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新闻发布

新闻资讯:市建局卑利街 / 嘉咸街重建项目

1.   背景

  • 卑利街╱嘉咸街项目是前土地发展公司於1998年公布的25个项目之一,范围包括卑利街、嘉咸街、结志街、威灵顿街、阁麟街、吉士笠街、士他花利街及乾秀里。

地盘面积 :约5,320平方米(57,240平方尺)
受影响楼宇 :37幢(有四幢战前旧楼,其他大部分建於19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後期)
受影响业权 :360
受影响住户 :约470(约1,120人)

  • 由於项目内的楼宇严重失修及居住环境恶劣,受影响的居民、中西区区议会、各政党以及地区人士均表示支持重建,并多次迫切要求市建局尽快推行该项目。
  • 市建局经过两年的公众谘询及社区参与工作,已拟备了项目的总纲发展蓝图,并於1月底提交城市规划委员会考虑。

2.   项目规划的谘询过程

  • 由於项目位於闹市,而且有相当的历史沿革和地区特色,市建局对更新设计极为重视,用了超过两年的时间进行地区人士参与和谘询工作。
  • 市建局采取由下至上的规划过程,一直与地区人士保持沟通,并透过不同的渠道收集公众意见,了解他们对项目的诉求。市建局的地区谘询工作包括:

- 2005年,委托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就上环的主要重建地区,包括卑利街╱嘉咸街项目,进行居民及社区人士诉求意见调查;

- 2006年1月19日,向中西区区议会解述项目的初步设计构思;

- 2006年6月12至23日,举办公众展览,收集地区人士的意见;

- 2006年6月24日,市建局中西区分区谘询委员会联同区议会举办社区参与工作坊;

- 2006年6至7月,委托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进行意见调查,分别於公众展览和社区参与工作坊,收集公众的意见,以助确定项目的设计方案;

- 2006年10月5日,就项目的规划大纲谘询区议会,并获得区议会正式通过及要求尽快把总纲发展蓝图提交城规会考虑。


3.   回应社区需要的设计

  • 市建局从上述的谘询活动中,获得地区人士踊跃提出不少切实可行的意见,其中最主要的,均已采纳和加入总纲发展蓝图的设计中,包括:

(a) 保育嘉咸街26A-C号3幢战前唐楼及尽可能保留永和杂货店的外貌;

(b) 保存嘉咸街的街道景观及街貌;

(c) 保留嘉咸街、卑利街和结志街等的街头摊挡;

(d) 打造「老店街」的地方特色;

(e) 改善行人设施以及流量;

(f) 提供一条东西向的行人连接通道;

(g) 提供社区设施、公众休憩空间和绿化设施;

(h) 项目的交通配套设施和泊车位数目;以及

(i) 以不影响整体景观为目标,设计重建後建筑物的高度。

  • 另外,总纲发展蓝图的设计还包括以下元素:

(a) 反映区内的建筑、文化和历史文物物价值,同时配以重塑传统市集的气氛和环境的建筑设计;

(b) 保留自太平山的狮子亭眺望维多利亚港以及由尖沙咀文化中心大楼望向山脊线的景观,并配合区内环境;以及

(c) 采纳有变化的建筑物高度、适当的楼宇布局和排列,以及按通风评估的建议,改善设计,以改善空气流通的情况。

4.   项目设计的主题

  • 中上环是香港最早开发的地区,卑利街╱嘉咸街项目蕴藏着浓厚的文化及历史特色。此项目不但可以改善重建范围内的环境,提供新的社区设施和绿化环境,更可以提升历史文化元素的价值、展现社区的活力。
  • 回应上述的社区的诉求,我们的设计概念会集中重塑当地的老区风貌,使新旧交融。设计主题是:

「故里忆昔 风土承传 新城旧约 融荟重生」
Nostalgia in Vibrancy : Bringing back Old Charms and Streetscape

  • 其中一项最独特的设计元素,会是将嘉咸街打造成为 全港第一条「老店街」,希望吸引和?聚香港本土的百年老店和金牌老字号,成行成市。希望它可以成为香港的特色标记。这不单是香港人值得引以为傲的老店街, 更可成为独特及发展旅游的新景点。环顾世界其他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台北等的老店街,都十分受游客欢迎。
  • 嘉咸街和卑利街上的露天市集,亦是当地的特色之一,将予以整体保留,并加以改善经营环境。


5.   项目设计内容

  • 重塑建筑风格和街道景观:为保存区内现有的建筑特色和街道景观,建筑物外观将引入特别的设计元素。项目设计拟保育嘉咸街26A - C号3幢战前唐楼,而将来嘉咸街两旁兴建的楼宇,会重塑现有唐楼的建筑型态,包括高度、比例和模式,以配合整体的建筑风格。

此外,嘉咸街的地面的舖面将会後移,使行人通道更为寛敞畅通。扩阔了的行人通道可设置一些小型摊档,以营造传统街头活动气氛。

  • 「老店街」汇集传统商舖:重塑嘉咸街现有唐楼的建筑型态的同时,这些一列3 - 4层高的特色建筑物可让一些早期香港着名的老字号并列经营。汇集传统老舖将成为本港第一条「老店街」,重塑香港早期的生活点滴。
  • 公共休憩空间及绿化行人走廊:辟设一个全新而宽阔的公共休憩空间,连贯起3个地盘的中心带,同时提供一条东西向的行人走廊以贯通阁麟街以及3个地盘,穿越嘉咸街和卑利街,接连至士他花利街及结志街,并再伸延至中山史蹟径,包括百子里和邻近多个的历史文物景点。

公共休憩空间合宜的地点可设置一些摊档,如零售活动可集中於行人走廊。配以露天广场、绿化用地和零售活动,公共休憩空间可为整项发展带来翠绿和展现活力的环境。

此外,沿走廊和在不同的楼层上,预留了一些合适的地方以提供户外座位/露天餐饮服务,并配合独特的设计,从视觉上连贯整条走廊。

  • 审慎的交通设备布局:尽管项目地点四通八达,邻近多个现有的公共运输系统及行人设施,项目设计一方面顾及未来住户的需要,提供适量的泊车位及上落客货区;另一方面则避免加重邻近地区的泊车位的负担。

所有的泊车位以及上落客货区均设於地盘的地库楼层内,既可改善行人通道的环境,又可避免出现人车争路的情况。


6.   展影响评估

  • 为求达致适当的发展规模以带来规划上的裨益,市建局已就项目的最终发展计划委托了多个范畴的专家作出多方面的评估:-

- 景观评估总结是项发展计划与四周环境取得协调,不会带来难以接受的景观影响;

- 交通评估证实是项发展计划不会对现有的道路网络构成负面影响。 计划建议的地下停车场及上落客货区更可纾缓邻近地区的交通问题;

- 施工影响评估认为透过适当的纾缓措施,开展项目工程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以及

- 环境评估亦指出是项发展计划对空气、噪音以至水质均不会造成任何不可接受的影响。反之,是项发展计划更可改善项目范围以及邻近地区的空气流通状况。


7.   续公众谘询

  • 市建局特别为此项目在中西区分区谘询委员会之下成立一个文化保育小组,成员包括中西区区议员、文物研究专家及当地居民,共同研究如何推展项目内的文物保育事宜。
  • 市建局会在项目的落实过程中,与当地居民和区议会保持紧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