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连系社区

市建局免费维修单位及楼宇设施 十三街长者户居家出行更安心

市建局透过「『乐满安居』家居安全改善计划」为五个旧区的基层家庭度身订造改善家居安全的方案;其中,土瓜湾十三街的服务范围由室内单位延伸至大厦的公用地方。市建局透过「『乐满安居』家居安全改善计划」为五个旧区的基层家庭度身订造改善家居安全的方案;其中,土瓜湾十三街的服务范围由室内单位延伸至大厦的公用地方。

上落七八层楼梯,对体魄强健的年轻人来说并不难;但对身体机能日渐退化的长者来说,则是个挑战:上楼梯需要出尽力,落楼梯更要步步为营、慎防跌倒。不少住在土瓜湾十三街旧楼的长者,因为楼宇没有升降机,日常出入都要克服爬楼梯这个挑战;部份楼宇的楼梯更因为设计过时又欠缺维修保养,地砖更出现崩缺,令长者住户出行更危险。有见及此,市建局将「『乐满安居』家居安全改善计划」(「乐满安居」计划)在十三街的服务范围,从单位室内延伸至公用地方,免费为区内有需要的长者进行家居维修及改善公用楼梯的环境,让他们住得安心、出入平安。

从「守望相助」到「乐满安居」

自2018年起,市建局与地区组织合作,先后在九龙城、深水埗、油尖旺及中西区四区推行「『守望相助』家居维修计划」(「守望相助」计划),招募家居维修大使及义务维修师傅,为有需要的独居、双老和基层家庭免费检查及进行家居维修,并在有需要时进行小型工程,累计已有超过5,000户家庭受惠。

其中,市建局除了为十三街有需要的长者及基层家庭免费维修水喉、洗手盆、厕所水箱、电器、照明装置,及检查固定电力装置外,去年开始更与地区组织及关爱队合作,在「守望相助」计划服务范围内,识别有小型维修工程需要的长者家庭,由专家协助处理石屎剥落、钢根外露等问题。

有见公众对旧楼安全日益关注,市建局去年以「守望相助」计划为基础,推出「加强版」的「乐满安居」计划,伙拍九龙城、中西区、观塘、深水埗及油尖旺五区的地区组织,因应不同旧区人口和居住环境的特徵和需求,免费为区内有需要的长者及基层家庭,包括劏房户及少数族裔等,制订家居安全方案,并增添相关的安全及防火设施,以改善旧区居民的居住环境。部分地区的服务范围亦会因应需要,在情况许可下,由室内单位延伸至大厦的公用地方。

探访逾600户长者家庭了解需要

为识别十三街旧楼群有需要帮助的长者户,市建局伙拍土瓜湾居民服务协会宋皇台关爱队,主动探访该区超过600户长者家庭,了解他们的居住情况和需要;居於十三街「唐八楼」单位30年的黄锦添(黄伯,67岁)便是其中一个受惠长者家庭。

去年起,黄伯家中厨房的天花曾有一块石屎摇摇欲坠,钢筋亦露了出来,下雨天更会漏水,他一直担心石屎随时跌下伤及自己和太太。退休前任职电梯维修员的黄伯,在年轻时已深明楼宇维修保养的重要性,一直有自行修葺居所;但现在年纪大,又受膝患问题困扰,即使想处理家中简单的维修问题亦有心无力。

在「乐满安居」计划下,黄伯的单位获义务测量师和工程师组成的专业团队上门勘测,为石屎剥落等结构问题进行评估,再制订维修方案及安排维修师博进行小型维修工程。

负责修补工程的建造业关怀基金综合服务中心干事陈浩贤表示,维修师博会按义务测量师和工程师所提供的专业维修建议作为参考和处理工程的依据,确保需要维修的范围得到妥善处理,保障住户的家居安全,令他们住得安心。

而针对提升长者家居安全问题,市建局团队安排了职业治疗师进行家居安全评估,并加装长者安全设备。团队知道黄伯患有膝关节退化,如厕「坐低起身」未必够力,经职业治疗师评估后,在厕所适当位置加装扶手,方便黄伯在如厕后站立起来,提升家居安全。

黄伯很感谢市建局及参与「乐满安居」计划的义务专业团队为他免费修缮客厅、厨房和厕所多处位置的问题,令他们无需再日夜提心吊胆。

黄伯(左图右)指厨房天花曾差点整幅石屎天花坠落地面;完成修葺后,黄伯夫妇可以继续享受下厨之乐(右图)。黄伯(左图右)指厨房天花曾差点整幅石屎天花坠落地面;完成修葺后,黄伯夫妇可以继续享受下厨之乐(右图)。

团队为黄伯家中浴室加装扶手,方便他如厕后能扶著站起。团队为黄伯家中浴室加装扶手,方便他如厕后能扶著站起。

长者怕跌倒 宁限制每日出入次数

在家访的过程中,团队得知膝痛的黄伯为减轻上落楼梯对膝盖造成负担,每日只会外出一次。黄伯更向团队表示,大厦没有业主立案法团,公共走廊和楼梯很多年前已没有照明,各住户亦一直无「夹钱」处理,令公共地方光线严重不足。因为膝患问题及为免「差错脚」,黄伯在每次下楼梯时都格外小心,一级一级地走,免生意外。他说:「每日只会上落一次,朝早一次、夜晚一次。」

另一个在十三街居住逾半世纪的老街坊邓巧珍(邓婆婆,79岁)亦反映同一问题。邓婆婆与81岁的老伴居於位於四楼的单位;她指,丈夫双腿乏力,为减少上落楼梯次数,每日只好「早出晚归」。她身体相对健壮,不过由於大厦的水磨石楼梯没有安装扶手,当遇上「回南天」墙身湿滑时,更是害怕,上落要格外留神。她称,由於大厦梯间公用地方没有人清洁,环境肮脏,她会在戴上胶手套后,靠著楼梯墙身慢慢借力下楼:「老人家最怕跌倒,有时脚软想扶一扶都唔得。」

十三街一些旧楼的公用楼梯地砖崩缺,又欠缺照明,长者住户上落容易跌倒;完成维修工程后,不但将曾损毁的楼梯修补好,更配上防滑萤光条及感应小夜灯,减低滑倒的风险。十三街一些旧楼的公用楼梯地砖崩缺,又欠缺照明,长者住户上落容易跌倒;完成维修工程后,不但将曾损毁的楼梯修补好,更配上防滑萤光条及感应小夜灯,减低滑倒的风险。

延伸服务范围    免费维修公用地方

有见及此,市建局将「乐满安居」计划在十三街的服务范围,由室内单位延伸至公用地方。负责统筹公用地方维修的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留意到部分大厦的楼梯破烂,容易造成意外,亦没有安装扶手,灯光昏暗,因而为部分大厦修补损毁的梯级、加装扶手,并在梯级安装萤光防滑条和感应式夜间照明灯,提升安全。

邓婆婆居住的大厦便是其中一幢受惠的楼宇,她对维修改善后的公共楼梯环境十分满意:「扶手的高度和阔度适中,方便长者握著借力,感觉安全很多,以后每日可以多出街几次!」安装扶手后,她更急不及待将这项新设施告知其他长者邻居。

楼梯完成改善工程后,邓婆婆笑言,以后每日可以多出门几次。楼梯完成改善工程后,邓婆婆笑言,以后每日可以多出门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