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行政總監網誌《摯誠.志成》

《光影樹下•願望成真》 茂蘿街7號設市區首棵互動光影「許願樹」

我在上一篇網誌提到,市建局以「地區為本」的方式推行市區更新,不限於應用在地區規劃的工作;在保育及活化層面,亦貫徹「地區為本」的理念,不只保存了建築物的硬件和建築特色,還透過「地方營造」的手法,將地區特色和社區網絡等可促進建築物與人和地連結的元素傳承下來,以彰顯舊區的獨特文化生活面貌。其中,首個完成活化的灣仔茂蘿街7號,自2013年開始營運,歷經數載,已成為區內推廣創意、文化及多元化活動的社區共享空間。我們亦隨著社會演變,審視項目的營運模式,與時俱進,在商戶組合、地方營造、社區網絡,以至休憩空間運用等層面,開創新定位、新策略、新元素。我想透過這篇網誌,為市建局以「三新」活化這個百年唐樓群,注入新元素、新動力,揭開序幕。

保存十幢戰前唐樓群建築特色 為民所用

市建局在2005年配合當年施政報告提出,以舊區更新營造文化氛圍,推動文化及創意產業發展的方向,開展茂蘿街活化試點項目,藉著復修及改造具特色的建築群,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發展空間。這項活化項目包括十幢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戰前樓宇,市建局團隊在修復過程中盡量保留露臺、磚牆、法式窗戶、樓梯、瓦頂等建築特色;另一方面,對建築物作出適當的改動,並根據當時相關的建築及消防要求,提供走火通道和其他消防及樓宇設備,並加設升降機及一個約2,500平方呎的休憩空間供社區享用,讓活化後的建築能夠配合社區及現代的需要,使這個唐樓群得到新用途,為民所用。

茂蘿街建築群在2013年大致完成復修,市建局便著手制定營運模式,並進行廣泛諮詢,訂出「藝術社區」作為營運主題,邀請營辦機構營運項目。經公開招標下,市建局向香港藝術中心批出營運及管理合約,為期五年,以「動漫基地」為主題接手管理項目,並於2013年對外開放。我們留意到,業界持份者普遍認同項目發揮了培育動漫藝術人才和提供表演及展覽機會的功能;然而,亦有社會意見認為,灣仔舊區蘊藏著多元化的地區特色,唐樓群更延續灣仔民生歷史,與街坊鄰里有深厚的社區連繫,這種單一主題的營運模式,未必能發揮這個活化項目最大的社會效益。

故此,隨著營運合約在2018年結束,市建局接手項目的營運和管理,希望為活化項目融入「地方營造」概念,完善社區網絡的建立,彰顯地區特色,達致跨主題、跨界別、跨群體的活化效果,確保項目能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自此以後,項目改名為「茂蘿街7號」,在兩年多時間與不同類型的藝術、創意文化和社區團體合作,至今已舉辦了300多場各式各樣的社區活動,包括展覽、工作坊、市集、表演、電影放映會等,成為區內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多元共享空間。

以「築動文化‧連繫生活」為新定位

至於茂蘿街7號的長遠營運模式和策略,我們亦持續優化,因時制宜,務求跟上時代,滿足社會的期望。為了使項目的運作更能充分反映社區持份者的意願及需要,市建局委託了一間富有社區創新執行經驗的團隊,貫徹項目在保育唐樓歷史文化、承傳社區特色、推動新舊創意互動的目標下,透過一系列公眾諮詢活動及「共創」工作坊,邀請灣仔街坊、社會團體、專業人士等超過300名持份者,集思廣益,研究以「社區導向、居民為本」的方式制定新營運策略。在不同持份者的共同參與下,我們歸納出「築動文化‧連繫生活」作為項目的新定位,營運的目標是讓茂蘿街7號成為一個立足灣仔,面向全港的多元化社區建築,揉合香港地道生活和灣仔地區文化特色,以創新手法展現新舊文化之間的交替互動,達致「新舊交融、人地相連」。

為了實現這個全新定位,市建局團隊參照持份者的建議後,將地區的主流意見,深化成四項新營運策略,包括:

  1. 「文化探索」:將灣仔區的傳統工藝和飲食文化等地區元素注入項目,並以創新手法重新展示,吸引區內、外的居民和遊客前來欣賞,以加深公眾對灣仔地區文化的認識,延續傳統和歷史;
  2. 「新舊互動」:提供平台予傳統行業和創意產業在同一空間下交流,促進社區內不同專長、不同世代之間的新舊交融,讓社區及區內經濟持續發展;
  3. 「鄰里連結」:善用項目內的休憩空間,舉辦多元化社區活動,讓居民前來聚首一堂,分享生活,形成一個社區「聚腳地」,促進鄰里網絡的建立;
  4. 「生活體驗」:以靈活的租務策略,邀請具地區特色的商戶、創意文化團體等單位進駐,為附近居民提供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所需,亦透過舉辦主題活動,成為區內其中一個社區活動熱點。

結合科技元素 在市區首設互動「許願樹」

市建局將貫徹上述四項新策略,並在籌辦未來的一系列活動中,盡量結合科技,注入更多創新元素。我很高興在同事的努力下,項目以新定位營運後的首項公眾活動,稱為《光影樹下•願望成真》,將在本周末(12月18日)展開。

ura photo市建局將在茂蘿街7號豎立一棵4.5米高的「許願樹」裝置,成為首棵設於市區的「許願樹」。

一棵4.5米高的許願樹裝置,將豎立在茂蘿街7號的休憩空間,成為首棵設於市區的許願樹。這棵樹取材自一個源自茂蘿街7號內一幢唐樓的故事:我們團隊在翻查茂蘿街唐樓群的歷史時,聯絡到其中一幢唐樓業主的後人黃燿佳先生,他憶述昔日項目內一幢唐樓的屋頂曾出現一棵「飛榕」,即指因雀鳥叼來種子跌在屋頂的牆壁罅隙之間而種下的榕樹。這棵榕樹生長多年,陪伴不少街坊成長,讓街坊感受到自然界為社區鄰里送來的祝福。然而,「飛榕」逐漸生長至8呎高,超出樓宇的負荷,其根部生長亦造成結構破損和滲水等安全隱患,不得不移除,以保障公眾安全。

儘管樹木難以保留,但我們將以「許願樹」裝置,把居民對飛榕的集體回憶傳承,將舊區居民一般在傳統節慶中,會為家人親友許願祈福的習俗,以科技和互動的新方式,將「飛榕」帶予社區的祝福延續下一代。市民只要親臨活動,把願望傳送到許願樹上,在枝葉間發放耀眼奪目的光彩,祈願望成真。項目設計師Nichole 向我介紹,每位來許願的市民,只需要站到樹的中央,向許願樹說出願望,整棵許願樹便會亮起五光十色的幻彩光效,同時播放特色音樂,寓意已收到許願者的祈願。相對一般戶外光影裝置屬於單向表演的燈光模式,許願樹結合科技,加強與許願者的互動性,為市民帶來嶄新的體驗。

此外,設計團隊還邀請了一位年輕的音樂人,以過去百年的社會變遷為原材料,結合多媒體投影,創作一段《聲光合影》的燈光匯演,在每日指定時間帶領觀眾,走進灣仔由老香港演化至繁華大都會的歷史旅程。

ura photo許願樹」設計團隊正在茂蘿街7號的休憩空間進行安裝及測試。

釐定新商戶組合策略 連繫灣仔生活

除了定期舉辦具創意的公眾活動,凝聚社區,吸引人流,為項目引進富地區特色的商戶,照顧居民日常所需,也是重要一環。茂蘿街7號作為灣仔區的一個保育活化地標,市建局團隊將商舖預留予一些與地區經濟活動相關和具文化特色的店舖,使居民的生活體驗融入活化項目,讓這地方成為灣仔的社區交匯點。

茂蘿街7號活化後可提供一萬多平方呎的商舖面積,分佈在地下至3樓樓層,可因應租戶的業務需要和所需的空間,靈活提供予十多個不同大小、不同類型的商戶。其中,面向大街的營運空間,適合用作餐飲業務,方便居民光顧,我們因而在項目營運初期,已邀請在區內經營數代的茶餐廳,在項目地舖開設食肆。

除了有老店經營,團隊亦致力邀請以新興文化概念經營的食肆進駐,促進社區的多元發展。其中,一間來自深水埗、佐敦等舊區的咖啡店,便十分支持茂蘿街7號的新定位,在今年3月正式租用其中一間地舖,擴充營業。

這間咖啡店名為Colour Brown,其創辦人 Edwin向我介紹,其營運理念是將咖啡、社區和藝術三者融和。Colour Brown不僅為客人提供優質的咖啡,還提供藝術展示的空間,接受獨立藝術家把作品擺放在店内各個角落,同時計劃來年舉行咖啡主題的社區活動,推廣社區文化融合。他十分欣賞茂蘿街7號,將保育歷史建築和促進文化藝術發展兩個目標相結合,與Colour Brown的理念不謀而合,期望這間分店可以紥根灣仔,將咖啡文化推廣至毗鄰社區。

web photo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到茂蘿街7號的Colour Brown,一面品嚐由創辦人Edwin調製的意式咖啡,一面分享將創新融入活化項目的體會。

我十分認同Colour Brown將飲食文化和藝術融合這種創新的營業理念,市建局正為餘下的店舖物色合適的經營者,我希望項目可吸引更多具創新理念的經營者進駐項目,讓茂蘿街7號成為驅動舊區創新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地區先行者,帶來更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也重新演繹了項目所帶來的生活體驗。

持續創新 體現活化精神

市建局成立20年來,分別在灣仔、旺角及中環街市落實四個保育活化項目,雖然這四個項目位處不同地區,各具與別不同的建築特色,保育和活化的難度與機遇亦不一樣,但我認為,要使歷史建築達致真正的「活化」,關鍵之道同樣是勇於創新,持續配合地區的需要,以擁抱轉變的心態,優化和調整營運策略,不能墨守成規,為舊建築注入「創新的靈魂」,這樣才可使耗用珍貴的公共資源所保存下來的舊建築,能夠真正為民所用,惠澤社區,也為建築群延續其生命,繼續為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