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業主購買力 協助重置較佳居所
自今個月初九龍城區三個重建項目的收購建議發出後,市建局同事在過去兩個星期,馬不停蹄地舉行了24場簡介會,向這三個項目的物業業主和租戶解釋有關收購建議和租客安置及特惠津貼等相關政策。簡介會是市建局與居民接觸的其中一個重要橋樑,除了向居民提供資訊外,我們亦透過簡介會了解業主對收購建議的反應,以及回應業主/租客所關注的問題。我知悉業主對這個市建局歷來最高的收購建議呎價15,383元,反應十分正面,有業主更在接到收購信件後在短時間內回覆我們表示接受有關的收購建議。市建局發出收購建議至今約兩個星期,截止星期五已有229名業主回覆接受。
但另一邊廂,亦有自住物業業主向我們表示,即使市建局以破紀錄的收購建議呎價向他們提出收購,在樓價不斷攀升的情況下,擔心無法買到心儀的重置單位。我想藉此機會在這裏闡釋一下市建局收購政策的原意。這三個九龍城區的重建項目包括庇利街/榮光街(KC-009)、鴻福街/啟明街(KC-011)及榮光街(KC-012)內的樓宇,屬六至九層高而樓齡全部已超過50年,部份甚至高達60年,並普遍出現失修狀況。市建局根據現行的收購準則,以類似地區七年樓齡的「假設重置單位呎價」作為計算基礎,向在重建項目內的住宅自住業主提供一筆包括物業市值和自置居所津貼的現金補償,目的是讓他們有較佳的經濟能力,按不同的需要,購買一個比現時居所環境和設施較好的重置單位,而不用再住在面對石屎剝落、漏水又沒有升降機的五、六十年的舊樓內。
市建局在過去一年於九龍城區開展了六個重建項目,涉及約1,800個業權。
以三個九龍城重建項目為例,如部份住宅自住業主計劃在區內重置居所,可以有不同選擇,例如一些備有較新設施配套而樓齡約10多年的大型屋苑,根據土地註冊署6月份的成交紀錄,這些屋苑單位以實用面積計算的成交呎價一般約14,500元至15,500元;區內亦有一些樓齡稍高約20多年但呎價略低的屋苑,成交的實用面積呎價約 13,500至15,000元。
受影響的住宅自住業主還有另外兩個選擇,第一個是選擇購買市建局於2018年1月開售的市建局煥然壹居「樓換樓」單位。煥然壹居屬全新樓宇,位處正迅速發展的九龍東啟德發展區,備有住戶設施配套及有系統的物業管理,樓宇狀況和質素遠超於重建項目內的物業。市建局早前公布煥然壹居全數138個「樓換樓」單位的價單,實用面積呎價由最低14,073元至最高的18,437元。我欣然知悉三個九龍城重建項目當中,已有5名自住業主接受了市建局收購建議,並表示有意選擇購買煥然壹居的「樓換樓」單位。
而第二個選擇是購買日後在重建項目原址興建的任何一個新發展項目內的「樓換樓」單,自住業主可以用一個與收購價相若的實用面積固定呎價15,772元,選擇「樓換樓」單位。
每個人對住屋條件的需求各有不同,面對市場上不同的選擇,業主須按自己的需要作選擇,當中無可避免會有些取捨。就如部分長者自住業主向我們表示,他們住在沒有升降機的舊樓,每天出入需要上落多層樓梯,身體狀況已應付不來,所以選擇重置居所會著重樓宇的設施,方便日常起居;至於那些家庭人數較多的住戶,對居住面積有一定的需要,因此他們可能選擇樓齡較高但呎價相對較低的屋苑。
至於項目內一些出租或空置的住宅物業,一般都是由投資者擁有,由於業主本身並不是居住在物業內,故此沒有重置居所以改善居住環境的逼切性。基於這個前提,在目前政策下,出租住宅物業的業主,他們獲得物業市值以外的津貼額會較自住業主所獲得的自置居所津貼為低;再者,有別於私人發展商重建項目只進行純物業收購,法例上並無要求要對租客作出補償或安置;而市建局在完成收購非自住的出租住宅物業後,亦會照顧居住在單位內符合資格的租客,安排編配安置或提供現金特惠津貼。由此可見,市建局提供的收購補償及安置安排的宗旨,是以協助一群真正居住在重建範圍內的居民,藉此機會幫助他們轉到比現時樓宇狀況和設施較佳的居所,改善生活。
現時距離三個九龍城重建項目的收購建議屆滿期限尚有約40日,我期望有更多業主接受市建局的收購建議,使到他們或其租客可以告別惡劣的樓宇狀況和居住環境,開展更美好的生活。他們如有任何問題,可到我們位於崇安街陽光廣場的地區辦事處向市建局的同事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