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树下•愿望成真》 茂萝街7号设市区首棵互动光影「许愿树」
我在上一篇网志提到,市建局以「地区为本」的方式推行市区更新,不限於应用在地区规划的工作;在保育及活化层面,亦贯彻「地区为本」的理念,不只保存了建筑物的硬件和建筑特色,还透过「地方营造」的手法,将地区特色和社区网络等可促进建筑物与人和地连结的元素传承下来,以彰显旧区的独特文化生活面貌。其中,首个完成活化的湾仔茂萝街7号,自2013年开始营运,历经数载,已成为区内推广创意、文化及多元化活动的社区共享空间。我们亦随著社会演变,审视项目的营运模式,与时俱进,在商户组合、地方营造、社区网络,以至休憩空间运用等层面,开创新定位、新策略、新元素。我想透过这篇网志,为市建局以「三新」活化这个百年唐楼群,注入新元素、新动力,揭开序幕。
保存十幢战前唐楼群建筑特色 为民所用
市建局在2005年配合当年施政报告提出,以旧区更新营造文化氛围,推动文化及创意产业发展的方向,开展茂萝街活化试点项目,藉著复修及改造具特色的建筑群,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发展空间。这项活化项目包括十幢被评为二级历史建筑的战前楼宇,市建局团队在修复过程中尽量保留露台、砖墙、法式窗户、楼梯、瓦顶等建筑特色;另一方面,对建筑物作出适当的改动,并根据当时相关的建筑及消防要求,提供走火通道和其他消防及楼宇设备,并加设升降机及一个约2,500平方尺的休憩空间供社区享用,让活化后的建筑能够配合社区及现代的需要,使这个唐楼群得到新用途,为民所用。
茂萝街建筑群在2013年大致完成复修,市建局便著手制定营运模式,并进行广泛谘询,订出「艺术社区」作为营运主题,邀请营办机构营运项目。经公开招标下,市建局向香港艺术中心批出营运及管理合约,为期五年,以「动漫基地」为主题接手管理项目,并於2013年对外开放。我们留意到,业界持份者普遍认同项目发挥了培育动漫艺术人才和提供表演及展览机会的功能;然而,亦有社会意见认为,湾仔旧区蕴藏著多元化的地区特色,唐楼群更延续湾仔民生历史,与街坊邻里有深厚的社区连系,这种单一主题的营运模式,未必能发挥这个活化项目最大的社会效益。
故此,随著营运合约在2018年结束,市建局接手项目的营运和管理,希望为活化项目融入「地方营造」概念,完善社区网络的建立,彰显地区特色,达致跨主题、跨界别、跨群体的活化效果,确保项目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自此以后,项目改名为「茂萝街7号」,在两年多时间与不同类型的艺术、创意文化和社区团体合作,至今已举办了300多场各式各样的社区活动,包括展览、工作坊、市集、表演、电影放映会等,成为区内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多元共享空间。
以「筑动文化・连系生活」为新定位
至於茂萝街7号的长远营运模式和策略,我们亦持续优化,因时制宜,务求跟上时代,满足社会的期望。为了使项目的运作更能充分反映社区持份者的意愿及需要,市建局委托了一间富有社区创新执行经验的团队,贯彻项目在保育唐楼历史文化、承传社区特色、推动新旧创意互动的目标下,透过一系列公众谘询活动及「共创」工作坊,邀请湾仔街坊、社会团体、专业人士等超过300名持份者,集思广益,研究以「社区导向、居民为本」的方式制定新营运策略。在不同持份者的共同参与下,我们归纳出「筑动文化・连系生活」作为项目的新定位,营运的目标是让茂萝街7号成为一个立足湾仔,面向全港的多元化社区建筑,揉合香港地道生活和湾仔地区文化特色,以创新手法展现新旧文化之间的交替互动,达致「新旧交融、人地相连」。
为了实现这个全新定位,市建局团队参照持份者的建议后,将地区的主流意见,深化成四项新营运策略,包括:
- 「文化探索」:将湾仔区的传统工艺和饮食文化等地区元素注入项目,并以创新手法重新展示,吸引区内、外的居民和游客前来欣赏,以加深公众对湾仔地区文化的认识,延续传统和历史;
- 「新旧互动」:提供平台予传统行业和创意产业在同一空间下交流,促进社区内不同专长、不同世代之间的新旧交融,让社区及区内经济持续发展;
- 「邻里连结」:善用项目内的休憩空间,举办多元化社区活动,让居民前来聚首一堂,分享生活,形成一个社区「聚脚地」,促进邻里网络的建立;
- 「生活体验」:以灵活的租务策略,邀请具地区特色的商户、创意文化团体等单位进驻,为附近居民提供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所需,亦透过举办主题活动,成为区内其中一个社区活动热点。
结合科技元素 在市区首设互动「许愿树」
市建局将贯彻上述四项新策略,并在筹办未来的一系列活动中,尽量结合科技,注入更多创新元素。我很高兴在同事的努力下,项目以新定位营运后的首项公众活动,称为《光影树下•愿望成真》,将在本周末(12月18日)展开。
市建局将在茂萝街7号竖立一棵4.5米高的「许愿树」装置,成为首棵设於市区的「许愿树」。
一棵4.5米高的许愿树装置,将竖立在茂萝街7号的休憩空间,成为首棵设於市区的许愿树。这棵树取材自一个源自茂萝街7号内一幢唐楼的故事:我们团队在翻查茂萝街唐楼群的历史时,联络到其中一幢唐楼业主的后人黄耀佳先生,他忆述昔日项目内一幢唐楼的屋顶曾出现一棵「飞榕」,即指因雀鸟叼来种子跌在屋顶的墙壁罅隙之间而种下的榕树。这棵榕树生长多年,陪伴不少街坊成长,让街坊感受到自然界为社区邻里送来的祝福。然而,「飞榕」逐渐生长至8尺高,超出楼宇的负荷,其根部生长亦造成结构破损和渗水等安全隐患,不得不移除,以保障公众安全。
尽管树木难以保留,但我们将以「许愿树」装置,把居民对飞榕的集体回忆传承,将旧区居民一般在传统节庆中,会为家人亲友许愿祈福的习俗,以科技和互动的新方式,将「飞榕」带予社区的祝福延续下一代。市民只要亲临活动,把愿望传送到许愿树上,在枝叶间发放耀眼夺目的光彩,祈愿望成真。项目设计师Nichole 向我介绍,每位来许愿的市民,只需要站到树的中央,向许愿树说出愿望,整棵许愿树便会亮起五光十色的幻彩光效,同时播放特色音乐,寓意已收到许愿者的祈愿。相对一般户外光影装置属於单向表演的灯光模式,许愿树结合科技,加强与许愿者的互动性,为市民带来崭新的体验。
此外,设计团队还邀请了一位年轻的音乐人,以过去百年的社会变迁为原材料,结合多媒体投影,创作一段《声光合影》的灯光汇演,在每日指定时间带领观众,走进湾仔由老香港演化至繁华大都会的历史旅程。
「许愿树」设计团队正在茂萝街7号的休憩空间进行安装及测试。
厘定新商户组合策略 连系湾仔生活
除了定期举办具创意的公众活动,凝聚社区,吸引人流,为项目引进富地区特色的商户,照顾居民日常所需,也是重要一环。茂萝街7号作为湾仔区的一个保育活化地标,市建局团队将商铺预留予一些与地区经济活动相关和具文化特色的店铺,使居民的生活体验融入活化项目,让这地方成为湾仔的社区交汇点。
茂萝街7号活化后可提供一万多平方尺的商铺面积,分布在地下至3楼楼层,可因应租户的业务需要和所需的空间,灵活提供予十多个不同大小、不同类型的商户。其中,面向大街的营运空间,适合用作餐饮业务,方便居民光顾,我们因而在项目营运初期,已邀请在区内经营数代的茶餐厅,在项目地铺开设食肆。
除了有老店经营,团队亦致力邀请以新兴文化概念经营的食肆进驻,促进社区的多元发展。其中,一间来自深水埗、佐敦等旧区的咖啡店,便十分支持茂萝街7号的新定位,在今年3月正式租用其中一间地铺,扩充营业。
这间咖啡店名为Colour Brown,其创办人 Edwin向我介绍,其营运理念是将咖啡、社区和艺术三者融和。Colour Brown不仅为客人提供优质的咖啡,还提供艺术展示的空间,接受独立艺术家把作品摆放在店内各个角落,同时计划来年举行咖啡主题的社区活动,推广社区文化融合。他十分欣赏茂萝街7号,将保育历史建筑和促进文化艺术发展两个目标相结合,与Colour Brown的理念不谋而合,期望这间分店可以紥根湾仔,将咖啡文化推广至毗邻社区。
市建局行政总监韦志成到茂萝街7号的Colour Brown,一面品尝由创办人Edwin调制的意式咖啡,一面分享将创新融入活化项目的体会。
我十分认同Colour Brown将饮食文化和艺术融合这种创新的营业理念,市建局正为余下的店铺物色合适的经营者,我希望项目可吸引更多具创新理念的经营者进驻项目,让茂萝街7号成为驱动旧区创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地区先行者,带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也重新演绎了项目所带来的生活体验。
持续创新 体现活化精神
市建局成立20年来,分别在湾仔、旺角及中环街市落实四个保育活化项目,虽然这四个项目位处不同地区,各具与别不同的建筑特色,保育和活化的难度与机遇亦不一样,但我认为,要使历史建筑达致真正的「活化」,关键之道同样是勇於创新,持续配合地区的需要,以拥抱转变的心态,优化和调整营运策略,不能墨守成规,为旧建筑注入「创新的灵魂」,这样才可使耗用珍贵的公共资源所保存下来的旧建筑,能够真正为民所用,惠泽社区,也为建筑群延续其生命,继续为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