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行政总监网志《挚诚.志成》

逾半特色商店营运者有意回迁 延续「龙城」区地区特色

早前我透过三篇网志,阐述市建局在推展九龙城衙前围道/贾炳达道发展计划(衙前围道项目)过程中,应用「融合策略」的市区更新模式,除重建残破失修的楼宇、透过「小区复修」先导计划协助项目范围以外的楼宇保持良好状况之外,亦结合活化及地区营造的工作,美化大厦外墙及部分街道和后巷,一并提升项目周边的环境,整体改善已建设环境,令市区更新的工作,不再局限於一幢大厦、一条街道,而是延展至一个片区的更新,呈现新旧融合后充满活力的地区面貌。

而要达致「充满活力的地区面貌」这愿景,保存和传承「龙城」区内「小街小铺」和「成行成市」的独特氛围和地区特色,更是关键之一。因此,市建局团队早在规划衙前围道项目时,已将项目内特色商店的营运者能在重建期间,以至项目完成后留在原区经营,定为工作目标。为此,团队在不同阶段,进行大量地区谘询工作,广纳经营者及其他持分者的意见,以制定切合他们需要的回迁方案或过渡经营安排。

随著衙前围道项目的收购工作在4月底展开,市建局团队亦一并推出特色商户回迁方案或过渡经营安排的建议。在上月中,团队更举办合共15场简介会,分别向项目范围内三个组别的特色店铺营运者,包括「街市食品店铺」、「潮泰食品及餐饮店铺」,以及为泰潮社群提供服务的地区组织或机构,以小组或个别形式,详细讲解市建局在保留地区特色的设计方案,以及过渡经营安排或回迁方案的细节,供他们考虑。

据团队完成简介会后向我汇报,表示出席的店铺经营者对过渡经营安排或回迁方案的反应正面。其中,超过一半的「街市食品店铺」和「潮泰食品及餐饮店铺」营运者,在听完介绍之后,初步表示有意回迁「龙城」区继续经营。这个初步意向对我和团队来说,都十分鼓舞。

广听意见   制定切合营运者回迁或过渡经营方案

衙前围道项目规模庞大,范围涵盖三个地盘,总面积约37,000平方米。项目内包括私人住宅及商铺的业权数目,超过1,000个。而在约200个的商铺营运者中,与潮泰饮食文化或九龙城街市业务相关的,占超过40个。

在项目开展后,市建局特别成立跨部门专队,在过去两年,多次落区与项目内的特色商户经营者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项目的意见、商户的经营情况、日后经营的意愿及需要;同时,我们亦举办各式各样的社区参与活动,包括街头问卷调查、工作坊和小组讨论等,以便掌握市民到访九龙城的目的、於区内逗留时间及消费习惯,以及对更新项目为当区环境带来改善的意见等,作为制订过渡经营安排和回迁方案,以及项目的规划和社区裨益的参考。

web photo 在项目开展后,团队除了落区与衙前围道项目内的特色商店营运者访谈,亦举办工作坊了解他们需要。

过渡经营安排选址配合营运者需要

在进行地区谘询工作期间,我们留意到「街市食品店铺」的营运者,关注商铺过渡经营安排的选址、面积大小、周边配套和租金水平等。售卖鲜货、干货和食材等店铺的经营者,大多表示希望能像现时一样,在过渡经营期间能集中在九龙城街市周边一带经营,继续方便在街市买餸的市民到他们的店铺选购食材;以及能够提供方便商户上落货的设施和位置。

因应所收集到的意见,市建局团队在制定「街市食品店铺」营运者的过渡经营安排时,从两方面作出配合,包括:

(一)过渡经营方案选址毗邻九龙城街市
在衙前围道项目范围内营商的「街市食品店铺」,大多集中在九龙城街市对面的地铺经营,两者的营运在这区形成了独特的商业生态圈,而这些店铺的客源大多为街市「买餸」的街坊。

市建局团队在项目范围内物色合适的位置,并预留面向衙前塱道和南角道部分临街地铺,供「街市食品店铺」营运者在过渡期间经营,配合营运者希望集中在街市附近一带继续经营的意愿,并方便市民「帮衬」。而这个选址面向衙前塱道的地铺,与现时九龙城街市只是一街之隔,即使街市最快在2031年迁往在贾炳达道公园新建的政府联用大楼后,过渡经营选址的店铺,亦同样毗邻新街市。

web photo「街市食品店铺」营运者,在项目重建期间,可迁往毗邻九龙城街市的临街地铺(图绿色虚线)营商。(图中过渡经营安排的范围将视乎商户的实际需要而作调整)

(二)增设临时停车场   方便商户上落货
现时「街市食品店铺」营运者上落货,主要占用街市或街道两旁的公众泊位。市建局团队考虑到营运者上落货的实际需要,将与相关政府部门探讨在过渡经营方案选址向南角道的一面,增设临时停车场和上落货区的方案,以照顾营运者上落货,以及驱车前往「龙城」区购买食材的市民,对泊位的需要。

首次提供额外支援   鼓励街市食品店铺原区继续经营

而在物色过渡经营安排选址的过程中,市建局团队考虑到部分「街市食品店铺」营运者,可能基於其他原因而不选择在过渡经营方案的选址继续经营。为鼓励这类特色店铺尽量考虑留在原区经营,保存地区特色,我们更首次研究,若营运者选择迁至面向侯王道、贾炳达道或九龙城广场内的店铺,市建局会为他们提供额外的支援。

web photo除过渡经营安排选址之外,市建局鼓励「街市食品店铺」在侯王道、贾炳达道或九龙城广场另觅商铺(图蓝色虚线)作过渡经营,并提供额外支援。

预留新发展项目商铺供特色商户回迁

至於在回迁安排方面,衙前围道项目落成后,我们已预留新发展项目内的部分商铺供「街市食品店铺」的营运者优先租用,并提供特惠租金,为期五年。回迁的位置与日后新街市只是一街之隔,亦毗邻主要售卖生果、食材的侯王道,相信能延续「龙城」区「行街买餸」的地区特色。

至於属特色商铺第二类别的「潮泰食品及餐饮店铺」,即与潮泰相关的食店及「老字号」餐厅,部分营运者向我们表示,食肆搬迁涉及很多考虑,例如铺位的大小及装修必须切合作为食肆的需要,亦需要为新店重新申请经营所需的牌照,以符合消防、食品衞生安全等法规要求,过程较繁琐,亦需耗较长时间处理。

考虑到这个因素,市建局在同区、落成日期比衙前围道项目较早的启德道/沙浦道发展项目(沙浦道项目),预留部分商铺予「潮泰食品及餐饮店铺」以优惠租金优先租用,让营运者既可留在原区经营,在交还现有店铺后,又能尽早迁至能长远经营的商铺。他们亦可选择待衙前围道项目落成后,才回迁至新发展项目内的商铺。

举办多场小组简介会   详细讲解回迁或过渡经营安排

在制定了「街市食品店铺」、「潮泰食品及餐饮店铺」及为泰潮社群提供服务的地区组织或机构的回迁或过渡经营安排后,市建局团队已在上月中,为上述三类营运者,合共举办15场简介会,并派出专责个案主任,深入解说相关细节,包括参加资格、回迁和过渡经营的位置、经营年期、周边配套、租金水平,以及项目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和工程时间表等,供营运者详细考虑。他们可於下月8日前,向市建局提交「参加搬迁计划意向书」,表达参与回迁或过渡经营安排的决定。

市建局团队用心研究过渡经营安排的选址和配套,以及回迁安排的支援,得到店铺营运者的肯定。对於团队细心聆听商户的意见和营商需要、并制定适切的方案,经营者均表示感谢;而同事们详细的讲解亦令经营者掌握更多资讯,以方便他们考虑。

团队亦趁机会向不同类别的营运者了解他们参加回迁和过渡经营的初步意愿。其中,涵盖杂货、海味店、菜档、生果档和鲜肉档等的「街市食品店铺」营运者,有超过一半初步表示有意回迁,他们与团队分享说,已在「龙城」区营商多年,对该区有感情,盼将地区情谊传承下去;亦有营运者希望藉著回迁的安排,将这地区特色承传予下一代。

另外,有大约三成营运者,因年迈打算退休、或受近期整体经济环境改变而计划结束生意,因而不选择回迁至新发展项目。而剩余一小部分营运者,则需要多点时间考虑,未有决定。

web photo团队以小组形式向营运者深入解说回迁方案和过渡经营安排细节。

此外,近半「街市食品店铺」营运者计划参加过渡经营安排,认同市建局提出的过渡经营安排选址邻近九龙城新、旧街市,照顾到他们集中在街市附近一带营商的意愿。

而「潮泰食品及餐饮店铺」的营运者,亦有超过一半初步表示计划回迁,当中大部分选择回迁至沙浦道项目,认为该项目的商业部分较衙前围道项目早落成,可以尽早迁至该处复业;亦有营运者说,沙浦道项目将有行人隧道连接至启德发展区,有望增加人流、带动小区经济。

至於为泰潮社群提供服务的地区组织或机构,出席简介会的营运者认为,及早另觅永久处所为社群提供服务,较切合服务的需要,因此现阶段亦没有参与回迁安排的打算。

从上述特色店铺营运者的初步意愿,可见市建局团队在过去这段时间所付出的努力,取得不俗的进展。然而,在协助这些商铺和食肆的营运者,在项目重建期间以至项目完成后,留在原区继续经营,仍有一系列后续跟进工作。这包括当营运者迁到过渡经营安排地点营运后,需研究分阶段开展周边的路面工程、地下管道铺设及交通改道建议等工作,市建局团队将尽力制定方案,尽力减少工程进行期间对商户的影响。此外,我们亦会研究在过渡经营安排地点附近,设置垃圾收集处并加强清洁,以保持地区环境衞生。

在未来的日子,团队定必与营运者继续保持沟通,因应特色商户向市建局提交「参加搬迁计划意向书」,表达参与回迁或过渡经营安排的最终意愿,调整和优化回迁方案及过渡经营安排,以在可行的情况下,尽力照愿营运者的需要,齐心延续「龙城」区地区特色,进一步彰显它的地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