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故事
2021年12月21日
展望未来 三个市区更新周期
政府的《香港2030+》最终报告中提及私人单位的老化程度非常严竣,市区楼龄超过50年的私人住宅单位数目,将由2018年只有约198,000个,急增至2048年的854,000个,在未来30年增加4倍多。
迈向下一个10年、20年,市建局需应对人口及楼宇急速「双老化」的问题。市建局过去几年已在油麻地、旺角、深水埗、九龙城及港岛东等旧区的部分地区进行小区规划研究,涵盖250公顷土地,并将研究纳入「5R规划储备」,若这些「规划储备」进入「项目储备」阶段,市建局需动用超过一万亿元的流动资金才能完全重建项目,是市建局目前约500亿元总资产的20倍,市建局未来会因应不同的发展周期,进行市区重建工作。
市建局行政总监韦志成提出,在未来三个更新周期,要透过不同策略调低旧区密度,改善住屋空间∶
现时身处的第一周期,须重建严重失修的旧楼;鼓励至於状况较好的楼宇的业主维修,减轻重建压力;
第二周期,重点处理楼高20多层的旧楼,推动楼宇复修和预防性维修,延长寿命。「成也复修、败也复修」,达致市区更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三周期,当「有钱有地」,建立足够财政和土地储备后,便有充足资源将第一周期所兴建的楼宇进行「二次更新」,逐步降低市区楼宇的发展密度,达至政府最新「2030+」宜居规划标准的愿景,创造一个更优质和宜居的城市。
市建局在三个市区更新周期内,会将以往更新工作的「拆(清拆重建)、改(复修改造)、留(保育活化)」三大手段,逆转为「留」、「改」、「拆」,避免提早耗费庞大社会资源和土地,作重建发展,实现市区更新的愿景,降低稠密程度,创造宜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