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主流意見為本 深化中環街市營運方向
市建局於去年10月獲政府批出中環街市用地,為期21年,以便市建局保育和活化中環街市大樓。隨後市建局啟動結構加固及保育建築等工程,亦相繼展開擬備營運模式的工作。近日我特意回顧了在2009年至2011年間,市建局透過廣泛公眾參與活動的歷程,及所得出對項目營運及使用的主流意見,公眾期望中環街市,能為社會提供大眾化的文化和零售設施,同時可以靈活運用空間,成為一個多元、有個性及綠化的設施。
行政長官在2009年施政報告,把中環街市大樓交予市建局,進行保育活化,有關的決定當時得到社會普遍支持。市建局為實踐與民共議,成立一個有廣泛社會人士參與的社區諮詢委員會,其成員包括中西區區議員、社區領袖、政府代表及專家,就中環街市如何達致「保育」及「活化」兩大課題,以廣泛並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社區參與活動。而就保育大樓的方向,亦得到中西區區議會及專業團體的支持,符合公眾對保育城市歷史建築的願景。因此,對於最近有意見認為應該清拆中環街市大樓,將用地改作其他用途,我則認為保育活化中環街市大樓早於2009年已被確立並得到支持,市建局及社會大眾必須尊重,不可因為不同時間出現的另類意見,令原先的決定和原則有所偏廢。
至於活化後中環街市大樓的用途和營運方向,市建局亦有系統地收集公眾意見,一步步建立共識。公眾參與過程分成兩個階段,首先,市建局於2010年2月展開第一階段的公眾意見調查,委托一間獨立調查機構,以問卷調查方式訪問超過6,000名公眾人士,收集公眾對中環街市未來用途和設計理念的看法。為加強調查的代表性,調查地點不限於中環街市附近地方,還分佈港島區、九龍及新界各區,並大致因應整體香港人口的年齡及性別分佈進行抽樣。第一輪公眾意見調查結果顯示,逾八成受訪者初步支持活化後的中環街市引入大眾化及具本土特色的食肆;並認同可改變建築物內部間隔,靈活運用內部空間;而同時需要尊重建築物原本的設計外觀。
為了將初步收集得到的意見,進一步整合及歸納,成為日後營運方針,市建局先後舉辦了兩次工作坊,分別邀請了專業團體和公眾人士,更深入地匯集公眾對中環街市活化項目在規劃、設計和營運上的主流意見;其後亦於2011年4月至5月,在全港五個地區,以設計概念舉行巡迴展覽,與社區人士交流。調查機構在巡迴展覽中同時進行另一次獨立問卷調查,成功訪問超過4,000名市民,更深入了解公眾意見,作為制定邀請最終設計團隊招標的要求。
最後,公眾對項目的不同意見經歸納並確立成為主流意見,當中亦包括認為市建局應積極參與日後中環街市項目的租戶管理及挑選工作,以確保日後中環街市能提供大眾化的商品及服務,不要高價名店及太商業化,但營運上長遠需達到收支平衡。整個公眾參與和歸納主流意見的過程,市建局亦透過不同途徑,適時向公眾匯報進度和結果,包括在中環街市的網頁詳列兩輪集合了過萬名市民的公眾意見調查結果、兩個公眾和專業團體諮詢工作坊的報告,以及經多項公眾參與活動後確立的主流意見;其後,市建局亦將這些資料,與中環街市大樓的勘察報告、建築特徵元素研究和大樓的歷史背景等資料,於2013年5月結集成書,總結整個公眾參與活動的過程和結果。
由此可見,關於公眾對營運中環街市的主流意見,是通過有系統的意見調查、綜合了超過一萬名來自社會各階層人士的意見,經研究分析而成,既反映出中環的打工仔心聲,也聽取了其他地區市民的看法;再加上專業團體和學術機構在不同專業範疇作出深入討論和建議,令主流意見更具代表性,其基礎既廣且深。期間,市建局亦參照政府為公眾諮詢活動擬訂的指導原則1,在項目最初階段便展開諮詢工作,為所有持份者提供詳盡資料,給予足夠時間表達意見,而社區諮詢委員會協助全程監督及指導整個諮詢過程。對於這經過公開、透明及廣泛諮詢而達致的主流意見,我們必須予以肯定,並以此為落實中環街市未來用途的藍本。
中環街市活化項目的發展歷經數載,社會狀況已有所轉變,因此,我們必須在依據從主流意見得到的營運方針和指引這基礎上,收集社會不同階層人士的意見,將屬方向性指引的主流意見,持續深化並制定具體落實細節,因時制宜,跟上時代,才可滿足社會的期望,以至讓日後中環街市活化後的營運,能配合當時市民的需求。
由於原先的主流意見屬於方向性及高層次的指引,在落實成營運細節的過程中,了解社會脈搏、與時並進,是不可或缺的工作。正因如此,為了就有關細節更能充分反映公眾的意願,令中環街市的招標及營運模式的擬備工作能更完善,市建局在去年聘請了畢馬威作為顧問,在原先歸納出的主流意見基礎下,研究及深化相關的營運安排及細則,並根據公眾參與所得的指引,擬訂大樓的營運方式、招標安排、主要合約條款、食品及服務種類、商戶組合策略及評審準則等,然後向市建局提交建議方案。
顧問工作於早前經已展開,先後接觸了涵蓋不同界別,包括經營飲食、文化藝術零售、物業管理及租務事宜等多個範疇的業界代表;同時亦主動和地區團體以及青年組織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將方向深化為具體細節。例如主流意見提出中環街市應提供「大眾化」的飲食設施,顧問收到的進一步意見則有不同的演繹,包括營辦美食廣場,或提供有特色的地道美食。故此,對於應該引入售賣廉價套餐的連鎖食肆,抑或是出售具本土特色食品的食店,不同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又例如主流意見期望大樓空間應靈活運用及保持活力,包括設立24小時開放的活動區域,但就具體用途的公眾建議則五花八門,有人提倡設24小時可供市民做運動的地方,亦有人提出可設供書迷通宵打書釘的全天候書店,甚至日夜無休的零售超市等等,各有不同說法。因此,顧問在完成相關的意見研究後,便會加以整理及深化,剔除不符合公眾對中環街市項目主流意見基礎的選項後,設計出最合適的招標及營運安排。
由於中環街市活化項目日後將涉及長達21年的營運,因此其營運模式必須靈活,才可以照顧到在這段長時間內,項目用途可以隨著社會演變而在不同階段作適時的轉變,配合社會的需要。距離中環街市啟用的預計時間尚有大約四年,市建局將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審慎考慮顧問稍後提交的營運模式建議方案;我們也會保持開放及持續聆聽社會聲音的態度,與日後的營運者和市民一起,共同落實活化後中環街市的營運計劃。
中環街市保育活化的整個工作雖然漫長,但每一步都與不同的持分者,包括中西區區議會,並肩同行,研究出來的方案是以廣泛而堅實的市民意見作為基礎。我期望社會大眾都予以尊重,勿輕言改弦易轍,推倒重來。將中環街市的保育活化工作盡早完成,給市民享用一個具活力、綠化的中環新地標,相信是廣大市民所樂見、所期盼的。
1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公眾諮詢工作的指引 (http://www.legco.gov.hk/yr03-04/chinese/panels/ca/papers/ca1117cb2-337-2c.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