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行政總監網誌《摯誠.志成》

破舊立新 給市區更新注入新「智慧」

不經不覺我出任市區重建局(市建局)行政總監已五個月了,時間過得十分充實。除了全情投入市建局目前手頭上的工作,我亦挑戰自己,將工作目標定得更高更遠。

「究竟市建局要做幾多才夠?」「點樣做先能更有效?」市建局過去15年推行了60多個重建項目,重建了710座舊樓。重建後所得的新建住宅單位數目,相當於1.5個太古城住宅單位數量,而新增的商業樓面面積則相等於兩幢國際金融中心二期的商業樓面面積。 據估計,樓齡50年或以上的樓宇將會由現時的9000多幢增加到2040年的大約23,000幢。如以現時市建局在全港樓宇重建市場所佔的百分比及重建進度來處理該23,000幢舊樓,恐怕要用上近100年的時間才可以處理了!面對如此嚴重的樓宇老化問題,我們確實須要認真思考市區更新的路向,並與社會各界從不同範疇探索研究新思路,凝聚不同的「智慧」去推動市區更新。 

要做到以上全面性多角度的探討、研究以至制定具體措施需要一段較長時間的經營。放眼現在,我在上任時便構思把市區更新提升至更高層面,除了興建現代化樓宇及追求高水平的環保標準外,我也訂下四個規劃重點,就是利用社區高密度靈活充分地運用有限的空間、塑造低碳城市、改善社區步行可達性,以及加入智慧(Smart)元素。

香港要可持續發展,Smart是其中一個重要元素。講到Smart,現時全球均朝向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規劃發展。根據香港特區政府去年9月發布的《智慧城市研究報告》,在香港鄰近的國家及城市,新加坡是智慧城市發展的先行者,於2005年為智慧城市發展訂立長遠藍圖,因應新加坡面積細小、人口和設施分布密集等特點,通過於城市不同範疇發展和應用資訊及通訊產業,建 立一個「緊密聯繫的社會」,增強城市經濟競爭力,提升市民生活質素;韓國首爾也於幾年前制訂「智慧首爾 2015」計劃,當中我感興趣的是計劃內以教導不同階層和年齡的市民成為懂得運用各種智慧服務的「智慧用家」(smart  users),並建立以信息系統連繫和運作, 實現即時回饋和管理的智慧社區,例如它們的智慧儀表計劃 (smart metering)就為家居、辦公室和工廠等提供有關電力、水及天然氣使用量的即時報告,報告亦包含用戶的能源消費模式,以及降低能源消耗的建議方法,提高市民的節能意識。至於中國內地亦於2012年計劃大規模發展智慧城市,制定建設智慧城市的基本原則、目標、建設方案設計、管理和制度建設等指引,亦列出智慧城市建設的六大方向,目前已建立約300個智慧城市試點。而香港的智慧城市發展亦不甘後人,特區政府於2015年的施政報告提出以九龍東為試點,研究發展智慧城市的可行性。及至上星期展開第一階段的公眾參與,收集公眾對本年初制訂的框架和倡議書的看法,以及就概念驗證和規劃未來智慧城市方案的意見。

一直以來,市建局的自行發展或與發展商合作的項目,均引入環保建築的概念和建造標準,透過優化設計及措施達至有效的環保效益,其中包括能源效益、節約用水、綠化環境、減少建築廢料及對環境滋擾、採用環保物料及廢料回收設施等。在28個市建局已完成的重建項目,便有14個獲取了香港綠色建築議會的環評級別鉑金級證書,成績已經相當不錯。

然而,市區更新工作應該以應付未來好幾十年的需求為前提,市建局亦應在重建和樓宇復修工作上與未來智慧城市方案作相應配合。我希望能帶領市建局的團隊向「智慧」發展方面踏前一步,提升樓宇的宜居性和市區更新的可持續發展。

在智慧城市框架內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智慧樓宇」(Smart Building)。為了邁向「智慧城市」的目標,市建局未來的重建項目不但要做到高環保標準,實而不華,更要充滿「智慧」。市建局計劃在重建發展項目中提倡建造「智慧樓宇」(Smart Building),把智慧樓宇的元素融入項目中,當中包括智慧設計(Smart Design)、智慧資訊(Smart Information)及智慧管理(Smart Management)。樓宇的智慧設計是利用自然通風、採光及節能設計,而智慧資訊是提供即時使用水電煤的用量報告、家居健康指標(例如空氣濕度及甲醛水平)及家居廢物分類指標。智慧管理是採用智能科技,例如建築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有系統地彙整蒐集及管理工程在設計和施工階段的資訊和進度更新,以及樓宇落成後能提高運作及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市建局決定踏出「智慧樓宇」的第一步,在未來與發展商合作的項目及自行興建的項目,均會逐步加入上述的智慧元素。 嘉咸街項目(地盤A)及馬頭圍項目將會率先引入「智慧樓宇」的建築標準。 我期望,在市建局的推動下,可以與業界一起帶動更多「智慧樓宇」的出現。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將「智慧」的理念推及至社區的規劃,從「智慧樓宇」伸展至「智慧社區」,為市民提供更方便和舒適的設施,提高生活質素及更Smart的生活模式。

市區更新為智慧城市(Smart City)提供不少契機,我期望市建局率先身體力行,推動「智慧樓宇」;而透過促進與發展商協作, 在市建局的項目內,從規劃、設計、意念創造和實踐以至未來樓宇和社區的管理模式,全方位的逐步地給市區更新注入新「智慧」,實現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