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专题故事

保育中环街市、「上海街618」唐楼群 保育传承用途 活化拓公共空间

香港大学建筑保育学部硕士与学士课程创始人之一的李浩然博士,一直见证著市建局不同保育活化项目的进展。回顾市建局多个项目,他一一细数它们独特之处,比如三级历史建筑中环街市,以往的用途是街市,现在成为购物和餐饮的地方,李浩然认为,透过持续其用途,令复修后的中环街市的新用途亦保有历史的共同点和连系性,「 给大众产生强烈的集体情感和回忆」;而二级历史建筑「618上海街」以往没有室内的公共空间,由市建局保育活化后增设休憩功能。这两个新地标,在活化后均拥有新的功能,让市民有共享空间。

李浩然说:「当一座建筑物可以透过活化,产生一个新生命,透过多元化用途,让市民共享,便达到很完美的活化目标。」

既保留中环街市建筑特征 同时活化再用

中环街市拥有80多年历史,市建局以创新手法复修和营运这座三级历史建筑,既保留建筑特徵,亦把它活化再用,将中环街市的保育元素融入设计,塑造成为一个「亲」(亲切)、「动」(具活力)、「融」(多元化)的新地标。李浩然认为,在市区更新过程中,应要在保育与活化之间取得平衡,不应单纯追求「原汁原味」地保留旧建筑和原来的民生和经济。

现在的中环街市,拥有绿化空间和公共设施,可以举办不同形式的社区活动,亦有多元及普及化的商户,满足不同阶层市民的生活所需。

旺角618上海街 保留骑楼式唐楼群

除了中环街市,二级历史建筑「618上海街」是市建局近年另一个活化项目。「618上海街」项目前身是拥有百年历史的14幢唐楼群,当中10幢属战前骑楼式唐楼。市建局在保育活化项目中,不但保存了唐楼群的部份骑楼式唐楼特色,更融合地区特色,让建筑群活化再用,提供公共休憩空间予市民共享。李浩然指出,「618上海街」和中环街市两个活化项目,最重要的意义是如何和市民大众产生联系。

他称,这类实用性建筑物,最大重的意义就是用途。「『618上海街』以往缺乏是室内的公共空间,现在社区人士可随时入内休息。这些空间是非常好,令原本没有这个功能的唐楼,产生新的功能,将它符合现今市民的需要。」李浩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