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聞發布
於衙前圍村西南角發現的圍斗及圍牆遺跡整觀
於衙前圍村西南角發現的圍斗及圍牆遺跡整觀
於西南角發現的圍斗及圍牆遺跡估計最早於明朝至清朝中期建造。磚層則是晚清時期的復修或保養而成。
於西南角發現的圍斗及圍牆遺跡估計最早於明朝至清朝中期建造。磚層則是晚清時期的復修或保養而成。
於衙前圍村東北角發現的圍斗遺跡整觀
於衙前圍村東北角發現的圍斗遺跡整觀

衙前圍村項目考古發掘工作進展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日(六月七日)公布衙前圍村項目(項目)的考古影響評估(考古評估)的初步結果及現階段和下一步的工作:包括根據獨立考古專家的建議,擴大考古及發掘範圍,讓考古專家就項目的發現及整體文物的價值,進行全面評估。

市建局執行董事(商務)馬昭智在新聞簡報會上介紹考古評估的初步結果,並簡介項目背景。早於2006年,市建局委託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保育專家盧光裕(Mr. Laurence Loh)及其專家團隊,為衙前圍村項目進行初步的保育研究。市建局隨後於2007年正式啟動項目,採用「寓保育於設計」的發展方案,當中設有保育公園,包括保留三項文物,即門樓、門樓上方的「慶有餘」牌匾和天后廟,和圍村的中軸線及其兩旁原有結構較為完整的八間村屋,以保留古村的歷史氛圍。

政府於2011年收回項目的土地及相關業權後,市建局於2012年根據盧光裕的初步研究報告及按古物古蹟辦事處(古蹟辦)要求,正式委託考古專家朱莉亞(Ms Julie Van Den Bergh),為衙前圍村進行獨立考古評估。市建局於2016年完成項目所有收購、安置及補償工作後,考古發掘工作隨即於同年3月至10月期間進行。考古評估的發掘目標,是嘗試以探方形式尋找地下的文物遺存,包括圍斗及圍牆、護城河和住屋及文化聚落的證據。2016年初步結果主要顯示,在圍村的東北角和西南角均發現了不同保存程度的圍牆和圍斗的石製地基,估計最早建築時期為明清兩代。

馬昭智補充說,2016年考古評估的初步結果,提供了有關衙前圍村在明代至清代的資料,市建局亦於同年12月將初步報告呈交予古蹟辦。為了作出更全面的結論及建議,市建局在深入審視是次考古評估的初步結果後,主動向古蹟辦申請進一步擴大發掘範圍,讓考古專家繼續發掘,就項目的古物發現及整體文物的價值作進一步全面評估,並就保育方案提出建議。擴大發掘工作由今年初開始,擴大發掘範圍後的總面積約390平方米,是2016年批准的發掘總面積的4倍。

目前,考古評估工作仍在進行中,市建局計劃於2018年底,向古蹟辦呈交考古專家團隊的考古評估報告。馬昭智續表示:「現階段,由於考古評估工作尚在進行中,市建局並未就保育方案有任何定案,亦不會在保育方案完成及得到政府部門同意之前,展開任何發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