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专栏

马锦华:观塘人看观塘市区重建(刊登於《信报》)

笔者自幼成长於观塘、自六岁半已於观塘新区(前称鸡寮)的公屋生活,直至1969年才搬往牛头角下邨居住。但因教会位於翠屏道,故仍常经过观塘市中心。看著观塘的转变、更看到观塘市区(裕民坊)在过去数十年间,由繁盛转变到日久失修、日渐没落,感受良多!

裕民坊曾经是我们观塘人很重要的文娱生活的地方。那里有宝声戏院、天然大茶楼、百货商店(裕华国货)等。年幼时,每当爸爸不用上班和我们去饮茶时,全家都会十分兴奋雀跃。因走在那些商铺里,既有各式各样的玩具,又有美食,我们总是目不转睛地盯著小玩具,期望著老爸会买给我们!

还记得在我十多岁当暑期工时,吃午饭的地方就是在裕民坊那几座大楼楼底的食档。五角钱一款菜,白饭更是「任装」的呢!可惜,其后因为发生过多次火警,令那些驰名的大排档渐渐消失。 

裕民坊现时仍可算是车水马龙的地方,大概是因为不同路线的巴士和小巴都在那里设站的关系。人来人往,好像跟以往没大分别。

市区更新 与时并进  

不过,随著楼宇日渐老化,不单居住环境日差,设施落后,部分大厦更是连升降机亦欠奉,年老长者每天出入也必须与长长的楼梯拼搏。加上社区人口及经济营商环境改变,观塘亦由往日的工业生产中心转变为商贸、服务及酒店业,商厦和商场亦不断增加。观塘市中心一带亦应透过更有效的规划和设计,建构成为一个更善用土地资源、提供与时并进都市设施、回应区内市民生活需要的新城市。 

观塘市中心项目是市建局历来最大规模的重建项目,占地5.3公顷,规划和落实过程需时颇长,预计项目最少要12年以上才完成。 

整个观塘市中心项目划分为五个发展区,分三个阶段进行。项目涉及范围大,提供契机更有系统地分阶段改善区内的整体环境,重新设计区内公共设施的提供与及他们的位置,包括新兴建母婴健康院、交通交汇处、连接周边地方便利来往的有盖行人通道、重建区与观塘港铁站的连接、小贩市集、绿化的公共休憩空间等,透过旧区重建,把以往欠缺规划、设施贫乏、居住环境恶劣等情况,大大改善和更新。

支援受影响住户及小贩

然而,在旧区进行大规模重建少不免要解决收购、补偿和安置的问题,而且亦常引来不少批评和议论。一个旧区需要重建,当中人与人之间的连系也无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事实上,在迁徙过程中,市建局的同事都与房委会及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尽量为区内受重建影响的住户,安排邻近的公屋单位作安置,亦与协助市建局的社会服务组织,为有需要的受影响住户提供支援和协助。

此外,由於区内原有不少小贩,靠著每天的生意经营赚取生活,市建局除为持有合法牌照的小贩建设位於辅仁街的临时市场外,更在未来重建完成的商场内设置具空调的永久市集。在规划设计期间,市建局多次与小贩会面,了解他们的不同需要,从而调整设计和安排,期望日后搬入永久市集后,他们可以有更佳的营商环境。 

交通方面,观塘是来往东西九龙必经之命脉所在,而且因人流及车辆众多而成为交通樽颈。在重建过程中,如何能有效调整道路车流和方向,重置各巴士和小巴总站等,都是首要关注的议题之一。

透过规划改善环境设施   

为了尽早理顺观塘市中心的公共交通服务,以及改善各公共交通设施之间的行人连接性,市建局最近提出优先处理第四发展区(即旧观塘赛马会健康院一带)的发展,当中包括在发展项目上兴建广阔的平台,其数以千平方米的绿化公共空间将为观塘市中心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市民日后可以轻松徒步往来市中心与邻近的各个屋苑。此外,第四发展区亦将设有全天候有盖行人通道,连接观塘港铁站、第一发展区的赛马会诊所、未来第二及第三发展区的公共交通交汇处、将来的小贩市集、以及第四发展区的新地标建筑,让市民每日往来观塘市中心乘搭各项交通工具时,有一个比现时更为畅达和更舒适的环境。

观塘市中心的重建工作规模庞大而复杂,确实有赖区内不同持份者、相关政府部门和区内居民的协作、理解和配合,才能分期按时完成。笔者期望重建计划能顺利完成,为观塘市中心注入新生命和活力,成为一个优质的新社区。 

马锦华
市区重建局观塘分区谘询委员会主席
(注册社工、认可风险规划院士、太平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