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
2007年9月14日
衙前圍村重建項目保育構思
背景:各方討論
- 古物諮詢委員會在一九九四年已經表示不反對衙前圍村重建項目,並建議發現的原建築應再用或修復。 完整的測量圖和相片記錄應妥善保存。
- 古物諮詢委員會於一九九九、二零零零和二零零六年再次確定不反對重建的決定。
- 於二零零五年十一月八日,黃大仙區議會要求加快衙前圍村的重建計劃,而慶有餘牌坊、入口門樓和天后廟應該予以保留。
現時情況
- 重建地盤面積約為4,600平方米。現有近七成的村屋由單一發展商擁有,其餘由政府和居民擁有。
- 至今約三分之二的建築已被清拆,並已被金屬圍板分隔起來,餘下的都是較為破舊又或是荒廢已久的。現存圍村生活環境不好,衛生條件差,而且有不少違例建築和僭建物。
- 現存的只有少於12%是原來建築物的建構部分。
- 由於大部份的舊村屋都已被清拆或改建,大多的文物價值已遺失,不能修補,已被永久性破壞。
- 以現存的圍村情況來看,把它重建成為舊貌一般似乎意義不大。 相反,屋村過去的歷史和城市演變的過程更為值得保留。
專家建議
- 為回應社會上保育的訴求,市建局在2006年初聘請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保育顧問盧光裕(Laurence Loh) 進行搜挖遺跡研究。
- 專家建議採取「保育為本 新舊交融」的重建方案,在下列範疇融合新舊建築:
- 古建築
- 考古遺跡
- 都市規劃
- 園境
- 本土文化和信仰
- 社區及歷史 - 保育分為實體和虛體兩方面,實體有入口門樓, 慶有餘牌坊等。
- 用本土特有的樹木和建築語言,令到現有的結構和保育後的建築能夠和社會配合。
- 實地考察以搜集地盤資料。地底情況亦經雷達掃描。
- 在東面地界的兩邊,或有可能有瞭望塔的地腳基址遺跡。
- 根據初步地盤評估,有八間的老房子是比較完整和值得保留。
保育方案
- 雖然圍村原貌已支離破碎, 但市建局會盡最大努力, 保育全部現存遺跡和再創造圍村面貌
- 保留較完整的村屋和原有氣氛
- 保留中軸線及原有村內小巷
- 復修慶有餘牌坊、天后宮、入口門樓
- 高層住宅盡量在地盤兩旁及前後建造
- 保留原有樹木及種植不同類型的花草
- 保留探明的地下遺跡
- 天后廟、入口門樓、慶有餘、村內街巷、中軸線和沿著中軸線的老房子會予以保留。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