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跨越市区重建的两座山
市区重建局行政总监林中麟表示,旧区老化问题严重,市区重建工作不能单靠政府和市区重建局。他希望市民齐心协力,改变对拆楼重建和楼宇维修的态度,一起跨越阻碍市区重建的「两座大山」。
林中麟今日在香港电台的「香港家书」节目中解释说:「第一座大山,是许多旧区居民对市建局所谓「派钱收楼」的做法,普遍存有过高甚至不切实际的期望,将改善居住环境的责任完全放在市建局及政府身上,而他们唯一要做的便是等市建局尽快上门派钱收购。」
林先生表示:自年初上任以来,他不断收到旧区居民的要求,催促市建局和政府加快收购他们的旧楼。
「但是,我们始终需要面对现实,需求无限,资源有限。市建局、将来的房屋协会,加上整个政府,都不会有能力令数以万计旧楼的业主,在未来的日子里全部变成拥有七年楼龄的楼宇业主。」
他指出,很多市民都远远低估了旧区残破问题的严重性和清拆重建所涉及的问题。根据政府的估计,市区内楼龄超过三十年的大厦,有九千三百幢,而且在未来十年内,更会增加一半。
他说:「假如我们要将九千三百幢大厦全部清拆重建,所需的费用会是天文数字,而搬迁居民所涉及的各项复杂问题,是整个社会无论是现在或将来都难以应付的。」
至於面前的第二座大山,林先生说是很多市民都持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市区重建一定是将旧楼全部清拆,然後整个地盘重新发展。在目前经济环境下,这种观念是实在不切实际的。
林先生认为拆卸重建可能只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而不一定是最佳的选择。
要跨越这两座意识形态的大山,林先生认为作为业主和住客的,必须要对自己的物业和居住环境的责任有所承担,而并非将问题全部推向市建局、政府和其他纳税人身上。
其次,我们应该放持开放态度,探索除了拆建以外其他更好的方法。
因应以上的问题,市建局的策略是提出四大方向,即所谓4R:包括原有的重建发展(Redevelopment)、加上楼宇复修(Rehabilitation)、更新社区(Revitalisation)和保存文物(Preservation)。
他说:「简单来说,是要将市区重建的观念,逐步扩展到用复修、更新和保育的方法,使一个老化的社区再度恢复活力,重现生机,增进商机,而不是盲目地使用铲土机政策,将每一幢楼宇都清拆重建。」
他说,放眼香港以外,近如广州的上下九路、上海的虹桥区、新加坡的牛车水区,远如欧洲的柏林、伦敦、巴黎、美国的三藩市和波士顿,它们都有很多保留原貌和风格,复修更新的成功例子。
他说,在未来的日子里,市建局除了继续固有的重建发展工作,尤其土发所公布的二十五个项目之外,亦会按部就班地推动在复修、更新和保育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