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行政总监网志《挚诚.志成》

裕民坊公共运输交汇处运作畅顺 启用四天服务90万人次

在刚过去的星期五,位于观塘重建项目第二、三发展区的裕民坊公共运输交汇处启用。原本设于裕民坊一带的8条巴士线和21条小巴线已顺利进驻这个创新的公共运输设施,继续为市民提供公共运输服务。

据初步统计,截至4月5日晚,新公共运输交汇处及商场运作的首四天,已有约2,000班巴士及11,000班小巴运作,合共有超过90万人次的乘客及市民,使用新交汇处及商场的公众通道出行,运作畅顺。

这次大规模迁移裕民坊一带巴士和小巴站的工作,是区内公共运输的一次重大优化。为了做好新旧车站的交接,市建局连同多个政府部门、项目的合作发展商、物业管理公司、巴士及公共小巴营运商,安排超过100名职员,在4月2日凌晨起,通宵进行迁移车站工程,务求在尾班车开出至清晨5时半首班车之间的短短几小时内,完成封闭旧车站、张贴搬迁告示、安排车队进驻新总站,机电系统最后检测以至场地消毒和清洁等一连串工作。

有赖各方同心合力,巴士和小巴的头班车,能够准时在4月2日早上5时30分在新公共运输交汇处开出,标志着迁站工程顺利完成。我为所有参与交接工程及新交汇处启用的市建局同事、政府部门、交通营运商以及商场负责人员感到自豪,亦感谢他们的努力付出。

观塘裕民坊公共运输交汇处新巴士总站(左)及小巴总站的候车秩序良好,运作畅顺。新巴士总站()及小巴总站的候车秩序良好,运作畅顺。

为了协助居民适应在新交汇处乘搭巴士或小巴的服务安排,市建局在3月初开始,实施一套「乘客为本」的全面推广策略,包括将10万份印上宣传短片二维码的宣传单张邮寄至观塘区所有屋苑和楼宇的住户,并透过地区人士及社交媒体,将迁站的消息广泛传播至区内住户;设施启用的首两星期,亦增派职员和服务大使,在交汇处的通道、出入口、候车区以至观塘港铁站、裕民坊一带协助市民。

乘客、交通营运商反应正面

在启用日的早上,市建局周松岗主席特意来到新交汇处视察运作,听取市民对这个新公共运输设施的意见和使用体验。周主席说,大部分乘客都对新交汇处的反应正面,尤其欣赏室内冷气候车室,不需像以往在露天车站受日晒雨淋之苦;而「人车分隔」的设计,亦可减少乘客吸入车辆废气,候车时就更为舒适。

期间,周主席亦到小巴总站,听取小巴营运商分享小巴的运作情况。营运商代表杨先生赞赏新小巴总站的设计和设施,为每条小巴线划定排队专区,有效协助乘客排队候车,相比以往在马路旁边的临时小巴站上落客,乘客和行人不时争路的情况,大为改善;此外,车站的同楼层亦设有洗手间让司机和乘客使用。杨先生亦进一步建议在站内增设垃圾桶,方便市民之余亦能保持车站环境清洁。

市建局主席周松岗(左)视察新交汇处运作,了解乘客和小巴营运商的意见。市建局主席周松岗()视察新交汇处运作,了解乘客和小巴营运商的意见。

从这数天在交汇处的观察,我们留意到乘客大致能按我们印制的宣传单张和现场的指示,前往交汇处内的候车区乘搭目标路线;不过,新巴士总站8条巴士路线的上落客位置,分布在商场内环型候车区的8个闸口,相对旧巴士站的候车区集中一个地点并排,乘客难免需要多花步行时间到其搭乘巴士线的闸口;而部份长者亦需要适应新候车区的布局,过程中会带来一点不便。

服务大使向长者和乘客派发宣传单张,并为长者带路前往所需要的闸口乘搭交通工具。服务大使向长者和乘客派发宣传单张,并为长者带路前往所需要的闸口乘搭交通工具。

汲取交汇处启用数天的经验,市建局团队将在提升车站指示、深化宣传工作及加强设施配套三方面,再作优化,进一步提升新交汇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团队正研究在交汇处内,加设长者友善的指示标志及资讯板,用字体较大和颜色对比鲜明的设计,展示各条巴士和小巴车站位置和路线详情;我们亦将邀请区内服务长者的地区组织,协助我们审视交汇处的细部设计,再作优化。

持续监察交汇处设施运作

作为全港最大的室内公共运输交汇处,运作设计以复杂的机电系统为主,并首次应用了人工智能系统控制闸门开关,以达致「人车分隔」,提升安全度。

在巴士站启用初期,物业管理团队实时监察各设施的运作。巴士总站的人工智能闸门控制系统累计配合约2,000班抵站和开出的巴士,控制闸门让数以万计的乘客顺利上落车,系统的运作大致顺畅。在此期间,共有9宗涉及闸门操作未如理想的报告,包括巴士未在指定位置停定,闸门便打开;闸门在乘客登车或落车后未能适时关上等情况。在场的职员已立即作应变,转用手动模式控制闸门开关,协助乘客上落,巴士服务不受影响。

由于这套人工智能闸门控制系统属全港首创,系统在使用初期,其人工智能需要时间加强熟习巴士到站和离站的实际操作环境和学习掌握突发情况,持续侦测不同型号巴士的大小和外型、停泊时间和位置、并利用闸门附近市民的移动状况判断是否有乘客排队,再综合大数据以智能深度学习,自动调整各感应器的灵敏度和执行细节,优化闸门系统的可靠度和稳定性。市建局、闸门和智能系统的供应商,会继续监察闸门系统的运作,适时应变,维持候车区畅顺运作。

因应小巴营运商对加设垃圾收集箱的意见,我们会以焕然懿居和其他重建项目设置的智慧垃圾收集设施的经验作参考,安排在新小巴总站旁边由市建局管理的商场部份,增设此类配备智慧元素的废物收集箱,透过科技监察垃圾桶内的垃圾量,以便管理人员适时安排人手收集,提升车站环境的卫生水平。

小巴总站附近已增设太阳能智能垃圾收集箱,便利乘客使用。小巴总站附近已增设太阳能智能垃圾收集箱,便利乘客使用。

深化宣传工作至区外居民

在推广工作方面,我们在迁站的首阶段宣传工作,以区内居民为主要对象。随着复活节和清明节长假期在今日结束,明日起预计有大量来自黄大仙、九龙城甚至更远地区的居民,乘搭巴士到观塘上班,并以新交汇处作为上落的车站。

为此,市建局会作多项措施,包括增派约200名职员,在交汇处的通道、出入口、候车区以至观塘港铁站、裕民坊一带,视察巴士和小巴总站的人流及运作,并协助市民熟习新的公共交通服务安排,确保有需要的乘客得到支援。我们将视乎交汇处的实际运作情况,适当调整人手安排。

项目的交通顾问,将评估各条涉及迁站的巴士和小巴线所途经的地区,研究如何将推广工作由观塘区内扩展至区外,包括与相关区议会及社区人士合作,将资讯发布予有关地区的居民,让往来观塘上班、上学以至转车至不同目的地的市民,亦能够了解和熟习新交汇处的运作和各巴士、小巴线的服务安排。

「规划为本」作旧区更新   推动经济及就业

正如周主席所说,裕民坊公共运输交汇处的启用,标志着市建局在观塘市中心的旧区更新工作迈进新里程。旧区更新不再只是将一幢幢旧楼拆卸重建,而是通过规划及重整土地,扩阔行人路、重整道路交通网络、增设公众及社区设施等,从更宏观的层面整体改善旧区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事实上,第二、三发展区项目基座商场有超过七成的楼面面积(即超过12万平方呎),是用作提供便民、利民的设施,包括交汇处巴士总站的冷气候车区、行人通道和社区活动空间;至于「裕民市集」以及商场内的「裕民里」店铺,亦代表着市建局致力保留地区特色的努力。

交汇处启用日,亦为毗邻地面层小巴站的「裕民市集」,带来畅旺人流。「裕民市集」内130多个重置的持牌固定摊档之中,亦有大概50档营业。市建局同事也到市集向小贩了解回迁复业情况,得悉他们在市集开幕首两天,生意额与过去比较有1.5倍的升幅,平均每天有过千元的生意。到「裕民市集」购物的,除熟客外,亦有区外顾客;而「裕民里」店铺的商户,亦将于本月陆续开业经营,届时,街坊亦会在「裕民里」内见到以往在裕民坊经营的民生小商户,包括药房、家俬店、小食和果汁店等。市建局将继续以不同方式,协助这些回迁的小商户和市集的小贩,能在「裕民里」和「裕民市集」持续运营,希望他们的生意会愈做愈好。

观塘重建工作历时超过十年,我深深体会到,虽然在市区更新的过程中,难免需要将居民、商贩和公共设施迁出,对市民的生活造成影响;然而,若重建步伐停滞不前,或因仍有占用人拒绝迁出而阻碍项目的推展,旧区老化、地区交通及环境卫生等积弊已久的问题,将无法根治,这并非整体社会所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