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發布

新聞資訊:市建局卑利街 / 嘉咸街重建項目

1.   背景

  • 卑利街╱嘉咸街項目是前土地發展公司於1998年公布的25個項目之一,範圍包括卑利街、嘉咸街、結志街、威靈頓街、閣麟街、吉士笠街、士他花利街及乾秀里。

地盤面積 :約5,320平方米(57,240平方呎)
受影響樓宇 :37幢(有四幢戰前舊樓,其他大部分建於19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後期)
受影響業權 :360
受影響住戶 :約470(約1,120人)

  • 由於項目內的樓宇嚴重失修及居住環境惡劣,受影響的居民、中西區區議會、各政黨以及地區人士均表示支持重建,並多次迫切要求市建局盡快推行該項目。
  • 市建局經過兩年的公眾諮詢及社區參與工作,已擬備了項目的總綱發展藍圖,並於1月底提交城市規劃委員會考慮。

2.   項目規劃的諮詢過程

  • 由於項目位於鬧市,而且有相當的歷史沿革和地區特色,市建局對更新設計極為重視,用了超過兩年的時間進行地區人士參與和諮詢工作。
  • 市建局採取由下至上的規劃過程,一直與地區人士保持溝通,並透過不同的渠道收集公眾意見,了解他們對項目的訴求。市建局的地區諮詢工作包括:

- 2005年,委託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就上環的主要重建地區,包括卑利街╱嘉咸街項目,進行居民及社區人士訴求意見調查;

- 2006年1月19日,向中西區區議會解述項目的初步設計構思;

- 2006年6月12至23日,舉辦公眾展覽,收集地區人士的意見;

- 2006年6月24日,市建局中西區分區諮詢委員會聯同區議會舉辦社區參與工作坊;

- 2006年6至7月,委託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進行意見調查,分別於公眾展覽和社區參與工作坊,收集公眾的意見,以助確定項目的設計方案;

- 2006年10月5日,就項目的規劃大綱諮詢區議會,並獲得區議會正式通過及要求盡快把總綱發展藍圖提交城規會考慮。


3.   回應社區需要的設計

  • 市建局從上述的諮詢活動中,獲得地區人士踴躍提出不少切實可行的意見,其中最主要的,均已採納和加入總綱發展藍圖的設計中,包括:

(a) 保育嘉咸街26A-C號3幢戰前唐樓及盡可能保留永和雜貨店的外貌;

(b) 保存嘉咸街的街道景觀及街貌;

(c) 保留嘉咸街、卑利街和結志街等的街頭攤擋;

(d) 打造「老店街」的地方特色;

(e) 改善行人設施以及流量;

(f) 提供一條東西向的行人連接通道;

(g) 提供社區設施、公眾休憩空間和綠化設施;

(h) 項目的交通配套設施和泊車位數目;以及

(i) 以不影響整體景觀為目標,設計重建後建築物的高度。

  • 另外,總綱發展藍圖的設計還包括以下元素:

(a) 反映區內的建築、文化和歷史文物物價值,同時配以重塑傳統市集的氣氛和環境的建築設計;

(b) 保留自太平山的獅子亭眺望維多利亞港以及由尖沙咀文化中心大樓望向山脊線的景觀,並配合區內環境;以及

(c) 採納有變化的建築物高度、適當的樓宇布局和排列,以及按通風評估的建議,改善設計,以改善空氣流通的情況。

4.   項目設計的主題

  • 中上環是香港最早開發的地區,卑利街╱嘉咸街項目蘊藏著濃厚的文化及歷史特色。此項目不但可以改善重建範圍內的環境,提供新的社區設施和綠化環境,更可以提升歷史文化元素的價值、展現社區的活力。
  • 回應上述的社區的訴求,我們的設計概念會集中重塑當地的老區風貌,使新舊交融。設計主題是:

「故里憶昔 風土承傳 新城舊約 融薈重生」
Nostalgia in Vibrancy : Bringing back Old Charms and Streetscape

  • 其中一項最獨特的設計元素,會是將嘉咸街打造成為 全港第一條「老店街」,希望吸引和?聚香港本土的百年老店和金牌老字號,成行成市。希望它可以成為香港的特色標記。這不單是香港人值得引以為傲的老店街, 更可成為獨特及發展旅遊的新景點。環顧世界其他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南京、廣州、台北等的老店街,都十分受遊客歡迎。
  • 嘉咸街和卑利街上的露天市集,亦是當地的特色之一,將予以整體保留,並加以改善經營環境。


5.   項目設計內容

  • 重塑建築風格和街道景觀:為保存區內現有的建築特色和街道景觀,建築物外觀將引入特別的設計元素。項目設計擬保育嘉咸街26A - C號3幢戰前唐樓,而將來嘉咸街兩旁興建的樓宇,會重塑現有唐樓的建築型態,包括高度、比例和模式,以配合整體的建築風格。

此外,嘉咸街的地面的舖面將會後移,使行人通道更為寛敞暢通。擴闊了的行人通道可設置一些小型攤檔,以營造傳統街頭活動氣氛。

  • 「老店街」匯集傳統商舖:重塑嘉咸街現有唐樓的建築型態的同時,這些一列3 - 4層高的特色建築物可讓一些早期香港著名的老字號並列經營。匯集傳統老舖將成為本港第一條「老店街」,重塑香港早期的生活點滴。
  • 公共休憩空間及綠化行人走廊:闢設一個全新而寬闊的公共休憩空間,連貫起3個地盤的中心帶,同時提供一條東西向的行人走廊以貫通閣麟街以及3個地盤,穿越嘉咸街和卑利街,接連至士他花利街及結志街,並再伸延至中山史蹟徑,包括百子里和鄰近多個的歷史文物景點。

公共休憩空間合宜的地點可設置一些攤檔,如零售活動可集中於行人走廊。配以露天廣場、綠化用地和零售活動,公共休憩空間可為整項發展帶來翠綠和展現活力的環境。

此外,沿走廊和在不同的樓層上,預留了一些合適的地方以提供戶外座位/露天餐飲服務,並配合獨特的設計,從視覺上連貫整條走廊。

  • 審慎的交通設備佈局:儘管項目地點四通八達,鄰近多個現有的公共運輸系統及行人設施,項目設計一方面顧及未來住戶的需要,提供適量的泊車位及上落客貨區;另一方面則避免加重鄰近地區的泊車位的負擔。

所有的泊車位以及上落客貨區均設於地盤的地庫樓層內,既可改善行人通道的環境,又可避免出現人車爭路的情況。


6.   展影響評估

  • 為求達致適當的發展規模以帶來規劃上的裨益,市建局已就項目的最終發展計劃委託了多個範疇的專家作出多方面的評估:-

- 景觀評估總結是項發展計劃與四周環境取得協調,不會帶來難以接受的景觀影響;

- 交通評估證實是項發展計劃不會對現有的道路網絡構成負面影響。 計劃建議的地下停車場及上落客貨區更可紓緩鄰近地區的交通問題;

- 施工影響評估認為透過適當的紓緩措施,開展項目工程不會造成負面影響; 以及

- 環境評估亦指出是項發展計劃對空氣、噪音以至水質均不會造成任何不可接受的影響。反之,是項發展計劃更可改善項目範圍以及鄰近地區的空氣流通狀況。


7.   續公眾諮詢

  • 市建局特別為此項目在中西區分區諮詢委員會之下成立一個文化保育小組,成員包括中西區區議員、文物研究專家及當地居民,共同研究如何推展項目內的文物保育事宜。
  • 市建局會在項目的落實過程中,與當地居民和區議會保持緊密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