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立新给市区更新注入新「智慧」
不经不觉我出任市区重建局(市建局)行政总监已五个月了,时间过得十分充实。除了全情投入市建局目前手头上的工作,我亦挑战自己,将工作目标定得更高更远。
「究竟市建局要做几多才够?」「点样做先能更有效?」市建局过去15年推行了60多个重建项目,重建了710座旧楼。重建后所得的新建住宅单位数目,相当于1.5个太古城住宅单位数量,而新增的商业楼面面积则相等于两幢国际金融中心二期的商业楼面面积。据估计,楼龄50年或以上的楼宇将会由现时的9000多幢增加到2040年的大约23,000幢。如以现时市建局在全港楼宇重建市场所占的百分比及重建进度来处理该23,000幢旧楼,恐怕要用上近100年的时间才可以处理了!面对如此严重的楼宇老化问题,我们确实须要认真思考市区更新的路向,并与社会各界从不同范畴探索研究新思路,凝聚不同的「智慧」去推动市区更新。
要做到以上全面性多角度的探讨、研究以至制定具体措施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经营。放眼现在,我在上任时便构思把市区更新提升至更高层面,除了兴建现代化楼宇及追求高水平的环保标准外,我也订下四个规划重点,就是利用社区高密度灵活充分地运用有限的空间、塑造低碳城市、改善社区步行可达性,以及加入智慧(Smart)元素。
香港要可持续发展,Smart是其中一个重要元素。讲到Smart,现时全球均朝向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规划发展。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去年9月发布的《智慧城市研究报告》,在香港邻近的国家及城市,新加坡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先行者,于2005年为智慧城市发展订立长远藍图,因应新加坡面积细小、人口和设施分布密集等特点,通过于城市不同范畴发展和应用资讯及通讯产业,建立一个「紧密聯系的社会」,增强城市经济竞争力,提升市民生活质素;韩国首尔也于几年前制订「智慧首尔2015」计划,当中我感兴趣的是计划内以教导不同阶层和年龄的市民成为懂得运用各种智慧服务的「智慧用家」(smart users),并建立以信息系统連系和运作, 实现即时回馈和管理的智慧社区,例如它们的智慧仪表计划(smart metering)就为家居、办公室和工厂等提供有关电力、水及天然气使用量的即时报告,报告亦包含用户的能源消费模式,以及降低能源消耗的建议方法,提高市民的节能意识。至于中国内地亦于2012年计划大规模发展智慧城市,制定建设智慧城市的基本原则、目标、建设方案设计、管理和制度建设等指引,亦列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六大方向,目前已建立约300个智慧城市试点。而香港的智慧城市发展亦不甘后人,特区政府于2015年的施政报告提出以九龙东为试点,研究发展智慧城市的可行性。及至上星期展开第一阶段的公众参与,收集公众对本年初制订的框架和倡议书的看法,以及就概念验证和规划未来智慧城市方案的意见。
一直以来,市建局的自行发展或与发展商合作的项目,均引入环保建筑的概念和建造标准,透过优化设计及措施达至有效的环保效益,其中包括能源效益、节约用水、绿化环境、减少建筑废料及对环境滋扰、采用环保物料及废料回收设施等。在28个市建局已完成的重建项目,便有14个获取了香港绿色建筑议会的环评级别铂金级证书,成绩已经相当不错。
然而,市区更新工作应该以应付未来好几十年的需求为前提,市建局亦应在重建和楼宇复修工作上与未来智慧城市方案作相应配合。我希望能带领市建局的团队向「智慧」发展方面踏前一步,提升楼宇的宜居性和市区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在智慧城市框架内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智慧楼宇」(Smart Building)。为了迈向「智慧城市」的目标,市建局未来的重建项目不但要做到高环保标准,实而不华,更要充满「智慧」。市建局计划在重建发展项目中提倡建造「智慧楼宇」(Smart Building),把智慧楼宇的元素融入项目中,当中包括智慧设计(Smart Design)、智慧资讯(Smart Information)及智慧管理(Smart Management )。楼宇的智慧设计是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及节能设计,而智慧资讯是提供即时使用水电煤的用量报告、家居健康指标(例如空气湿度及甲醛水平)及家居废物分类指标。智慧管理是采用智能科技,例如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有系统地汇整搜集及管理工程在设计和施工阶段的资讯和进度更新,以及楼宇落成后能提高运作及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市建局决定踏出「智慧楼宇」的第一步,在未来与发展商合作的项目及自行兴建的项目,均会逐步加入上述的智慧元素。嘉咸街项目(地盘A)及马头围项目将会率先引入「智慧楼宇」的建筑标准。我期望,在市建局的推动下,可以与业界一起带动更多「智慧楼宇」的出现。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将「智慧」的理念推及至社区的规划,从「智慧楼宇」伸展至「智慧社区」,为市民提供更方便和舒适的设施,提高生活质素及更Smart的生活模式。
市区更新为智慧城市(Smart City)提供不少契机,我期望市建局率先身体力行,推动「智慧楼宇」;而透过促进与发展商协作, 在市建局的项目内,从规划、设计、意念创造和实践以至未来楼宇和社区的管理模式,全方位的逐步地给市区更新注入新「智慧」,实现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