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錦華:觀塘人看觀塘市區重建(刊登於《信報》)
筆者自幼成長於觀塘、自六歲半已於觀塘新區(前稱雞寮)的公屋生活,直至1969年才搬往牛頭角下邨居住。但因教會位於翠屏道,故仍常經過觀塘市中心。看著觀塘的轉變、更看到觀塘市區(裕民坊)在過去數十年間,由繁盛轉變到日久失修、日漸沒落,感受良多!
裕民坊曾經是我們觀塘人很重要的文娛生活的地方。那裏有寶聲戲院、天然大茶樓、百貨商店(裕華國貨)等。年幼時,每當爸爸不用上班和我們去飲茶時,全家都會十分興奮雀躍。因走在那些商舖裏,既有各式各樣的玩具,又有美食,我們總是目不轉睛地盯著小玩具,期望著老爸會買給我們!
還記得在我十多歲當暑期工時,吃午飯的地方就是在裕民坊那幾座大樓樓底的食檔。五角錢一款菜,白飯更是「任裝」的呢!可惜,其後因為發生過多次火警,令那些馳名的大排檔漸漸消失。
裕民坊現時仍可算是車水馬龍的地方,大概是因為不同路線的巴士和小巴都在那裏設站的關係。人來人往,好像跟以往沒大分別。
市區更新 與時並進
不過,隨著樓宇日漸老化,不單居住環境日差,設施落後,部分大廈更是連升降機亦欠奉,年老長者每天出入也必須與長長的樓梯拼搏。加上社區人口及經濟營商環境改變,觀塘亦由往日的工業生產中心轉變為商貿、服務及酒店業,商廈和商場亦不斷增加。觀塘市中心一帶亦應透過更有效的規劃和設計,建構成為一個更善用土地資源、提供與時並進都市設施、回應區內市民生活需要的新城市。
觀塘市中心項目是市建局歷來最大規模的重建項目,佔地5.3公頃,規劃和落實過程需時頗長,預計項目最少要12年以上才完成。
整個觀塘市中心項目劃分為五個發展區,分三個階段進行。項目涉及範圍大,提供契機更有系統地分階段改善區內的整體環境,重新設計區內公共設施的提供與及他們的位置,包括新興建母嬰健康院、交通交匯處、連接周邊地方便利來往的有蓋行人通道、重建區與觀塘港鐵站的連接、小販市集、綠化的公共休憩空間等,透過舊區重建,把以往欠缺規劃、設施貧乏、居住環境惡劣等情況,大大改善和更新。
支援受影響住戶及小販
然而,在舊區進行大規模重建少不免要解決收購、補償和安置的問題,而且亦常引來不少批評和議論。一個舊區需要重建,當中人與人之間的連繫也無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事實上,在遷徙過程中,市建局的同事都與房委會及相關部門緊密合作,盡量為區內受重建影響的住戶,安排鄰近的公屋單位作安置,亦與協助市建局的社會服務組織,為有需要的受影響住戶提供支援和協助。
此外,由於區內原有不少小販,靠著每天的生意經營賺取生活,市建局除為持有合法牌照的小販建設位於輔仁街的臨時市場外,更在未來重建完成的商場內設置具空調的永久市集。在規劃設計期間,市建局多次與小販會面,了解他們的不同需要,從而調整設計和安排,期望日後搬入永久市集後,他們可以有更佳的營商環境。
交通方面,觀塘是來往東西九龍必經之命脈所在,而且因人流及車輛眾多而成為交通樽頸。在重建過程中,如何能有效調整道路車流和方向,重置各巴士和小巴總站等,都是首要關注的議題之一。
透過規劃改善環境設施
為了盡早理順觀塘市中心的公共交通服務,以及改善各公共交通設施之間的行人連接性,市建局最近提出優先處理第四發展區(即舊觀塘賽馬會健康院一帶)的發展,當中包括在發展項目上興建廣闊的平台,其數以千平方米的綠化公共空間將為觀塘市中心帶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市民日後可以輕鬆徒步往來市中心與鄰近的各個屋苑。此外,第四發展區亦將設有全天候有蓋行人通道,連接觀塘港鐵站、第一發展區的賽馬會診所、未來第二及第三發展區的公共交通交匯處、將來的小販市集、以及第四發展區的新地標建築,讓市民每日往來觀塘市中心乘搭各項交通工具時,有一個比現時更為暢達和更舒適的環境。
觀塘市中心的重建工作規模龐大而複雜,確實有賴區內不同持份者、相關政府部門和區內居民的協作、理解和配合,才能分期按時完成。筆者期望重建計劃能順利完成,為觀塘市中心注入新生命和活力,成為一個優質的新社區。
馬錦華
市區重建局觀塘分區諮詢委員會主席
(註冊社工、認可風險規劃院士、太平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