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行政总监网志《挚诚.志成》

尊重主流意见为本 深化中环街市营运方向

市建局于去年10月获政府批出中环街市用地,为期21年,以便市建局保育和活化中环街市大楼。随后市建局启动结构加固及保育建筑等工程,亦相继展开拟备营运模式的工作。近日我特意回顾了在2009年至2011年间,市建局透过广泛公众参与活动的历程,及所得出对项目营运及使用的主流意见,公众期望中环街市,能为社会提供大众化的文化和零售设施,同时可以灵活运用空间,成为一个多元、有个性及绿化的设施。

行政长官在2009年施政报告,把中环街市大楼交予市建局,进行保育活化,有关的决定当时得到社会普遍支持。市建局为实践与民共议,成立一个有广泛社会人士参与的小区咨询委员会,其成员包括中西区区议员、小区领袖、政府代表及专家,就中环街市如何达致「保育」及「活化」两大课题,以广泛并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小区参与活动。而就保育大楼的方向,亦得到中西区区议会及专业团体的支持,符合公众对保育城市历史建筑的愿景。因此,对于最近有意见认为应该清拆中环街市大楼,将用地改作其他用途,我则认为保育活化中环街市大楼早于2009年已被确立并得到支持,市建局及社会大众必须尊重,不可因为不同时间出现的另类意见,令原先的决定和原则有所偏废。

至于活化后中环街市大楼的用途和营运方向,市建局亦有系统地收集公众意见,一步步建立共识。公众参与过程分成两个阶段,首先,市建局于2010年2月展开第一阶段的公众意见调查,委托一间独立调查机构,以问卷调查方式访问超过6,000名公众人士,收集公众对中环街市未来用途和设计理念的看法。为加强调查的代表性,调查地点不限于中环街市附近地方,还分布港岛区、九龙及新界各区,并大致因应整体香港人口的年龄及性别分布进行抽样。第一轮公众意见调查结果显示,逾八成受访者初步支持活化后的中环街市引入大众化及具本土特色的食肆;并认同可改变建筑物内部间隔,灵活运用内部空间;而同时需要尊重建筑物原本的设计外观。

为了将初步收集得到的意见,进一步整合及归纳,成为日后营运方针,市建局先后举办了两次工作坊,分别邀请了专业团体和公众人士,更深入地汇集公众对中环街市活化项目在规划、设计和营运上的主流意见;其后亦于2011年4月至5月,在全港五个地区,以设计概念举行巡回展览,与小区人士交流。调查机构在巡回展览中同时进行另一次独立问卷调查,成功访问超过4,000名市民,更深入了解公众意见,作为制定邀请最终设计团队招标的要求。

最后,公众对项目的不同意见经归纳并确立成为主流意见,当中亦包括认为市建局应积极参与日后中环街市项目的租户管理及挑选工作,以确保日后中环街市能提供大众化的商品及服务,不要高价名店及太商业化,但营运上长远需达到收支平衡。整个公众参与和归纳主流意见的过程,市建局亦透过不同途径,适时向公众汇报进度和结果,包括在中环街市的网页详列两轮集合了过万名市民的公众意见调查结果、两个公众和专业团体咨询工作坊的报告,以及经多项公众参与活动后确立的主流意见;其后,市建局亦将这些资料,与中环街市大楼的勘察报告、建筑特征元素研究和大楼的历史背景等资料,于2013年5月结集成书,总结整个公众参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由此可见,关于公众对营运中环街市的主流意见,是通过有系统的意见调查、综合了超过一万名来自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意见,经研究分析而成,既反映出中环的打工仔心声,也听取了其他地区市民的看法;再加上专业团体和学术机构在不同专业范畴作出深入讨论和建议,令主流意见更具代表性,其基础既广且深。期间,市建局亦参照政府为公众咨询活动拟订的指导原则1,在项目最初阶段便展开咨询工作,为所有持份者提供详尽数据,给予足够时间表达意见,而小区咨询委员会协助全程监督及指导整个咨询过程。对于这经过公开、透明及广泛咨询而达致的主流意见,我们必须予以肯定,并以此为落实中环街市未来用途的蓝本。

中环街市活化项目的发展历经数载,社会状况已有所转变,因此,我们必须在依据从主流意见得到的营运方针和指引这基础上,收集社会不同阶层人士的意见,将属方向性指引的主流意见,持续深化并制定具体落实细节,因时制宜,跟上时代,才可满足社会的期望,以至让日后中环街市活化后的营运,能配合当时市民的需求。

由于原先的主流意见属于方向性及高层次的指引,在落实成营运细节的过程中,了解社会脉搏、与时并进,是不可或缺的工作。正因如此,为了就有关细节更能充分反映公众的意愿,令中环街市的招标及营运模式的拟备工作能更完善,市建局在去年聘请了毕马威作为顾问,在原先归纳出的主流意见基础下,研究及深化相关的营运安排及细则,并根据公众参与所得的指引,拟订大楼的营运方式、招标安排、主要合约条款、食品及服务种类、商户组合策略及评审准则等,然后向市建局提交建议方案。

顾问工作于早前经已展开,先后接触了涵盖不同界别,包括经营饮食、文化艺术零售、物业管理及租务事宜等多个范畴的业界代表;同时亦主动和地区团体以及青年组织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将方向深化为具体细节。例如主流意见提出中环街市应提供「大众化」的饮食设施,顾问收到的进一步意见则有不同的演绎,包括营办美食广场,或提供有特色的地道美食。故此,对于应该引入售卖廉价套餐的连锁食肆,抑或是出售具本土特色食品的食店,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又例如主流意见期望大楼空间应灵活运用及保持活力,包括设立24小时开放的活动区域,但就具体用途的公众建议则五花八门,有人提倡设24小时可供市民做运动的地方,亦有人提出可设供书迷通宵打书钉的全天候书店,甚至日夜无休的零售超市等等,各有不同说法。因此,顾问在完成相关的意见研究后,便会加以整理及深化,剔除不符合公众对中环街市项目主流意见基础的选项后,设计出最合适的招标及营运安排。 

由于中环街市活化项目日后将涉及长达21年的营运,因此其营运模式必须灵活,才可以照顾到在这段长时间内,项目用途可以随着社会演变而在不同阶段作适时的转变,配合社会的需要。距离中环街市启用的预计时间尚有大约四年,市建局将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审慎考虑顾问稍后提交的营运模式建议方案;我们也会保持开放及持续聆听社会声音的态度,与日后的营运者和市民一起,共同落实活化后中环街市的营运计划。

中环街市保育活化的整个工作虽然漫长,但每一步都与不同的持分者,包括中西区区议会,并肩同行,研究出来的方案是以广泛而坚实的市民意见作为基础。我期望社会大众都予以尊重,勿轻言改弦易辙,推倒重来。将中环街市的保育活化工作尽早完成,给市民享用一个具活力、绿化的中环新地标,相信是广大市民所乐见、所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