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士任市區更新導賞員 退而不休發揮所長 跨代交流促進共融
Miu慶幸有機會參與導賞工作,並已把之視為其「第二事業」。
不少年長人士即使退休後仍希望重回職場,繼續貢獻社會。為了支援中高齡人士再就業,以及推動跨代共融文化,市建局去年首次招募有意再就業的退休人士擔任兼職導賞工作,向公眾推廣市建局的市區更新工作與使命。退休後重投工作的潘志忠(Emanuel)及吳妙儀(Miu),自去年年中起便駐於中環中心地下的市區更新探知館負責導賞工作,自言除了可繼續發揮所長外,還有意想不到的得著。
退休前從事旅遊業的Emanuel,於80年代便以導遊身份接待外國旅行團,客人多來自歐美。對於「帶團」,Emanuel自是有一番心得。「英國人嚴肅所以有時說話要幽默一點;美國人最愛發問,解答到問題他們會表示感謝;以色列人最喜歡數字,所以事前要做足功課掌握有關香港的數據資料……」簡單而言,就是要了解接待對象,投其所好。經歷過香港旅遊業最風光的日子,Emanuel後來退居幕後,在退休前一直協助香港旅遊發展局研發旅遊路線和產品。
Emanuel性格愛接觸人,退休後卻要留在家,經驗無用武之地,常常感覺若有所失。因此當他知悉市建局聘請退休人士當導賞員時,當下便決定申請,「我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做,很感激市建局給我們這些中高齡人士機會去發揮所長。」
加入市建局後,從以往接待遊客介紹香港,到今天為學生及公眾帶導賞團講解市區更新,Emanuel樂見其「講故佬」技能可再大派用場。例如當介紹不同的保育或活化項目時,他都能娓娓道來相關的歷史故事,為導賞團增添不少趣味。「介紹百子里公園時,我會說有關辛亥革命的故事,例如輔仁文社會長楊衢雲在結志街被暗殺的歷史;談到太子道西的保育活化項目時,又會說些關於戰前唐樓的故事和建築特色……」導賞團參加者有學生也有普通市民,Emanuel會視乎對象剪裁不同程度的資料,讓參加者更容易理解內容。
Emanuel(中)與參加市建局實習生計劃的大學生交換帶領導賞團技巧。
Emanuel 於 80 年代以導遊身份接待外國旅行團,客人多來自歐美。他後來退居幕後,退休前一直協助旅遊發展局研發旅遊路線。
本想繼續貢獻所長的Emanuel,重投工作後才發現原來自己也有得著。工作期間,Emanuel有機會與市建局實習生計劃的大學生一同合作,並就導賞技巧、尤其是如何與學生溝通方面交換意見。「大學生會告訴我年輕人的潮流喜好,我則會教他們年長一點人士的用語,例如『摩登』即modern、『花臣』乃源自英文fashion等等,這樣的互相學習過程很有趣。」原來兩代人不一定會有代溝,還可以共融學習。
至於另一位導賞員Miu,也異口同聲表示很開心能與年輕同學合作,「實習學生亦會從年輕人的角度向我們提供意見,如可多些透過提問的形式,引起年輕人的興趣,在互相交流過程中大家獲益良多。」Miu於退休前任職私人公司負責人的助理,長時間埋首在文件堆,形容工作千篇一律。如今慶幸有機會參與導賞工作,她已把之視為其「第二事業」,「以前工作是為生活,現在則可為興趣,做一些自己喜歡的工作,接觸更多不同背景的人,真正體現自己的價值。」
轉換新工作環境後,很多人在入職初期難免會遇到挑戰。Emanuel和Miu都不諱言,很多有關市區更新的知識並不是一時三刻可鯨吞得下。「甚麼是市區更新5R策略?要完成舊區重建必須經過甚麼程序?這些都是很專門的知識,要花一點功夫才能記下來。」為了協助兩位新成員儘早適應新工作環境,市建局亦為他們提供一連串的在職培訓,讓他們更好地掌握各種市區更新資訊。
能夠將市建局的工作理念與公眾分享,連繫社區,Emanuel和Miu俱覺得這份導賞工作十分有意義。然而除了在探知館內導賞外,Emanuel更期望未來可大展拳腳,當日後中環街市完成活化工程後,可連繫毗鄰的H6 CONET社區空間,以及卑利街 /嘉咸街項目和中西區一帶的活化保育項目等,為公眾提供滿載地區歷史特色的導賞體驗。
如果想聽聽Emanuel和Miu的導賞介紹,歡迎到市區更新探知館網站預約導賞服務:http://urec.org.hk/urec/about/。公眾人士可預約於逢星期五指定時段舉辦的導賞團,團體導賞團則於星期一至五指定時間舉行。
市區更新探知館
市區更新探知館自2009年啟用以來,為學生、社區團體和公眾人士提供有關香港市區更新的資訊,包括市區老化問題及市建局的使命與工作等。探知館座落於中環中心地下H6 CONET公共空間,館內設有舊區生活探索、展覽區、互動多媒體設施和交流區等,提供更多互動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資料,藉此啟發參觀者以多角度認識和思考市區更新不同議題。
所有參觀時段必須預約。
導賞時段:
星期一至星期五(公眾假期除外)上午10時至中午12時及下午3時至下午5時
自助語音導賞時段:
星期一至星期五(公眾假期除外)中午12時30分至下午2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