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項新樓宇復修資助計劃下周起接受申請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天(星期五)分別與發展局及保安局為推出「樓宇更新大行動2.0」(「2.0行動」)及「消防安全改善工程資助計劃」(「消防資助計劃」)簽訂合作備忘錄;並同時全面接手香港房屋協會(房協)在「強制驗樓資助計劃」下的工作,處理所有「強制驗樓資助計劃」的新申請,包括房協原先服務的地區。市建局將為業主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樓宇復修支援服務。
「2.0行動」及「消防資助計劃」兩項計劃將同步於下星期一(7月9日)開始接受申請。截止申請日期為2018年10月31日,申請結果預計於今年年底前公布。市建局今日分別與發展局及保安局簽訂合作備忘錄,落實「2.0行動」及「消防資助計劃」的執行框架,以配合行政長官於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分別動用30億元及20億元,推出「2.0行動」及「消防資助計劃」,協助有需要的業主按「強制驗樓計劃」進行所需的檢驗及修葺,以及履行《消防安全(建築物)條例》下提升消防安全的要求,解決私人住用或綜合用途樓宇的安全隱患及提升舊式綜合用途樓宇的消防安全水平。兩項計劃的申請條件及詳情載於附件。
市建局亦將由同日(7月9日)開始,全面接手房協在「強制驗樓資助計劃」下的工作,該計劃是市建局聯同房協於2012年8月推出,以配合「強制驗樓計劃」的推行,向合資格的業主提供首次驗樓費用資助。自2018年7月9日起,市建局將全面負責處理有關計劃的所有新申請,包括房協原先服務的地區,進一步擴展市建局「強制驗樓資助計劃」的服務範圍,覆蓋全港。
隨著上述兩項新計劃的推出,以及全面處理「強制驗樓資助計劃」的新申請,市建局亦整合其樓宇復修的支援和服務,為業主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支援。為了便利業主申請各項資助及支援計劃,市建局把現時各類計劃的申請表格重新整合為一份「樓宇復修綜合支援計劃」的申請表,以涵蓋各項市建局復修資助計劃的申請。樓宇業主只須填寫一份表格,或直接於網上遞交新推出的電子申請表,便可一次過申請市建局多項樓宇復修資助計劃,令申請程序更省時、便捷。為鼓勵業主先籌組業主立案法團(法團)以籌組樓宇維修工程,市建局亦同時簡化了籌組業主立案法團資助的申請,若於申請樓宇復修綜合支援計劃前的十二個月內成功成立法團,便可獲得該項資助。
市建局主席蘇慶和在簽訂合作備忘錄後表示:「兩項新樓宇復修資助計劃將為有需要的大廈業主,提供進一步的財政及技術支援,促進履行強制驗樓法定通知及消防安全指示的推行,改善高齡樓宇的狀況及提升其消防安全標準,同時亦可推動業主履行妥善維修和保養樓宇的責任,長遠有助改善本港的樓宇狀況。為確保50億元的資助全數用以支援業主籌組樓宇復修,市建局會承擔在推行兩項新計劃下所有相關的人手、委聘獨立顧問服務及行政費用,讓政府的撥款能悉數用以協助有需要的業主。」
出席簽署儀式的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樓宇更新大行動2.0』會集中協助較有需要的舊樓自住業主進行『強制驗樓計劃』下訂明的檢驗及修葺工程,期望透過促進適當的維修保養,保障樓宇安全,延長樓宇的可使用年期,減慢市區老化的速度,並有效改善居住環境。」
保安局局長李家超亦在簽署儀式後表示:「提升建築物消防安全是保障市民生命財產的重要一環。我們期望透過『消防安全改善工程資助計劃』,資助舊式商住樓宇業主盡快展開工程,及早履行《消防安全(建築物)條例》的要求,以保障舊樓住客和訪客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繼今年初市建局為「2.0行動」和「消防資助計劃」的目標樓宇業主舉行的10場地區簡介會後,市建局將再次聯同屋宇署、消防處及民政事務總署於7月至8月期間,舉辦新一輪共11場簡介會,市建局已發信邀請目標大廈業主出席,向他們詳細講解兩項新計劃的內容、申請辦法及須知事項。
上述兩項新計劃將由7月9 日起接受申請,申請表格和申請須知可經市建局「樓宇復修資訊通」網頁(http://www.buildingrehab.org.hk/eapplication) 下載,或於下列市建局辦事處索取:
- 市建局總辦事處:香港皇后大道中183號中遠大廈26樓;
- 市建局樓宇復修部辦事處:九龍長沙灣道833號長沙灣廣場第2期10樓1001室;
- 「市建一站通」:九龍大角咀福全街6號一樓;及
- 市建局位於觀塘、深水埗及九龍城的地區辦事處。
稍後時間,市民亦可於各區民政諮詢中心索取申請表格及申請須知。申請表格填妥後,可透過郵寄或親身交回市建局,或直接經由市建局網頁填寫並遞交電子申請表格。
有關兩項新計劃的詳情,可致電熱線3188 1188查詢。
「樓宇更新大行動2.0」及「消防安全改善工程資助計劃」的申請詳情
|
樓宇更新大行動2.0 |
消防安全改善工程資助計劃 |
申請期 |
2018年7月9日至10月31日 |
|
涵蓋範圍 |
|
|
申請條件 |
|
|
|
|
|
|
|
|
|
|
|
受惠對象及資助水平 |
受惠對象:
樓宇公用部份津貼:
|
|
樓宇私人擁有的伸出物津貼[2]:
|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