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市建知多点

由土瓜湾旧区「小区发展」至油旺「规划主导」模式

80年代开始,香港经济急速增长,土地需求增加,加上战后兴建的建筑物开始老化,本港较早发展的地区出现更新需要。市区重建规划模式随著时代一直演变,初时主要由发展商收购旧楼重建,及后政府成立市建局的前身土地发展公司专责市区重建,避免市区环境进一步恶化,以及改善旧区居民的居住环境。近年市建局以「小区发展」、「规划主导」等新的市区更新规划概念重新改造旧区土地,更具成效地运用珍贵的土地资源。

香港城市大学建筑科技学部高级讲师潘永祥指出,破旧楼宇是否值得重建,有三大考虑因素,包括楼宇重建效益是否多於维修效益、土地资源能否更有效运用及有否足够的财政资源储备。然而,旧日的重建以一栋栋楼宇为单位,重建后的新楼宇分布「零散」,未能令土地最有效运用。

KT市建局於2007年启动「观塘市中心计划」。

要发挥更大的土地效益,应要考虑项目和其周边建筑、设施的连系。「观塘市中心计划」可说是「地区为本」规划模式的「先导者」,亦是市建局历来规模最大的单一重建项目。市建局於2007年启动项目的法定规划程序,透过重建优化城市设计、改善人车道路网络、更新社区设施,缔造更佳的宜居生活,当中的规划包括在项目毗邻的观塘道、裕民坊、协和街和物华街四条市中心主要道路,进行多项道路改善工程及行车改道措施,扩阔行人路和加设无障碍的行人设施,以改善步行环境,以及兴建全港首个室内公共运输交汇处的巴士总站冷气候车区,以一并处理困扰这一区已久的交通难题。观塘市中心的更新,不再是一幢幢旧楼的拆卸重建,而是为整个观塘社区带来裨益,整体改善旧区环境。

单栋重建演变至小区发展模式

1市建局在2016年开始,以「小区发展」模式处理土瓜湾重建。

市建局在2016年开始,进一步以「小区发展」模式处理土瓜湾旧区更新。市建局透过整合该区内合共8个项目的土地用途,藉机会打通项目范围内未能善用的道路,重新为行车交通作布局。潘永祥指出,以「小区发展」模式推动重建,规划上可以免除单一地盘设计的局限,让小区内的土地互相连系,更有效运用:「当几个项目一起规划,可以将一些『掘头路』打通,或者将单程路改为双程路,改善塞车问题;在设计项目的布局时,亦考虑街道肌里和氛围,开阔车路和行人路面,令区内更通风。」

除了改善旧区交通问题,将不同项目一同规划,可尽量保留或将部分私家巷里变成行人街,以提供临街的地下商铺,为小区缔造具特色的街道,从而提升街道活力,同时项目之间可产生协同效应,达致整个小区的重整及规划更完整及一体化,改善该小区的连接性和整体居住环境。

现时,市建局以「小区发展」模式开展土瓜湾重建项目。虽然项目在不同时间批出合作发展合约予发展商,但各个项目之间将透过「总体设计要求」所订立的标准,发挥协同效应,加强地区对外、内的连系。

2以「小区发展」模式重建土瓜湾旧区,有助重整区内道路布局。

土瓜湾小区「总体设计要求」包括:

1. 加强区内外的连接性,包括连接土瓜湾港铁站、海心公园等主要公共设施;

2. 以小街小铺的设计特色,拟定小区内步行街两旁的配置及绿化设计,为小区缔造具特色的街道,从而提升街道活力;

3. 拟定各项目建筑物的地面后移及楼宇间距,提升小区的通风效果,缔造宜居的已建设环境;

4. 拟定小区内不同的城市空间,为小区提供聚脚点,并以「地区营造」的方法,营造具个性的小区;及

5. 应用更多智能化的楼宇与设施管理元素(例如5G网络),以构建「智慧社区」。

「规划主导」提升重建成效

市建局於2017年启动油麻地及旺角地区研究(油旺研究),为研究范围制订以「地区为本」的市区更新蓝图,并研究有助落实方案的规划机制。研究发现,部分旧区面对重建的难题之一,是建筑物难以进一步向高空发展,以腾出地面空间改善道路规划及行人路设计,或提供休憩空间及其他社区设施。故此,以往部分旧区重建项目,落成后无法改善地区的整体规划效益,以符合《市区重建策略》所订明的市区更新目标。

潘永祥认为,市建局从「小区发展」模式,进一步发展至「规划主导」模式重整油旺旧区,引入「转移地积比」等新规划工具,可令旧区更新重整规划更具弹性,并将市区更新的效益发挥更大。他指出,市区旧楼的剩余地积比率有限,以「规划主导」重建,可以提高土地分配运用上的效益,一些较远离商住中心的位置,可以将本身的地积比输出予策略性商住位置,而送出地积比的位置可改划为大型公园,提升区内环境,不单令当区居民及工作的人受惠,外区人士亦可享用更优质的公共空间。

MK市建局於2017年启动油旺研究,以「规划主导」模式重整油旺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