了多幅「龙城」区珍贵的旧照片供插画师参考。我想藉此感谢郑老师抽空与画师们交流,令他们在创作画作时有更多灵感,以更全面呈现「龙城」区的特色和昔日风貌。
(三)「艺廊区」
市建局团队早前在公众谘询期间,在公园设置流动绘画车,让幼稚园、中小学的学生以画画的方式,表达对活化贾炳达道公园的想法和愿景。团队将收集到逾百幅的作品整理,在工程围板的一段设立「艺廊区」,展出学生们的作品,让「龙城」区的街坊能一起欣赏学童的心思和他们的创作。
「艺廊区」将展出学童的画作,让公众欣赏到他们对活化贾炳达道公园的创意。
首批「龙城」地区特色的画作将於月底展出
户外艺术长廊的准备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我们会因应活化公园的工程进度,分阶段展示插画师的画作。其中,来往东头村道和「龙城」区这段属「打卡区」的工程围板,将率先在本月底展出部分画作。
从我在此网志、以及早前数篇网志的阐述,希望能加深公众对市建局推动更新「龙城」旧区不同工作的理解。事实上,市建局在市区更新的工作,已经做到十分全面,除了更新旧区已建设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之外,更投放大量资源、运用不同措施和手法,保存并彰显地区特色。我很高兴我们在这方面的努力,得到商户正面的回馈。项目仍有一段颇长的时间才完成,我期望能与商户及地区不同的持分者,共同协力,缔造一个宜居兼具特色的「龙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