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回70年前中环街市「钊记号」
已经有逾80年历史的中环街市大楼,自经市建局复修保育,重新开放以来,成为市民参观、购物的新地标,继续在中环与市民一起见证城市发展。大楼内具建筑特色和历史价值的定义特徵元素,包括建筑物的立面(外墙)、主楼梯、中庭、水磨石柱等,早已成为大家熟知的「打咭位」,吸引不少市民和中外游客专程到访,成为受欢迎的市区聚脚地。
除了依靠建筑自身具历史价值的特色吸引访客,市建局亦运用创新手法,多元活化中环街市;在著力保留街市的整体外观面貌以外,更特意修复上世纪30年代末设计的13个、涵盖售卖六类货品的街市档口, 部份留下供饶富本地特色的小店经营,重拾当日的买卖营销用途;其中一个鱼档则被保留用作展览,加入互动科技元素,「原汁原味」重现昔日鱼档的贩卖情景,延续城市历史。
创新科技重塑鱼档历史
现时在中环街市地下的「钊记号」鱼档,是市建局特意保留作展览用途的保育档口。这鱼档与其余五款经营猪肉、牛肉、家禽、鲜果、及蔬菜的档口一样,是由当时的工务司署(Public Works Department)负责设计,以「形随机能」(Form Follows Function)的理念,按不同种类货品的销售需要,设计档口台面及货架,每个档口都蕴藏实用细节,辅助贩卖活动。这设计理念使中环街市当时被视为最先进的街市,并奠定日后建成的现代街市原型,成为公众街市的典范。
当年的中环街市里,与「钊记号」一样设计的鱼档共有57个,全部设置於地下,方便处理售卖鲜鱼造成的积水衞生问题。鱼档旳设计,除了设有一张混凝土制的工作枱面外,在档铺后方还设有一列鱼缸,暂养活鱼,方便鲜活储存和售卖。
AI人工智能科技修复历史照片
不过,市建局接收中环街市时,大部份档口未能完整保存,档口的组件亦已残缺失修。为了还原鱼档本来的面貌,保育团队翻查了大量文献纪录和历史图片,以及访问历史专家,深入了解中环街市档口的运作情况及商贩生活,对照摊档的设计细节,以复修档口原貌。
过程中,团队需要研究摊档的结构和其组件细节,将结构较完整但来自不同鱼档的组件复修,才能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摊档,再作结构加固,重新扫上「上海批荡」饰面,才能回复鱼档的「清水档」面貌。
市建局团队深入研究档口的结构及组件细节,并将摊档结构加固,修复本来已有的「上海批荡」饰面。图为修复前(左)、后(右)对比。
为了让到访人士能进一步体会到昔日中环街市的贩卖氛围,市建局除了参考历史文献将鱼档保育复修,还委托了著名视觉及数码艺术家黄宏逹(Victor),以创新的AI人工智能科技,修复一张摄於1953年、鱼贩在中环街市贩卖情景的相片,作为活化保育鱼档的蓝本,以重塑旧日街市贩卖的情景。
当中使用的AI智能系统经过不断的深度训练,能够把原来残缺的黑白相片重新上色,并提高相片画质及清晰度,同时透过演算法,填补相片中本来难以辨认,或欠缺不全的影像内容,如一些文字等细节。
经过复修的相片,再次清晰地呈现50年代鱼档的设计,包括鱼缸、金属架、工作枱等内容,令现代人可跨越时空,透过经高度还原的图片,认识历史。 相片中鱼档的档名,就是「钊记号」,亦是市建局保育档口名字的由来。
50年代鱼档特色四大特色
1 |
正面顶部指示牌 |
2 |
指示牌下方金属架,主要用於挂鱼 |
3 |
摊档后方设有两个鱼缸和一个储水箱 |
4 |
水磨石装饰混凝土工作枱 |
5 |
工作枱的前沿特别设计了一条坑道,用於收集和排水到下方的排水槽中 |
从相片中可见,鱼档设计用尽摊档所有空间。鱼贩站在摊档中间,可同时兼顾劏鱼、存放活鱼、以及面向街坊「叫卖」等不同工作,体现当年中环街市「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这幅修复相片现置放於保育鱼档展出,让市民能够从中了解鱼档当时的面貌。
电影道具级别展品 呈现昔日鱼档面貌
然而,要重现昔日街市鱼档的贩卖氛围,还需要进一步添加布置。设计团队参考经修复的鱼档相片后,悉心加入各种细节,包括在水缸上方设置大木桶,以及在铁通上悬挂用作包装的咸水草,重塑昔日街市贩卖的情况及摆设。
不过,鱼档灵魂取决於鱼获是否「新鲜」。为了加强鱼档的真实感,市建局透过本身在数码电影界享负盛名的Victor,请来电影道具师及油画艺术家,为鱼档制作一系列电影道具级别、像真度极高的展品,当中包括摆放在鱼档台面供客人挑选及大塑胶桶内的「鲜鱼」,和用作保鲜的「碎冰」。
「鲜鱼」利用真鱼模具制成,再由人手逐条上色及加工,由鱼眼、鳞片、鱼身到鱼鳍均栩栩如生,细致地展现鱼鳞反光的视觉效果,立时为鱼档增添不少生气。
鱼档展示的鲜鱼模型达电影道具级别,栩栩如生像真度甚高。
互动投射重现「游水鱼」鲜蹦活跳的街市实况
要吸引参观者,「钊记号」亦加入了不同的互动元素,包括在复修了的水磨石水缸上,使用互动投射技术,设置屏幕,播放由上而下探视水缸的 3D 动画,模仿客人在鱼档选购活鱼的视觉。
身处鱼档中,随时会出现鱼跃地面的情况,街市真实情景此时活灵活现被模拟出来,旧日在街市精心选购食材做饭的画面亦随即而来。
展览布置加入具互动投射技术的装置并增设屏幕,模仿鱼档售鲜鱼的情景。
应用电影视觉特效 互动装置与虚拟档主自拍留念
为增添鱼档的趣味性,市建局更在内部举办徵募「钊记号」鱼档档主 2.0活动;经遴选后,由市建局规划及设计部员工陈洪兴(Tim)担任「钊记号」新一代档主 ,饰演「钊记号」鱼贩的孙儿,帮忙宣传中环街市的保育工作。
展览设计师在鱼档设置互动拍摄装置,运用电影视觉合成特效技术,将Tim在鱼档叫卖的片段,结合实时鱼档拍摄的影像,组成访客与「钊记号」新旧档主的「自拍」合照,为参观者留下有趣的回忆。
鱼档设置互动拍摄装置,参观者可以和「钊记号」新旧档主「自拍」,留下有趣回忆。
正如古物谘询委员会主席苏彰德所说:「人是活化历史建筑最重要的元素」,活化策略能成功吸引人,才是关键。市建局透过多元化的活化意念,增添中环街市的生命力。未来,中环街市将会继续有不同的演变和活动,将创新精神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