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与地区组织 推广楼宇复修文化
市区重建局(市建局)鼓励业主自愿进行楼宇复修工程,工作进度理想,至今已经有一百四十多幢楼宇参与计划,令超过一万二千户家庭受惠,而且数目还在不断增加。
市建局高级经理邓堃霖说:「市建局在两年前以试验形式推出楼宇复修计划时,外间人士初期大都抱怀疑态度,认为市建局提供百分之十的物料资助只是『出豉油』,难以鼓励业主『出鸡』。」
市建局凭着实践经验,不断改良计划的细节,以及推出配套措施,例如鼓励银行为复修楼宇提供优惠的按揭贷款计划,以及资助复修楼宇购买第三者保险等,令到更多旧楼业主动参与复修工程。现时的资助额上限,亦已增加至工程总开支的百分之二十,或每户三千元。
「市建局提供的物料资助对业主固然重要,不过同样重要的,是市建局派出本身的专业人士,为业主提供意见,调和业主之间的争议。」邓堃霖说。
为了鼓励更多楼宇参与市建局的楼宇复修计划,市建局在去年开始委托地区的非政府团体,在五大服务区内(大角咀/ 旺角、深水埗、油麻地、湾仔及中西区)协助推广楼宇复修文化。透过家访、街头展览、简布会等机会,至今已接触逾四千人次。成功协助十七幢大厦成立业主立案法团,以及转介十三幢大厦参与复修计划。
旺角陈庆社会服务中心是其中一家协助市建局,推广楼宇复修工作的社会服务机构。大角咀家庆楼一期不久前便因为陈庆中心的转介,参与了市建局的复修计划。
家庆楼楼龄逾四十年,但直至去年才正式成立业主立案法团。家庆楼一期业主立案法团委员黄监辉表示,大厦以前只有互助委员会。数年前大厦业主已经收到屋宇署的维修令,但无奈乏人统筹,以致迟迟未能展开维修工程。
「此外,大厦内六成的业主都是年老长者,要筹措一笔维修经费,并非易事。加上无人愿意主动牵头,结果一拖再拖。」他说。
直至去年,陈庆中心的社工谭建元接触大厦业主,推介市建局的楼宇复修资助计划,并游说他们成立业主立案法团。
黄先生说:「家庆楼许多公共地方的墙身都有剥落现象,对住户构成潜在危险,加上电线从未更换,以致居民担惊受怕,不知火神何时会光顾。」
他表示:「在未成立法团之前,大厦业主互不往还,彼此并不熟络,但成立法团後,透过大厦维修工程,大家的接触多了,见面时都会互相问候。楼宇复修不但可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物业价值,更加可以复修邻里关系。」
现时家庆楼的复修工程已经开展,主要包括外墙、电线及排污渠等改善工程,费用约为一百一十万元。市建局的物料资助包括内、外墙油漆及排污渠管。此外,市建局的专责职员更从旁提供专业意见,以及对经济有困难的业主提供一万元的复修资助。
黄监辉说:「业主都希望工程可以在农历新年前峻工,共庆新岁。」
谭建元表示,大角咀的旧楼群中,大都没有成立业主立案法团,主要原因是业主一般对成立法团,抱有介心及存有误解,以为会花费大量金钱,更须负上法律责任。
他说:「其次,是大部份业主都不在楼宇内居住,要联络他们,往往花上许多时间。一般来说,由成功接触个别业主到成立法团,都需要半年时间以上。」
他说,家庆楼所需时间更长,差不多花了一整年时间,才成立了法团。迄今,陈庆服务中心已先後在大角咀区,协助了六幢旧楼业主,成立法团,并成功转介区内十一幢楼宇,参加了市建局的楼宇复修计划。
邓堃霖说:「市建局自推出复修资助及贷款计划以来,反应理想。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幢大厦,涉及超过一万二千户家庭,参加了该两项计划。总工程开支约为三亿元。市建局的资助额约为四千五百万元。在大角咀区来说,已经有十八幢楼宇参加了计划,其中九幢的复修工程已经完成。」
他续称,「非政府机构熟悉地区情况,外展工作经验丰富,对推广楼宇复修文化及教育居民认识楼宇管理,扮演重要的角 色。透过不同的地区活动和他们原有的地区网络,非政府机构将我们的讯息传递到区内的居民,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裨益。」除了陈庆中心之外,其余四个非政府 机构是圣雅各福群会、安荣社会服服中心、民协社会服务中心、民建联油尖旺支部。市建局资助的三支社工队,亦有协助推广楼宇复修的工作。
楼宇复修是市建局推动市区更新工作的四大业务策略之一;其余三大策略为重建发展、文物保育及旧区活化。市建局希望透过综合运用这些策略,从而产生协同效应,加速市区更新的步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