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行政总监网志《挚诚.志成》

加快建设与提升住屋水平兼备 以创新思维落实过渡房屋项目

在刚过去的星期二,仁爱堂在元朗洪水桥推展和营办的过渡房屋项目—「仁爱居」举行动土仪式。这个项目是市建局首个参与规划设计的过渡性房屋项目,为仁爱堂提供专业意见、技术支援和项目管理服务。项目落成后将提供410个过渡房屋单位,预计在明年入伙,协助已轮候公屋超过3年的基层市民,在获编配单位前改善居住环境。

市建局在致力履行市区更新任务的同时,在力之所及下,亦配合政府的房屋政策措施,包括行政长官在《2019年施政报告》中,邀请市建局为营办过渡房屋项目的民间团体提供专业意见和项目管理支援。市建局在2020年通过向位於洪水桥的仁爱堂项目和打鼓岭的博爱医院项目提供顾问服务,两个项目合共可提供约1,000个过渡房屋单位。

由於两个项目皆涉及修订该区的规划大纲图,市建局向相关团体免费提供规划设计的专业意见,重新规划项目范围内土地和进行相关的技术评估。经过约两年的规划程序,两个项目已获得城规会批准。

完成规划程序后,仁爱堂邀请市建局进一步参与其洪水桥项目的详细设计以及建造期间的项目管理工作。我感谢仁爱堂对市建局工作的肯定和信任,我期待与仁爱堂通力合作,加快兴建这批过渡房屋单位,让项目尽早完工,编配给有需要的基层住户入住。

我们明白加快建造过渡房屋单位的重要,亦认为改善住户住屋水平和生活质素亦必须兼备。为此,团队发挥工程创新,应用科技,从优化楼宇布局、提升单位采光及通风,以至增加社区空间和绿化面积等配套设施,多方面提升住户的居住环境。

提升单位质素的工作并没有牺牲生产效率和建造时间;相反,我们优化整个建筑工序入手,压缩流程,争取这个项目最快在一年内完工。

web photo「仁爱居」是市建局首个参与规划设计的过渡性房屋项目,落成后将提供410过渡房屋单位,市建局正争取项目在一年内完工。

「组装合方法兴建单位   存在工程挑战

为加快完成兴建过渡房屋单位,这项目采用「组装合成」这已在同类型项目应用的建筑技术,以「先装后嵌」的概念,将单位的建造工序从地盘转移至厂房,让承建商可以在地盘平整及地基工程进行期间,同步於厂房内建造组件,让两项工序并行推进,缩短整体建筑时间,亦减少建筑废料,更为环保;与此同时, 改善工作环境及工地安全,并减低因受天气影响造成的延迟,提升工程效率。

「组装合成」技术有兴建速度快、具成本效益等优点,不过在单位设计、审批和建造效率等涉及三方面的挑战:

1.     在现行运输法规下,车辆运送组装单位的阔度上限为2.5米,扣除墙身厚度,令过渡房屋单位的内部实际阔度大约只有2.1米。若要组合一个三人单位,甚至需要使用多於一个以上的组件才能组装合成,增加施工时间,布局设计限制亦较高;
2.     现时香港未有「组装合成」房屋的通用设计标准,营办团体需要为每个项目个别设计一套涵盖单位面积、房间布局、厨房和洗手间配置以至管线接驳的整全建筑方案;此外,亦要满足通风、采光、消防和排污等多项相关法规的技术要求,相关工序和审批工作需时较长;
3.     现时部分位於新界的过渡房屋选址,其原本的土地规划并非用作住宅用途,周边缺乏如公园、社区设施及交通等基本生活设施。团体规划项目时,如何为居民提供各类基本生活配套设施有一定困难。

运用创新设计   突破工程限制

市建局团队凭藉在推展市区更新项目累积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致力应用更灵活和创新的建筑方案,革新「组装合成」模式下过渡房屋的设计及建筑方案,突破工程限制。

传统的过渡房屋一般采用「直向型」布局设计,每层单位紧密并排而成,大门和窗户一般设在长型组件的两端,两者距离较远,而可以设置窗户的空间亦有限,令日照的光线只可以照射到单位内局部空间;有关布局设计亦不利通风,部份单位甚至需要采用「黑厕」(没有窗户的洗手间)的设计。

针对上述问题,市建局团队以创新思维,将组件改以「横向型」布局,尽用墙身空间设置窗户,增加窗户的总面积。以一个实用面积约250平方尺的三人单位为例,「横向型」单位的总窗户面积达到约50平方尺,是「直向型」单位窗户面积的3倍。这种设计亦大幅缩短单位由大门至窗户的距离,有利阳光照射到单位不同地方,加强采光;增加窗户数目还有助加强天然通风,让住户在酷热天气下也会感到较通爽,减低开启冷气的需要,节省电费开支。

web photo web photo

市建局改以「横向型」单位设计,尽用墙身空间设置窗户,增加单位采光度。

此外,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团队进一步优化「横向型」单位布局,包括:

1.     在运输署批准下,应用较阔的货柜以运送单位阔度达2.8米的组件,以便参照一般公屋的规格,将扣除墙身厚度后单位的内笼阔度提升至约2.5米,方便放置家俱,提升居住的舒适度;
2.     一人至三人单位均会设置围封式厨房(俗称「梗厨),毋需安装烟雾感应器及消防花洒头等消防装备,除减低建筑成本外,更省却安装及消防验收时间,加快建造;「梗厨」亦有加强阻隔油烟的效果和减低出现家居意外的风险;
3.     因应单位的窗户数目增加,可以提供有窗户的「光厕」,相对配置「黑厕」而要安装额外的机械式抽风系统为厕所换气,同样有减低成本、节省施工时间的优点;「光厕」亦可以加强通风,并引进阳光照射,减低滋生细菌和病毒传播的风险,充份实践过渡房屋提升居民的住屋环境这项工作目标。

web photo洪水桥过渡房屋单位四正,设有「梗厨」及「光厕」,改善住户居住环境和提升生活质素。

压缩建和审批工序   最快一年内完工

为了达致加快建造的目标,我们亦提前在规划阶段展开项目的详细设计,针对楼宇和配套设施,制定详细工程方案和施工图则,提交予政府审批。我感谢政府为过渡房屋项目所设立的专责小组,为项目提供一站式统筹支援,协助我们和仁爱堂的项目团队,与屋宇署地政总署、运输署和消防处等部门讨论,以加快取得批准。我们预计结合上述各项压缩流程的工序,可以让这个项目最快在12个月内完工,较一般规模相近的过渡房屋项目快一至两个月。

此外,承建商亦研究加快将单位的组件从内地厂房运送到港,并与政府商讨,分配合适的非繁忙时段使用路面,提升运送效率,以缩短组装流程。

加入智慧元素  提升配套设施

除了优化单位设计、加快工程效率,我们更兼顾居民生活质素,在项目的细部设计上,尽量照顾住户的生活需要。我们特意为项目加入不同的智慧元素,例如在楼宇的天面髹上由城市大学学者合作研发的制冷涂层,这种涂层能够提高反射太阳辐射的效能,为建筑物带来降温的效果,让顶层单位的室温相对室外可以下降3至5度。此外,团队亦在项目内的公共走廊增设多部吹风机,加强空气流通;及在排水管的天台排气口安装由市建局资助珠海学院专家团队研发的紫外光消毒杀菌装置,保障住户健康。

至於配套设施方面,我们亦善用楼宇之间的地面空间,设计多元化的绿化、休憩设施,例如儿童游乐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枱、以及在休憩场地提供WI-FI服务,供居民享用。因应营办机构将为项目内的基层家庭提供的社区支援服务,例如就业辅助、托儿和食物援助等,工程团队亦积极配合,在合适位置设置一个面积约50平方米的多用途活动室、共享雪柜及食品存放区,以至提供区内职位空缺资料的布告板等,促进建立一个关爱、互助、共融的小社区。

政府已经为长远的房屋供应觅得所需要的土地,不过土地开发和建屋需时,在未来数年住屋供应仍然紧张期间,过渡房屋将发挥解决基层市民住屋燃眉之急这重要作用。

我乐见过渡房屋项目充份结合官、商、民三方力量,改善基层家庭的居住环境,市建局将运用自身的工程经验,发挥专业所长,不单让更多有需要的市民,早日入住更优质的居所,亦为参与过渡房屋项目的工程业界起示范作用,令项目既提速亦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