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卑利街/嘉咸街項目地盤C閣麟街旁的「磚石構件」(傳媒資料)
市建局於去年9月8日應邀出席古物諮詢委員會 (古諮會) 會議,向委員講解嘉咸街/卑利街項目 (H18)
地盤C內公共空間內如何融入保育「磚石構件」的設計。由於建議的保育方案需兼顧安全考慮,市建局早前特別委託了獨立土力結構工程師進行勘察及研究。
根據當時土力結構工程師的初步評估報告,有關「磚石構件」用作擋土牆用途的安全系數低於土力結構標準。基於初步的評估報告及可行方案因素,本局當時考慮以重置方式保育構件,把狀況良好的「磚石構件」保留並重置及重塑1900年代地段模樣,以彰顯昔日唐樓「背對背」的城市設計。
及後,本局完成現場抽取土壤樣本及分析。根據獨立土力結構工程師的意見,「磚石構件」的現時狀況的安全系數低於土力結構標準。在符合安全系數的前題下,若將整幅擋土牆原址保留,技術上並不可行。儘管如此,本局了解社會上的訴求,在切實可行下仍繼續探討及研究保育的可行性,深化現時保育「磚石構件」的方案。
綜合各方面考慮因素及工程師的分析及建議,市建局深化去年9月提出的保育磚石構件的方案,以保育融合方案 (integrated
preservation approach)
彰顯「磚石構件」的歷史意義,將「磚石構件」融入將來項目內的公共空間,並透過公共空間的設計及融入其他保育元素,立體地將該區的歷史故事展現給社會。
視乎結構及技術可行的進一步研究結果,目前的建議保育融合方案包括 :
- 考慮原址保留約20米的磚石構件,即約佔全長約34米磚石構件的超過一半;
- 重置部份狀況良好的「磚石構件」於公共空間,以彰顯昔日「背對背」建築物形態;
- 融入鋪地設計及其他裝置藝術呈現昔日地段模樣;及
- 將昔日「背對背」房樓的城市設計和當時民生的歷史資料和圖片在公共空間及部份發展可用面積展示出來,形成一個三維博物館 (walking museum),將「磚石構件」背後的故事展現到現今社會。
儘管「磚石構件」並不存在即時危險,市建局在進行保育時,必須以公眾安全為大前提,因此建議的原址保育方案最終是否可行,取決於「磚石構件」的結構穩定和安全程度,以及有關政府部門接受保育方案及核准有關結構的分析及修復建議。市建局將會再向地政總署申請抽取磚石構件樣本作詳細分析。
在處理H18地盤C閣麟街旁的「磚石構件」,市建局在過去一直努力不懈,聽取歷史保育專家、土力結構專業人士、不同團體和社區的意見,以探究不同保育方案的可行性,務求平衡「磚石構件」歷史重要性的彰顯及結構的安全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