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行政總監網誌《摯誠.志成》

多方支援觀塘裕民市集商販 促進業務轉型擴充 加強競爭力

我在過去的網誌提到,市建局更新觀塘的目標,不單是將失修殘破和規劃過時的城市「硬件」,重建改造成現代化的住宅、商業、公共及運輸設施;更重要的是,在「軟件」上貫徹「以人為先」的理念,在推動重建的過程中,盡力協助商戶、小販能在原區經營,以保存觀塘地方特色和地區經濟活動,亦維繫社區網絡。

故此,在規劃「裕民坊」項目時,除提升項目範圍內的社區設施配置,還在其基座部份,興建了現代化的小販市集,讓昔日在物華街和協和街經營的持牌固定攤檔小販,能夠在重建後回遷復業。在建成裕民市集之前,市建局還興建了「同仁市集」作為他們在重建期間繼續經營的過渡性措施。

隨著裕民市集在4月啟用,約110檔小販已順利遷入復業,投入服務至今已5個月。我一直留意並著同事跟進小販回遷後復業的情況。事實上,大部份小販均滿意新市集的環境,特別是它作為全港首個設有冷氣和提供無線網絡的市集,能夠提供更佳的營商環境;然而,小販在遷入市集後,亦面對不少營商挑戰,我歸納為幾個主要因素,包括(一)顧客尚未對新的市集有很深的認識,在營運初期不論是人流和生意額也偏低;(二)市民的生活和消費模式與以往已有很大的轉變,傾向到大型及連鎖式的生活百貨店,以至習慣在網上商店購物等,均為小販的經營帶來很大的衝擊;(三)對這類持牌固定攤檔小販的管理模式。

針對以上問題,我已要求團隊從加強市集在地區的認知度、舉辦增加人流的活動、增強營商競爭力等多方面,加大推動相關措施的力度;至於市集的配套設施亦會作進一步改善和提升,希望為市集吸引更多顧客,能長遠達致「旺丁旺財」的目標。

加強市集知名度
裕民市集內的商販都在物華街和協和街的臨時市集紮根多年,一直主力做途經市集的街坊和熟客生意;然而,他們遷入的新市集,位置上始終屬於商場基座室內的一部份,相對以往搭建在主要道路旁邊的當眼位置,需要較長的時間來重新建立市集在地區的知名度。

有見及此,市建局團隊將進行多項工作,包括在市集連接物華街和康寧道的出入口進行美化工程,讓街坊能更容易辨識市集的位置;商場內的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各個出入口,亦會增加路徑標示,引領前往乘搭巴士和小巴的乘客,順道到市集光顧。此外,為了方便顧客,市集通道將增設「街名」,經商販投票決定後,以「銀都街」、「裕華街」、「寶聲街」等為觀塘街坊熟悉的名稱作命名,增加親切感,另外在入口旁邊也會加設商販目錄,顯示不同商販的攤檔位置和所售賣的商品種類,令顧客一目了然。

除了改善市集的「顯眼度」之外,市建局團隊於早前暑假期間,運用社交媒體推廣市集商販營商的故事和舉辦有獎遊戲等,活動吸引了近1,000名市民參與,讓商販接觸到更多新客源,擴大顧客群。

與裕民坊商場發揮協同效應  增進人流
在舉辦增加人流的活動層面,我們在4月至9月期間,推出超過12項多元化推廣活動,涵蓋針對年青人的音樂會、為附近街坊帶路到市集「尋寶」的社區導賞團、以至迎合一家大小參與的社區同樂會等,吸引不同年齡、不同客群的顧客,提升市集的人流和活力。我們亦邀請小販、地區團體和社企發揮創意,協辦形形色色的廣場表演和派發特色口罩等活動,集合多方力量,攜手活化市集。

photo裕民市集善用出入口的空間舉辦音樂會活動,吸引年青人認識小販市集文化。

我們還留意到,裕民坊商場集公共運輸交匯處、商場、休憩空間、24小時行人通道於一身,是區內人流高的「新地標」。因此,我們亦研究如何透過更具創意的推廣活動和營銷手法,將商場人流延伸至市集,帶動生意。

團隊自6月開始,在商場推行一項現金券的獎賞活動,顧客只要在裕民坊商場消費滿一定的金額,便可以獲得裕民市集的購物現金券,令商場和市集商戶可以一同受惠。這個優惠券計劃反應不錯,共派出超過1,000張優惠券,當中超過一半的優惠券已在市集使用。此外,在剛過去的中秋節,我們亦與一間本地老字號的月餅店,在裕民坊商場的中庭位置及裕民市集的露天廣場,舉辦跨場地的慶中秋活動,分別設計各具特色的花燈裝置,鼓勵參觀者同時到商場及市集「打卡」、參加攤位遊戲及工作坊,令到市集在節日期間的人流較平日增加三成,反映兩項連結商場及市集的市場推廣策略,有效增加人流,發揮協同效應,創造雙贏。

web photo中秋節期間,裕民坊商場和裕民市集舉辦不同的推廣活動,與市民共慶佳節,亦吸引市民前往市集購物。

協助商戶轉型  迎合市場變化
雖然市建局為小販舉辦活動,可以收到增進人流的成效;然而,消費者購物模式的轉變,令小販市集在市場競爭處於弱勢,卻是一項較艱巨的挑戰。長遠來說,小販要成功,仍要靠自身在原有業務上作轉型,心態上願意接受改變,並抱有敢於嘗試的正面思維,才能提升經營能力和競爭力。 

在這方面,市建局一直從不同方面協助小販,為他們提供所需的支援。這包括在今年8月,政府向市民派發第一期電子消費券前,我們已了解到市集內大部分商販與消費者交易以現金為主,對電子支付系統的安裝和使用方法無從入手,這將會錯失市民於市集使用電子消費券購物的商機。

為此,團隊向小販提供一站式支援服務,包括安排服務大使,為商販填寫表格,申請及安裝電子支付系統,更為他們設立查詢熱線,解答他們在應用支付系統上的疑問。

在市建局同事協助下,市集內約八成商販,已成功安裝四種政府認可電子消費券支付工具中的其中一種;當中有近三成的商販,更同時安裝三種電子支付工具,為顧客提供更大的方便,促進營銷。在過去的兩個月,受惠於消費券的推動,市集內許多小販的生意額,也錄得不同程度的增長。

隨著政府已經在10月1日發放第二期的電子消費券,我們將在裕民坊商場及市集推出新一輪推廣活動,包括推出市集優惠券,鼓勵市民去裕民市集消費,並且為小販提供租用商場「快閃檔」的優惠租金安排,協助他們走出市集,擴充生意。

更令我感到高興的,是市建局團隊與市集小販在過去接近半年的並肩同行,部份小販逐漸改變過去較被動的態度,變得積極,並樂於在業務上作更多新嘗試,以應對新經營環境的挑戰。其中一名小販Lilian向我們團隊分享,她在物華街和同仁市集年代曾售賣童裝貨品,但她理解面對網購的普及,這類相對較廉價的服飾,已逐漸在市場失去競爭力。於是,她在遷入新市集後,轉型售賣自家製造的護膚品、手工肥皂及有機薄荷膏等特色健康產品。產品推出後,她更在社交媒體開設網店增加宣傳,結果,除了一批舊街坊「幫襯」外,亦成功吸納一批新的年青顧客,為業務開創新出路。

photoLilian留意到消費者對商品需已隨時改變,與時並進,轉型營售賣乾花和自家製護膚品,迎合市場需要。

另一間專門售賣刀具和鉸剪的「關偉記刀剪百貨」,老闆關先生在觀塘經營超過45年。關先生明白到,面對時代變遷,「關偉記」亦必須與時並進,積極轉型。除了繼續從事磨刀、賣刀的「老本行」,更因應客源轉變,引入高品質的意大利、德國和日本刀具,迎合一些中、高消費力顧客群的需求。他亦擴充業務範疇,增加賣鎖、配鎖匙等產品種類,時至今日,鎖匙業務已佔其生意營業額的一半。「活到老、學到老」的關生更開設Facebook專頁及Instagram網店,向數碼營銷出發。

photo「關偉記」店主關日明先生搬到市集開業之後,積極轉型,擴充業務

靈活變通  與「新觀塘」重新出發
對於持牌固定攤檔小販的管理事宜,為協助改善市集內小販的經營情況,政府部門、市建局和裕民市集的商販代表,已就裕民市集持續改善和優化的工作,定期舉行工作會議,希望從中探討部份較具可行性的建議,例如在容許小販擺賣的貨品種型方面,給予更多彈性,讓小販開拓不同種類的客源。我期望這些措施可以盡早落實,進一步促進小販的轉型;若然成事,市建局樂意為小販提供相應的配套支援,例如安排相關新增貨品的供應商進行展銷、已聘請營銷顧問提供專業意見、舉辦工作坊教授社交媒體、產品攝影等透過電子商務銷售新式貨品所需要的技能等,提升他們迎合市場需要的經營能力。

至於有部份小販要求,增加裕民市集攤檔的面積和擴闊通道等,因涉及政府對全港這類持牌固定攤檔小販經營活動所採取的政策和牌照事宜,需考慮政策的連貫性和可行性、對其他地區市集小販的公平性等因素,所以祗能交由政府相關部門考慮。

隨著觀塘市中心第二、三發展區完成重建,地區環境得以大大改善,亦吸引更多較為年輕和廣泛階層的居民在區內生活。商販的營商模式與市區更新的工作一樣,必須與時並進,靈活變通,才可以達致多贏。市建局會繼續與商販一同努力,在「新觀塘」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