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连系社区

市建局伙「龙城」潮州组织招盂兰胜会「实习生」 吸纳年轻一代延续「小潮州」文化

九龙城向来有「小潮州」之称;每年农历七月,聚居「龙城」的潮州街坊乡里都会群策群力,举办一连数日的「香港潮人盂兰胜会」。不过随著时代变迁,愈来愈少年轻人参与及理解胜会背后的文化意义,筹办人手亦见短缺,出现青黄不接。市区重建局(市建局)协助举办「龙城」区的大型盂兰胜会的同时,今年更首度招募本港大学生担任「盂兰胜会实习生」,吸纳年轻一代身体力行参与活动的筹备工作,将地区传统历史文化习俗薪火相传。

九龙城向来有「小潮州」之称;每年农历七月,聚居「龙城」的潮州街坊乡里都会群策群力,举办一连数日的「香港潮人盂兰胜会」。不过随著时代变迁,愈来愈少年轻人参与及理解胜会背后的文化意义,筹办人手亦见短缺,出现青黄不接。市区重建局(市建局)协助举办「龙城」区大型盂兰胜会的同时,今年更首度招募本港大学生担任「盂兰胜会实习生」,吸纳年轻一代身体力行参与活动的筹备工作,将地区传统历史文化习俗薪火相传。

九龙城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已有潮州人聚居,区内特色商铺及餐厅林立,部分传统习俗亦一直在「龙城」传承下来,包括有百多年历史的「香港潮人盂兰胜会」,不但是本地潮州人一年一度的盛事,更是香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每年都吸引不少市民及游客参观,体验潮州文化。

潮剧神功戏是「香港潮人盂兰胜会」其中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东头村盂兰胜会特别从潮州邀请戏班来港表演。潮剧神功戏是「香港潮人盂兰胜会」其中一项重要元素,东头村盂兰胜会特别从潮州邀请戏班来港表演。

筹办潮人盂兰胜会现青黄不接

东头村盂兰胜会在「龙城」区已有60年历史,其非遗推广及活动顾问郑相德指,筹办活动最需要的是资金和人手,盂兰胜会的经费以往主要来自各潮州商户和街坊的捐款,随著街坊老的老、走的走,捐款数字近年一直下跌。另一方面,筹办活动的理事们年纪渐大,难以投放大量心力筹备一连数天的大型活动,义工人数也从高峰时百多降至二三十,亟待年轻人承传;他认为,理事会难以找到接班人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年轻一代不甚了解潮州人举办盂兰胜会的文化意义。
不少出力筹办东头村盂兰胜会的工作人员都年纪较,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不少出力筹办东头村盂兰胜会的工作人员都年纪较大,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

郑相德说:「我们在十年八年前已经发现这个情况,成员年事已高,负责搭建神功戏棚的老师傅更买少见少,当时老人家已苦无对策。加上2019年遇上疫情令在九龙城贾炳达道公园举办的盂兰胜会停办了好几年,我们都抱著过得一年得一年的心态,想著今年也未必能做到;但后来市建局在九龙城推广及保留潮州及泰国文化,支持我们复办盂兰胜会,为我们注下强心针。」

郑相德称,抱著过得一年得一年的心态筹办盂兰胜会。郑相德称因获市建局支持,为复办盂兰胜会注下强心针。

市建局近年应用「融合策略」於九龙城「龙城」区推动市区更新,其中一项重点工作为保留区内的潮州文化。针对人手不足、青黄不接的问题,郑相德与市建局商讨应对方法,并在今年首次推出「大学生体验及传承计划」,招募来自香港都会大学的学生担任「盂兰胜会实习生」。实习为期一个月,实习生需要亲身参与整个盂兰胜会活动的筹备过程,包括落区按照名册逐户洗楼筹款、协助文书及行政工作、活动策划等,深入了解「香港潮人盂兰胜会」中所涉及的种种工作,以及背后的文化意义。

难忘洗楼筹款 参与祭品扎作

修读文化及保育研究的罗焯瑶是四名参与实习的学生之一。她指,活动与其修读的科目息息相关,因此决定参与这个实习生计划。实习期间,她主要负责行政及文书工作,包括向居民募捐,亦有机会制作纸扎工艺祭品,过程中加深了她对潮州文化的认识。

实习计划其中一项活动,是安排一众实习生到访区内具备潮州特色的地方和商户,包括佛堂、潮式食肆、传统饼店、扎作店等,让她们更了解潮州人与九龙城的联系。罗焯瑶说:「今次实习要落手落脚去做,例如亲手制作八仙的扎作供盂兰胜会之用,令我加深了对潮州文化及工艺的了解。在筹办活动时,亦需要与年纪较大的义工共事,过程中学懂怎样寻求共识,若大家都坚持自己一套,事情就做不好。」

她忆述实习的其中一项工作是接收捐款,手写单据给捐款人,然后将其名字写在金榜名单上;她认为此传统做法效率较低,提出用电脑和转数快代替,但未获其他年纪较大的义工采纳。一来这些义工对新科技并不熟悉,强行应用可能会适得其反;另一方面亦考虑到捐款人大多希望「金榜题名」,故未有即时采用罗建议的新方法,但未来会研究将捐款程序数码化。罗认为,要保育和延续传统文化,需要新旧派互相谅解、妥协及合作才能成事。

罗焯瑶在盂兰胜会期间,负责将捐款者的名字和捐款数目,写在会场内的金榜名单上。罗焯瑶在盂兰胜会期间,负责将捐款者的名字和捐款数目,写在会场内的金榜名单上。

了解潮州文化 感受浓厚人情味

另一位主修政治及公共行政的实习生陈俊贤於湾仔居住,平日很少踏足九龙城;透过今次参与实习计划,他较以往深入了解九龙城民生地区的历史和地区特色、潮州人的文化及其与「龙城」社区的邻里联系,「这区是潮州人聚居地,形成很独特的社区文化,见到有佛堂、善堂,进行宗教仪式和活动。」他又表示,潮州人有很强的身分认同,整个社区联系很紧密,环环相扣,亦令大家好齐心支持盂兰胜会。

他更被潮州人的热情好客及浓厚的人情味深深打动,「我们到访区内不同商户时,店铺的老板不但热情招待,请我们享用美食,亦很乐意分享一些潮州的传统知识和他们的想法。」

亲身参与筹办盂兰胜会后,他明白到传统节庆习俗的流程和工作,尤其戏棚的设计及制作背后需要很多功夫,因此更希望这些潮州传统文化能够保存下去。他亦领悟到香港不少珍贵文化传统都面临挑战,即使不属於潮人社群,但身为城市一员都可协助承传。

陈俊贤(左)与其他实习生在工作坊活动中,一同到访区内潮式纸号,由老板亲自示范制作传统潮州扎作的工艺。陈俊贤(左一)与其他实习生在工作坊活动中,一同到访区内潮式纸号,由老板亲自示范制作传统潮州扎作的工艺。

敢於创新推广 传承潮州传统文化

东头村盂兰胜会不单为活动觅得新血,於九龙城贾炳达道公园足球场复办疫后首个盂兰胜会,更举办一连三晚免费导赏团吸引更多人认识及参与盂兰胜会,使这传统节庆活动传承下去。这个「盂兰文化及戏棚小食导赏团」由东头村盂兰胜会非遗推广及活动顾问黄竞聪博士担任导赏员,带领参加的市民观赏於「龙城」区举办的神功戏,甚至深入戏棚的后台,从另一角度感受盂兰胜会五光十色的热闹气氛,以及了解盂兰胜会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导赏团并带领参加者到访「龙城」的潮州食肆,一尝潮州特色小食,并在传统潮州粿饼店,亲手制作潮式糕点「红桃粿」,透过美食深入了解潮州饮食文化。
市民参加导赏团亲手制作潮州传统食品「红桃粿」。参加导赏团的市民亲手制作潮州传统食品「红桃粿」。

黄竞聪说「香港潮人盂兰节胜会」的传承面对很大困难,希望透过导赏活动,让更多人认识及参与盂兰节胜会,使这传统节庆活动得以传承下去。黄竞聪(左一)说「香港潮人盂兰胜会」的传承面对很大困难,希望透过导赏活动,让更多人认识及参与盂兰胜会,使这传统节庆活动得以传承下去。

黄竞聪说:「其实香港各区的潮人盂兰节(胜会)传承都面对很大困难,特别在疫情后,不少地区的盂兰胜会都因为资金不足、场地或戏班等不同问题而将活动规模一再缩减,故我很佩服东头村(盂兰胜会)进行筹备工作时十分愿意对外开放,与其他人分享。」他续指,实习计划让大学生参与盂兰胜会筹备工作,除让新一代了解潮州人的传统习俗外,更重要是给予他们机会与不同背景、年龄人士相处,为他们的职涯规划带来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