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嘉咸市集」商贩同行八载
香港旧区的楼宇密集,在进行市区更新的过程中,无可避免会对住户和商贩带来影响。 回望市建局于2007年开展中环卑利街/嘉咸街发展项目时,犹记得坊间有不少声音,担心这会令在项目范围以外的百年市集消失。市建局团队于是为市集的商贩及小贩摊档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市集的意见;亦特别成立项目保育咨询小组,邀请多位中西区区议员、历史学者、专家、项目居民以及贩商代表等担任成员,为保存市集特色及意义提供意见。当时小组的共识是「市集」应该以「街市湿货」和小贩摊档为主体。有见及此,市建局计划于发展项目内兴建鲜货零售中心,让售卖鲜货及湿货的商铺搬入营业,延续「市集」的意义。
作为香港开埠商业活动频繁的中环,是著名传统食店的发源地,我们在中、上环区不难找到如中式茶楼、粉面店、烧腊店、酱园店以及售卖沪菜的店铺。保育小组除了讨论如何保存发展项目毗连的市集外,亦留意到小区人士关心随着社会发展,老字号食店可能逐渐式微,担心日后有可能只会在历史书籍才找到他们的足迹。有见及此,市建局早2009年向城规会修订卑利街/嘉咸街发展项目的总纲发展蓝图时,已打算当卑利街/嘉咸街发展项目地盘B落成后,将平台零售大楼的地铺,给重建项目内及区内的传统行业或有地区特色的老字号店铺租用,让传统手艺得以承传。其后在2012/13年处理搬迁事宜期间,也就这个计划接触项目范围内部分有地区特色的老字号店铺。
日前因应这个鲜货零售中心落成启用,我走入「嘉咸市集」享受行「街」买嘢的乐趣,欣然见到这个传统市集仍旧熙来攘往,人声此起彼落,不少家庭主妇、在中环上班的女士、附近餐厅的厨师等,都在寻找不同食材,有传统的,也有时兴的,总之整个市集充满了朝气及活力。
经过结志街与卑利街交界大妹姐和二妹姐的摊档,我忍不住买了儿时爱吃的白糖糕,并向这两位在市集经营超过半个世纪的姊妹了解市集的故事和生活点滴。走进鲜货零售中心时,我也不忘向苏虾菜档的银姐和鲜鱼档郭太道谢,因为在中心正式启用之前,我曾到访并与各商贩闲谈,了解他们的经营情况,银姐和郭太便给我推介了营养价值高的小卷心菜和新鲜的挪威鲑鱼,就连我太太也称赞我这位「买餸初哥」弄来一顿新鲜味美、营养丰富的晚餐。
在蘇蝦菜檔買了銀姐推介的小捲心菜
我感谢商贩和市建局团队一起走过过去八年岁月的路程,花尽心思去努力经营及维系这个珍贵市集,延续行「街」买嘢的地区文化。行「街」买嘢的确是香港一个独特的地区文化,早在1840年代开始,华人聚居上、中、下市场一带(即现时中环街市及对上的山坡一带) (注一),有一个很大范围的市集,人们爱流连该处购买新鲜食品。随着香港经济起飞,中环的用地需求增多,市集要让路予城市发展。现在中区只剩下这个与中环商业区数街之隔的「嘉咸市集」。
团队和「嘉咸市集」的商贩并肩同行的旅程由2008年开始,除了组成重建项目保育咨询小组共商保育活化这个市集之外,在工程实施方面,我们也特别将项目分成三个地盘分期进行,以减低对市集营运带来的影响,团队特别引用成本较高的低嘈音打桩技术,又为受影响的摊档加建安全上盖。同事亦借机会为多个摊档安装独立电表,与小贩一同研发新摊档的设计及为重置摊文件的工程提供协助,以改善他们的经营环境。
我们明白到受项目影响的鲜货商贩与市集息息相关,于是在设计鲜货零售中心时,特别让它可以两面临街,让商贩可以在重建后继续以「街铺」形式经营。在工程进行期间,我们安排商贩在项目的其他地点营运,直至鲜货零售中心落成启用,以达到「无缝交接」的迁置效果。为让「行街买嘢」的市民更舒适,团队把鲜货零售中心附近原来狭窄的行人路扩阔,同时加设路旁泊车位,方便商贩上落货,改善人车争路的情况。
鲜货商贩在搬入鲜货零售中心前,同事悉心提供技术支持及协调,例如聘请专业顾问协助商贩预备新鲜粮食店牌照申请的图则和文件,并向有关政府部门跟进迁入鲜货零售中心的牌照申请事宜,更特别为每一间商户制作1比20的立体模型,让商户于入伙前更能了解实际环境,方便他们设计所需要的家具、器材、鱼缸摆设等。同事也因应个别商户的营运需要作出配合,例如为售卖新鲜海鱼的商户安置咸水喉管由上层上落货区直达下层铺位,省却每天运送咸水的辛劳,单单为解决咸水直达铺位的问题,市建局的同事便须要早上六时去观察和了解商铺的营运模式及需要,以便找出最佳的配合方法。「搬入鲜货零售中心前,每日清晨都要将停泊在结志街货车上的咸水运去卑利街斜路上嘅铺位,好似古人去打井水,一桶一桶的搬。而家市集有咸水入水口,喉管直接连接到我嘅铺头,以后唔驶再为咸水而苦恼!」鱼档郭太高兴地与我分享这些点滴,也赞赏市建局同事这份「以人为本」的精神。
我们明白到,附近项目地盘目前仍在进行工程,可能会为商户带来不便,其中少部分店铺可能因为位置问题,在鲜货零售中心开业初期,生意难免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在租金上作出优惠安排,折扣率最低是一折,帮助商户经营。
市建局的团队自2010年起为市集商贩推出多项推广活动,送出具市集特色的礼品,又派发现金券吸引更多顾客,除提升市集的人流和活力,亦表彰及「重建」「嘉咸市集」这个具地区特色的品牌。最近我们便刚开始为期三星期的推广活动,类似的推广活动已是第四次举办了。市建局内多个部门的同事都「落手落脚」,由商贩的纪念品设计、订购礼品、现金卷派发的流程,甚至是搬运礼品等,全程亲力亲为「一脚踢」,为的是全情投入与各商贩一同「搞旺」「嘉咸市集」,建立他们的品牌。
很開心見到在嘉咸市集經營果菜檔三十多載的華叔(左) 及華姐順利遷入鮮貨零售中心,旁為他們的兒子ANSON。
在「嘉咸市集」找到的不仅仅是新鲜的食材,还有浓厚的人情味。这份人情味不单只存留在商贩与顾客之间,而市建局团队和商贩也在过去八年建立了一份远超工作关系的情谊。在鲜货零售中心启用当天,商贩纷纷跟市建局同事,兴高采烈地在我们特意为个别商贩绘画的肖像画前留影签名,看得出这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从这个「嘉咸市集」保育活化工作,与商贩并肩同行的这八年当中,我期望商贩和广大市民,都能体会到市建局团队在执行这个重建项目之上,还建立了情谊及互相尊重的关系。卑利街/嘉咸街发展项目仍有两个地盘的工程于未来开展,我希望市民大众和商贩们能与市建局团队继续同行,支持我们的工作。
注一: 萧国健教授撰写之「中环卑利街与嘉咸街一带之发展:由市场至商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