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仕恒:發揚工程創新 加快建設過渡房屋(刊登於《明報》)
政府促進民間團體落實多個過渡性房屋項目,透過設立一項50億元的資助計劃,為營辦項目的團體提供財政資助,期望在未來3年提供約1.5萬個過渡房屋單位,改善基層市民和弱勢社群的居住環境。社會普遍支持這項房屋新措施,不過,要在既定的工程時間表內建造大量適合家庭居住的單位,在工程的籌備和推展方面甚具挑戰。
以筆者作為結構工程師參與工程項目管理的經驗,我認為這項新房屋項目的工程挑戰來自兩方面:第一是提升生產力,致力加快興建速度,以達到上述資助計劃的建屋目標,同時這類單位由於是過渡性質,要能拆卸重用,從而達至更佳的成本效益,讓公共財政資源用得其所;其次,居住在過渡房屋的家庭,一般需要居住數年,才獲編配永久公屋單位,因此這些過渡單位的可使用年期、消防和衛生標準亦應與永久住用樓宇相若,並要具備足夠的配套設施,以達至協助家庭改善生活質素的目標。
「組裝合成」:興建速度快 具成本效益
若沿用傳統的地盤建造方法,將難以達至3年內完成1.5萬個過渡房屋單位的目標,因為傳統方法需要先用約一年時間平整地盤和建好樓宇地基,才能在地基上興建各個樓層的結構,繼而展開每層單位的內部工程。一幢不設平台或地庫的住宅大廈,一般需要一年時間建造地基,以及兩年多的時間興建上蓋工程,總建築期約3年以上,而每一個建造流程須按部就班完成,因此建築時間難以大幅縮減。
若要加快興建速度,有需要從壓縮項目的建造流程、增加工程效率入手。為此,政府建議在過渡房屋項目上應用「組裝合成」這種正在本港逐步試行的建築技術。所謂「組裝合成」,是以「先裝後嵌」的概念,將單位的建造工序從地盤轉移至廠房,讓承建商可以在地盤平整及地基工程進行期間,同步於廠房內建造組件,讓兩項工序並行推進,縮短整體建築時間。此外,廠房內所製造的單位組件,均已包括內部裝修和設施配件,例如喉管、大門等的裝置,最後才將整個組件運送到工地現場,以「砌積木」方式安裝,從而減省現場施工工程,亦可減低因受天氣影響的延遲,提升工程效率。此外,「組裝合成」技術亦方便承建商拆卸重用房屋組件,發揮更大的成本效益。
我留意到發展局早前介紹一個位於將軍澳的政府宿舍項目,採用「組裝合成」法建造約600個單位,預計在本年底竣工,建築期約兩年多,較採用傳統建築法提早大半年完成,有效縮短施工時間。
須具備足夠配套設施 改善生活質素
除了加快興建速度,過渡房屋單位亦要兼顧單位室內,以至相關配套設施的質素,讓項目從內到外亦與永久住用樓宇相若,是這項工程的第二個挑戰。
公眾可能留意到,政府最近以「組裝合成」興建臨時隔離單位,以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有關單位能夠於一兩個月內迅速建成,大眾難免認為,若使用同樣建築法來建造過渡房屋,同樣可以「極速」完成工程。然而,大家需要明白,隔離單位的住客只會居住很短時間,但過渡房屋的住戶一般要居住數年以上,因此兩類單位在規劃及配套設施上有不同要求,而兩者在建造速度上亦不能比較。
舉例說,隔離單位的住客不會外出上班和就學,故此項目不用考慮當區交通基建配套;這類單位亦不設煮食設備,去水和排污渠管的設計較簡單;至於過渡房屋項目,則必須符合土地的規劃用途,通過交通、環境、通風和排污等技術評估,亦要有適當的配套設施,配合家庭長期居住、日常上班、就學的需要。此外,這類樓宇的結構安全、消防和衛生設施,亦應達到《建築物條例》規定的相關要求。可見,興建過渡房屋項目面對的工程挑戰,較興建臨時隔離單位更大。
4方面入手 制定更靈活創新建造方案
市建局董事會在今年初的會議上,已通過為3個分別位於大角嘴、打鼓嶺和洪水橋的過渡房屋項目提供顧問服務,包括研究如何應用「組裝合成」技術,在加快興建速度之餘,亦平衡住戶的需要,以提供一個安全又實用的居所,同時亦在其中兩個涉及改劃土地用途的選址,展開相關可行性評估。我認為有關工作可以從制定統一設計標準、提升運輸效率、優化單位佈局、改善配套設施這4方面入手,制定適用於過渡房屋項目的「組裝合成」工程方案。
.提升生產力
(1)制定通用設計標準:現時香港未有「組裝合成」房屋的通用標準,每個項目皆需重新設計整套建築方案,包括單位面積、房間佈局、廚房和洗手間的設備配置,以至管線接駁方案等。政府和工程業界可考慮為過渡房屋的建築設計,合作制定一套符合現行建築法規而又能廣泛應用的通用標準。換言之,承建商可套用單位的標準設計,並就選址的環境和所需興建的單位數目,靈活構建,縮減項目的規劃及設計時間;負責建造單位的廠房,則以一條通用生產線為多個項目生產統一標準的單位組件,提升成本效益。由於項目設計應用了政府參與制定的標準,因而可縮短日後政府部門就通風、採光、消防和排污等相關法規要求的審批流程,加快項目籌建速度。我知道市建局的工程團隊正朝着這個方向努力,為其負責支援的過渡房屋項目,建立標準設計方案。
(2)提升運輸效率:根據現行運輸法規,如車輛要運送長度和闊度超出限制的大型組件,需提交特別交通安排方案予政府審批,以免影響其他道路使用者和車輛的安全。政府可以考慮加強協調各區就過渡房屋項目組件運輸的計劃,彈性並妥善分配路面使用時段,提升運送效率及縮短組裝流程。
.改善項目質素和配套
(3)優化單位佈局:根據現行運輸法規,車輛運送組裝單位的闊度上限為2.5米,扣除牆身厚度,單位實際闊度大約只有2.1米,為廳房的佈局設計帶來挑戰。若我們能應用較闊的貨櫃,以便參照一般公屋的規格,將廳房闊度提升至最少約2.3米,便可提升居住的舒適度;此外,每個單位應有理想的窗戶設計,改善採光和通風,並要設置廚房配套設施及獨立廁所等,做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4)改善配套設施:市建局負責的3個項目之中,位於打鼓嶺和洪水橋的項目涉及修訂土地的核准規劃用途,需要進行可行性評估。市建局將重新規劃項目範圍內的土地,為居民提供合適的基建配套設施,例如設置合適的道路,讓項目與其周邊的土地和公共運輸服務網絡能夠相互配合,方便居民外出;透過合適的園林設計,亦可一併美化及綠化項目內的行人路,優化步行環境。在社區設施配套方面,「組裝合成」技術的靈活性,能讓不同單元組件像「砌積木」一樣靈活運用,砌出不同設施,配合不同用途,滿足市民的需要,例如把多個單元合併成面積較大的活動空間並配置不同的室內設施,便可用作圖書室、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或幼兒中心等。
貢獻人才與知識 攜手建設過渡房屋
未來數年,社會將要加大力度落實更多過渡房屋項目,筆者相信,憑藉市建局在推展市區更新項目累積的工程項目管理經驗,加上其致力工程革新的精神,能協助民間團體加快完成過渡房屋項目,協助有急切住屋需要的市民早日改善居住環境。
作者是市建局非執行董事
唐仕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