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支援观塘裕民市集商贩 促进业务转型扩充 加强竞争力
我在过去的网志提到,市建局更新观塘的目标,不单是将失修残破和规划过时的城市「硬件」,重建改造成现代化的住宅、商业、公共及运输设施;更重要的是,在「软件」上贯彻「以人为先」的理念,在推动重建的过程中,尽力协助商户、小贩能在原区经营,以保存观塘地方特色和地区经济活动,亦维系社区网络。
故此,在规划「裕民坊」项目时,除提升项目范围内的社区设施配置,还在其基座部份,兴建了现代化的小贩市集,让昔日在物华街和协和街经营的持牌固定摊档小贩,能够在重建后回迁复业。在建成裕民市集之前,市建局还兴建了「同仁市集」作为他们在重建期间继续经营的过渡性措施。
随着裕民市集在4月启用,约110档小贩已顺利迁入复业,投入服务至今已5个月。我一直留意并着同事跟进小贩回迁后复业的情况。事实上,大部份小贩均满意新市集的环境,特别是它作为全港首个设有冷气和提供无线网络的市集,能够提供更佳的营商环境;然而,小贩在迁入市集后,亦面对不少营商挑战,我归纳为几个主要因素,包括(一)顾客尚未对新的市集有很深的认识,在营运初期不论是人流和生意额也偏低;(二)市民的生活和消费模式与以往已有很大的转变,倾向到大型及连锁式的生活百货店,以至习惯在网上商店购物等,均为小贩的经营带来很大的冲击;(三)对这类持牌固定摊档小贩的管理模式。
针对以上问题,我已要求团队从加强市集在地区的认知度、举办增加人流的活动、增强营商竞争力等多方面,加大推动相关措施的力度;至于市集的配套设施亦会作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希望为市集吸引更多顾客,能长远达致「旺丁旺财」的目标。
加强市集知名度
裕民市集内的商贩都在物华街和协和街的临时市集扎根多年,一直主力做途经市集的街坊和熟客生意;然而,他们迁入的新市集,位置上始终属于商场基座室内的一部份,相对以往搭建在主要道路旁边的当眼位置,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重新建立市集在地区的知名度。
有见及此,市建局团队将进行多项工作,包括在市集连接物华街和康宁道的出入口进行美化工程,让街坊能更容易辨识市集的位置;商场内的裕民坊公共运输交汇处各个出入口,亦会增加路径标示,引领前往乘搭巴士和小巴的乘客,顺道到市集光顾。此外,为了方便顾客,市集通道将增设「街名」,经商贩投票决定后,以「银都街」、「裕华街」、「宝声街」等为观塘街坊熟悉的名称作命名,增加亲切感,另外在入口旁边也会加设商贩目录,显示不同商贩的摊档位置和所售卖的商品种类,令顾客一目了然。
除了改善市集的「显眼度」之外,市建局团队于早前暑假期间,运用社交媒体推广市集商贩营商的故事和举办有奖游戏等,活动吸引了近1,000名市民参与,让商贩接触到更多新客源,扩大顾客群。
与裕民坊商场发挥协同效应 增进人流
在举办增加人流的活动层面,我们在4月至9月期间,推出超过12项多元化推广活动,涵盖针对年青人的音乐会、为附近街坊带路到市集「寻宝」的社区导赏团、以至迎合一家大小参与的社区同乐会等,吸引不同年龄、不同客群的顾客,提升市集的人流和活力。我们亦邀请小贩、地区团体和社企发挥创意,协办形形色色的广场表演和派发特色口罩等活动,集合多方力量,携手活化市集。
裕民市集善用出入口的空间举办音乐会活动,吸引年青人认识小贩市集文化。
我们还留意到,裕民坊商场集公共运输交汇处、商场、休憩空间、24小时行人通道于一身,是区内人流高的「新地标」。因此,我们亦研究如何透过更具创意的推广活动和营销手法,将商场人流延伸至市集,带动生意。
团队自6月开始,在商场推行一项现金券的奖赏活动,顾客只要在裕民坊商场消费满一定的金额,便可以获得裕民市集的购物现金券,令商场和市集商户可以一同受惠。这个优惠券计划反应不错,共派出超过1,000张优惠券,当中超过一半的优惠券已在市集使用。此外,在刚过去的中秋节,我们亦与一间本地老字号的月饼店,在裕民坊商场的中庭位置及裕民市集的露天广场,举办跨场地的庆中秋活动,分别设计各具特色的花灯装置,鼓励参观者同时到商场及市集「打卡」、参加摊位游戏及工作坊,令到市集在节日期间的人流较平日增加三成,反映两项连结商场及市集的市场推广策略,有效增加人流,发挥协同效应,创造双赢。
中秋节期间,裕民坊商场和裕民市集举办不同的推广活动,与市民共庆佳节,亦吸引市民前往市集购物。
协助商户转型 迎合市场变化
虽然市建局为小贩举办活动,可以收到增进人流的成效;然而,消费者购物模式的转变,令小贩市集在市场竞争处于弱势,却是一项较艰巨的挑战。长远来说,小贩要成功,仍要靠自身在原有业务上作转型,心态上愿意接受改变,并抱有敢于尝试的正面思维,才能提升经营能力和竞争力。
在这方面,市建局一直从不同方面协助小贩,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支援。这包括在今年8月,政府向市民派发第一期电子消费券前,我们已了解到市集内大部分商贩与消费者交易以现金为主,对电子支付系统的安装和使用方法无从入手,这将会错失市民于市集使用电子消费券购物的商机。
为此,团队向小贩提供一站式支援服务,包括安排服务大使,为商贩填写表格,申请及安装电子支付系统,更为他们设立查询热线,解答他们在应用支付系统上的疑问。
在市建局同事协助下,市集内约八成商贩,已成功安装四种政府认可电子消费券支付工具中的其中一种;当中有近三成的商贩,更同时安装三种电子支付工具,为顾客提供更大的方便,促进营销。在过去的两个月,受惠于消费券的推动,市集内许多小贩的生意额,也录得不同程度的增长。
随着政府已经在10月1日发放第二期的电子消费券,我们将在裕民坊商场及市集推出新一轮推广活动,包括推出市集优惠券,鼓励市民去裕民市集消费,并且为小贩提供租用商场「快闪档」的优惠租金安排,协助他们走出市集,扩充生意。
更令我感到高兴的,是市建局团队与市集小贩在过去接近半年的并肩同行,部份小贩逐渐改变过去较被动的态度,变得积极,并乐于在业务上作更多新尝试,以应对新经营环境的挑战。其中一名小贩Lilian向我们团队分享,她在物华街和同仁市集年代曾售卖童装货品,但她理解面对网购的普及,这类相对较廉价的服饰,已逐渐在市场失去竞争力。于是,她在迁入新市集后,转型售卖自家制造的护肤品、手工肥皂及有机薄荷膏等特色健康产品。产品推出后,她更在社交媒体开设网店增加宣传,结果,除了一批旧街坊「帮衬」外,亦成功吸纳一批新的年青顾客,为业务开创新出路。
Lilian留意到消费者对商品需求已随时代改变,与时并进,转型售卖干花和自家制护肤品,迎合市场需要。
另一间专门售卖刀具和铰剪的「关伟记刀剪百货」,老板关先生在观塘经营超过45年。关先生明白到,面对时代变迁,「关伟记」亦必须与时并进,积极转型。除了继续从事磨刀、卖刀的「老本行」,更因应客源转变,引入高品质的意大利、德国和日本刀具,迎合一些中、高消费力顾客群的需求。他亦扩充业务范畴,增加卖锁、配锁匙等产品种类,时至今日,锁匙业务已占其生意营业额的一半。「活到老、学到老」的关生更开设Facebook专页及Instagram网店,向数码营销出发。
「关伟记」店主关日明先生搬到市集开业之后,积极转型,扩充业务。
灵活变通 与「新观塘」重新出发
对于持牌固定摊档小贩的管理事宜,为协助改善市集内小贩的经营情况,政府部门、市建局和裕民市集的商贩代表,已就裕民市集持续改善和优化的工作,定期举行工作会议,希望从中探讨部份较具可行性的建议,例如在容许小贩摆卖的货品种型方面,给予更多弹性,让小贩开拓不同种类的客源。我期望这些措施可以尽早落实,进一步促进小贩的转型;若然成事,市建局乐意为小贩提供相应的配套支援,例如安排相关新增货品的供应商进行展销、已聘请营销顾问提供专业意见、举办工作坊教授社交媒体、产品摄影等透过电子商务销售新式货品所需要的技能等,提升他们迎合市场需要的经营能力。
至于有部份小贩要求,增加裕民市集摊档的面积和扩阔通道等,因涉及政府对全港这类持牌固定摊档小贩经营活动所采取的政策和牌照事宜,需考虑政策的连贯性和可行性、对其他地区市集小贩的公平性等因素,所以祗能交由政府相关部门考虑。
随着观塘市中心第二、三发展区完成重建,地区环境得以大大改善,亦吸引更多较为年轻和广泛阶层的居民在区内生活。商贩的营商模式与市区更新的工作一样,必须与时并进,灵活变通,才可以达致多赢。市建局会继续与商贩一同努力,在「新观塘」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