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行政總監網誌《摯誠.志成》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運作暢順 啟用四天服務90萬人次

在剛過去的星期五,位於觀塘重建項目第二、三發展區的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啟用。原本設於裕民坊一帶的8條巴士線和21條小巴線已順利進駐這個創新的公共運輸設施,繼續為市民提供公共運輸服務。

據初步統計,截至4月5日晚,新公共運輸交匯處及商場運作的首四天,已有約2,000班巴士及11,000班小巴運作,合共有超過90萬人次的乘客及市民,使用新交匯處及商場的公眾通道出行,運作暢順。

這次大規模遷移裕民坊一帶巴士和小巴站的工作,是區內公共運輸的一次重大優化。為了做好新舊車站的交接,市建局連同多個政府部門、項目的合作發展商、物業管理公司、巴士及公共小巴營運商,安排超過100名職員,在4月2日凌晨起,通宵進行遷移車站工程,務求在尾班車開出至清晨5時半首班車之間的短短幾小時內,完成封閉舊車站、張貼搬遷告示、安排車隊進駐新總站,機電系統最後檢測以至場地消毒和清潔等一連串工作。

有賴各方同心合力,巴士和小巴的頭班車,能夠準時在4月2日早上5時30分在新公共運輸交匯處開出,標誌着遷站工程順利完成。我為所有參與交接工程及新交匯處啟用的市建局同事、政府部門、交通營運商以及商場負責人員感到自豪,亦感謝他們的努力付出。

觀塘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新巴士總站(左)及小巴總站的候車秩序良好,運作暢順。新巴士總站()及小巴總站的候車秩序良好,運作暢順。

為了協助居民適應在新交匯處乘搭巴士或小巴的服務安排,市建局在3月初開始,實施一套「乘客為本」的全面推廣策略,包括將10萬份印上宣傳短片二維碼的宣傳單張郵寄至觀塘區所有屋苑和樓宇的住戶,並透過地區人士及社交媒體,將遷站的消息廣泛傳播至區內住戶;設施啟用的首兩星期,亦增派職員和服務大使,在交匯處的通道、出入口、候車區以至觀塘港鐵站、裕民坊一帶協助市民。

乘客、交通營運商反應正面

在啟用日的早上,市建局周松崗主席特意來到新交匯處視察運作,聽取市民對這個新公共運輸設施的意見和使用體驗。周主席說,大部分乘客都對新交匯處的反應正面,尤其欣賞室內冷氣候車室,不需像以往在露天車站受日曬雨淋之苦;而「人車分隔」的設計,亦可減少乘客吸入車輛廢氣,候車時就更為舒適。

期間,周主席亦到小巴總站,聽取小巴營運商分享小巴的運作情況。營運商代表楊先生讚賞新小巴總站的設計和設施,為每條小巴線劃定排隊專區,有效協助乘客排隊候車,相比以往在馬路旁邊的臨時小巴站上落客,乘客和行人不時爭路的情況,大為改善;此外,車站的同樓層亦設有洗手間讓司機和乘客使用。楊先生亦進一步建議在站內增設垃圾桶,方便市民之餘亦能保持車站環境清潔。

市建局主席周松崗(左)視察新交匯處運作,了解乘客和小巴營運商的意見。市建局主席周松崗()視察新交匯處運作,了解乘客和小巴營運商的意見。

從這數天在交匯處的觀察,我們留意到乘客大致能按我們印製的宣傳單張和現場的指示,前往交匯處內的候車區乘搭目標路線;不過,新巴士總站8條巴士路線的上落客位置,分佈在商場內環型候車區的8個閘口,相對舊巴士站的候車區集中一個地點並排,乘客難免需要多花步行時間到其搭乘巴士線的閘口;而部份長者亦需要適應新候車區的佈局,過程中會帶來一點不便。

服務大使向長者和乘客派發宣傳單張,並為長者帶路前往所需要的閘口乘搭交通工具。服務大使向長者和乘客派發宣傳單張,並為長者帶路前往所需要的閘口乘搭交通工具。

汲取交匯處啟用數天的經驗,市建局團隊將在提升車站指示、深化宣傳工作及加強設施配套三方面,再作優化,進一步提升新交匯處的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團隊正研究在交匯處內,加設長者友善的指示標誌及資訊板,用字體較大和顏色對比鮮明的設計,展示各條巴士和小巴車站位置和路線詳情;我們亦將邀請區內服務長者的地區組織,協助我們審視交匯處的細部設計,再作優化。

持續監察交匯處設施運作

作為全港最大的室內公共運輸交匯處,運作設計以複雜的機電系統為主,並首次應用了人工智能系統控制閘門開關,以達致「人車分隔」,提升安全度。

在巴士站啟用初期,物業管理團隊實時監察各設施的運作。巴士總站的人工智能閘門控制系統累計配合約2,000班抵站和開出的巴士,控制閘門讓數以萬計的乘客順利上落車,系統的運作大致順暢。在此期間,共有9宗涉及閘門操作未如理想的報告,包括巴士未在指定位置停定,閘門便打開;閘門在乘客登車或落車後未能適時關上等情況。在場的職員已立即作應變,轉用手動模式控制閘門開關,協助乘客上落,巴士服務不受影響。

由於這套人工智能閘門控制系統屬全港首創,系統在使用初期,其人工智能需要時間加強熟習巴士到站和離站的實際操作環境和學習掌握突發情況,持續偵測不同型號巴士的大小和外型、停泊時間和位置、並利用閘門附近市民的移動狀況判斷是否有乘客排隊,再綜合大數據以智能深度學習,自動調整各感應器的靈敏度和執行細節,優化閘門系統的可靠度和穩定性。市建局、閘門和智能系統的供應商,會繼續監察閘門系統的運作,適時應變,維持候車區暢順運作。

因應小巴營運商對加設垃圾收集箱的意見,我們會以煥然懿居和其他重建項目設置的智慧垃圾收集設施的經驗作參考,安排在新小巴總站旁邊由市建局管理的商場部份,增設此類配備智慧元素的廢物收集箱,透過科技監察垃圾桶內的垃圾量,以便管理人員適時安排人手收集,提升車站環境的衛生水平。

小巴總站附近已增設太陽能智能垃圾收集箱,便利乘客使用。小巴總站附近已增設太陽能智能垃圾收集箱,便利乘客使用。

深化宣傳工作至區外居民

在推廣工作方面,我們在遷站的首階段宣傳工作,以區內居民為主要對象。隨著復活節和清明節長假期在今日結束,明日起預計有大量來自黃大仙、九龍城甚至更遠地區的居民,乘搭巴士到觀塘上班,並以新交匯處作為上落的車站。

為此,市建局會作多項措施,包括增派約200名職員,在交匯處的通道、出入口、候車區以至觀塘港鐵站、裕民坊一帶,視察巴士和小巴總站的人流及運作,並協助市民熟習新的公共交通服務安排,確保有需要的乘客得到支援。我們將視乎交匯處的實際運作情況,適當調整人手安排。

項目的交通顧問,將評估各條涉及遷站的巴士和小巴線所途經的地區,研究如何將推廣工作由觀塘區內擴展至區外,包括與相關區議會及社區人士合作,將資訊發佈予有關地區的居民,讓往來觀塘上班、上學以至轉車至不同目的地的市民,亦能夠了解和熟習新交匯處的運作和各巴士、小巴線的服務安排。

「規劃為本」作舊區更新   推動經濟及就業

正如周主席所說,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的啟用,標誌著市建局在觀塘市中心的舊區更新工作邁進新里程。舊區更新不再只是將一幢幢舊樓拆卸重建,而是通過規劃及重整土地,擴闊行人路、重整道路交通網絡、增設公眾及社區設施等,從更宏觀的層面整體改善舊區的居住和生活環境。

事實上,第二、三發展區項目基座商場有超過七成的樓面面積(即超過12萬平方呎),是用作提供便民、利民的設施,包括交匯處巴士總站的冷氣候車區、行人通道和社區活動空間;至於「裕民市集」以及商場內的「裕民里」店舖,亦代表著市建局致力保留地區特色的努力。

交匯處啟用日,亦為毗鄰地面層小巴站的「裕民市集」,帶來暢旺人流。「裕民市集」內130多個重置的持牌固定攤檔之中,亦有大概50檔營業。市建局同事也到市集向小販了解回遷復業情況,得悉他們在市集開幕首兩天,生意額與過去比較有1.5倍的升幅,平均每天有過千元的生意。到「裕民市集」購物的,除熟客外,亦有區外顧客;而「裕民里」店舖的商戶,亦將於本月陸續開業經營,屆時,街坊亦會在「裕民里」內見到以往在裕民坊經營的民生小商戶,包括藥房、傢俬店、小食和果汁店等。市建局將繼續以不同方式,協助這些回遷的小商戶和市集的小販,能在「裕民里」和「裕民市集」持續運營,希望他們的生意會愈做愈好。

觀塘重建工作歷時超過十年,我深深體會到,雖然在市區更新的過程中,難免需要將居民、商販和公共設施遷出,對市民的生活造成影響;然而,若重建步伐停滯不前,或因仍有佔用人拒絕遷出而阻礙項目的推展,舊區老化、地區交通及環境衛生等積弊已久的問題,將無法根治,這並非整體社會所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