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行政总监网志《挚诚.志成》

「官、商、民」同心抗疫 市建局下月推「健康码」第二版

政府推出的感染风险通知流动应用程式「安心出行」(LeaveHomeSafe)在上周一供市民下载。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市建局支持政府善用科技,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并同日在辖下的办事处、公众设施及持有物业共43个处所,张贴「安心出行」场所二维码,帮助市民记录出行的地点和时间、接收风险通知及健康建议,减低病毒在社区扩散的风险。

为了协助「安心出行」程式落实应用,政府部门早于11月初为市建局讲解这个程式的执行细节、场所的登记程序及张贴二维码的安排等,以便及早部署。我们的物业管理团队与政府部门商讨后,整理市建局辖下各个提供公众服务的场所的清单及地址、类别和联络人等资料,向政府递交申请。因此,在程式推出前夕,每个场所已获发一个专属的场所二维码,使我们在程式推出的第一天,已可在各场地的出入口让市民「扫码」,记录他们进出场地的地点和时间。

这项抗疫措施要达致有效的防疫效果,需要不同业界的商户积极参与,才能够在类型广泛的公、私营场所提供二维码予市民记录行程资讯;市民更要积极下载和使用程式,养成记录出行的习惯,这样通过「官、商、民」三方合作,才能有效协助检疫部门追踪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的行踪。

昨日,我便和创新及科技局局长,一同前往市建局与合作发展商合营的商场荃新天地,实地了解场所二维码的应用。我乐见商场的发展商更加强宣传,在室内和户外的显示屏幕以及当眼位置,展示「安心出行」的宣传资讯;部分市民亦即场下载有关程式和「扫码」。

URA photo市建局行政总监韦志成前往荃新天地,了解市建局辖下商场落实应用「安心出行」流动应用程式的情况。韦志成进入商场前先用该程式扫描商场的场地二维码,记录行程。

URA photo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左二)与韦志成(左一)及信和集团副主席黄永光(右一),在荃新天地商场一间茶餐厅「扫码」,并听取店长讲述应用「安心出行」流动应用程式的好处。

至目前为止,市建局辖下43个场地,包括7个各区办事处、10个休憩空间、社区及教育设施、19个持有物业(包括焕然懿居和各活化项目)以及与发展商合营的7个商场项目,已贴出「安心出行」的场所二维码。为了促进更多商户参与计划,我们会继续与合营商场的合作伙伴,邀请更多包括大型食肆、戏院和零售店铺等的商户,一同参与「安心出行」计划。

市建局「健康码」第二版下月实试

我在过去的网志提及,在疫情反反复覆、本地不明源头个案仍未「清零」的情况下,应善用创新科技和大数据分享,制定更具成效的防疫、抗疫措施。除了配合政府的抗疫工作,市建局团队还在日常业务中实践「智慧抗疫」的范畴上作新尝试,例如在上月启动旺角山东街/地士道街重建项目并为开展项目进行冻结人口调查,我们便自行研发一个感染风险提示程式,透过定位系统,结合卫生防护中心公布的确诊个案大厦名单,提示同事避免进入有病毒传播风险的建筑物。这个名为市建局版「健康码」的程式,已在该次冻结人口调查中实试成功。

然而,「健康码」的第一版本是针对冻结人口调查工作而设,主要用作显示进行调查的同事的阴性检测结果,以及在过去7天没有进入有病毒传播风险的建筑物的标示,功能较为简单。相对于内地及海外城市供社会广泛应用、具备较全面定位追踪及风险提示功能的「健康码」系统,我们自行研发的市建局「健康码」只可算是「半成熟」的程式,例如它不能追踪同事在室内场所的行程,亦不能检视自己过去的行程纪录;健康申报功能亦只得阴性检测结果一项标示,而没有确诊或密切接触者这两个类别,难以全面反映用户的感染风险和状况。

我认为,应将「健康码」的功能进一步提升和扩大,以应用在日常生活及业务运作中,长远使用。为此,研发团队正加紧为程式开发第二版本。新版本程式会在行程记录、风险评估和健康申报三个层面,加入新的功能,加强同事的防疫抗疫能力。这个新版本程式已进入最后测试阶段,预计在下个月便可以给予所有同事,按其意愿自行下载和使用。

在行程纪录方面,程式除了有感染风险提示功能,还增设行程纪录搜索,将职员在过去14天的行程纪录,转化成互动地图,协助同事检视曾到访的大厦名单;程式还会列出接收过的风险提示纪录,而同事亦可为每宗提示纪录加入备忘,填报该次行程的目的、到访的单位和曾接触人士等详细资料,以备在需要时即时翻看有关纪录;一旦同事成为确诊者或密切接触者,经同事同意下,亦可下载行程纪录交予卫生防护中心,协助追踪有可能受感染人士,及早进行检测,防止病毒传播。

URA photo

「健康码」的第二版本增设行程纪录搜索,将职员在过去14天的行程纪录,转化成互动地图,方便查阅。

而为填补目前市建局「健康码」版本未能记录室内行程的不足,我鼓励同事同时下载政府的「安心出行」程式,以发挥相辅相成之效,更全面的减低病毒在社区扩散的风险;而同时,我亦希望市建局团队能探讨将市建局「健康码」主动连结「安心出行」的可行性,让两者的能功合二为一,例如为市建局「健康码」增加扫描「安心出行」场所二维码的功能,提升同事在应用「健康码」的便捷程度,只需利用一个程式便能记录户外及室内的行程。

分设「绿、黄、红」三色码  强风险评估

今年年初疫情在全球多个国家爆发时,我留意到内地、星加坡、澳洲等地方透过应用「健康码」系统,协助检疫部门识别和追踪确诊人士及其紧密接触者,取得显著的成果。故此,我特别提醒同事,在研发自家版本的「健康码」时,应借鉴内地和海外地方的经验,作为推出新版本程式时的参考。

以内地「健康码」程式为例,它采用「主动式」的追踪方案,当市民进出公共交通车站或公路收费站等交通枢纽,或政府办公室、商场和食肆等室内场所,都必须「扫码」记录行程。程式会将有关行程资讯上传至经加密的中央数据库作防疫用途。当某个场所出现确诊病例,内地的疾控人员能够快速检查该确诊人士发病前后的行程纪录,主动追踪与确诊者在同一时段和地点到访的密切接触者,将他们原来「绿码」的风险等级,调升至「黄码」或「红码」,并安排有需要的市民接受隔离。

我们团队在研发市建局「健康码」的第二版本时,亦会研究加入「绿、黄、红」三色「健康码」的类别。当职员使用程式作健康申报时,若持有阴性检测结果,及没有进入有病毒传播风险的建筑物的纪录,程式便会显示「绿码」;若程式侦测到同事的行程,涉及逗留在具病毒传播风险的建筑物,便会自动转作「黄码」。一旦同事成为确诊者,他们可透过程式进行健康申报,将风险等级升至最高级别的「红码」。

由于市建局的「健康码」程式是按同事的意愿和需要自由选择使用,程式内的行程纪录和「健康码」风险评估等私隐资料,亦只会储存在有关职员的个人手机内。

URA photo市建局「健康码」的第二版本,将加入「绿、黄、红」三种「健康码」的类别,以显示不同程度的感染风险和状况。

促进建立防疫数据平台 让「健康码」发挥更大功效

内地、星加坡和欧洲多个国家已广泛应用新科技和大数据追踪技术,协助阻止病毒蔓延,我留意到英国政府的科学顾问团队,今年3月底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报告[1]指出,推出可追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的手机应用程式,在抗疫过程中能够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

然而,不同的防疫程式也可能因为其不同的功能、编写模式、数据运算能力、搜集行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度、以至程式的普及程度等,而有所不同。若我们只依靠单一个应用程式,恐怕未能将大数据统一和结给、充份应用,为病毒源头追踪制定最高效的防疫计划。

我认为香港可借鉴内地和海外城市的防疫数据管理经验,探讨如何将不同程式内的防疫数据互联互通,例如容许用户将手机内市建局「健康码」程式的定位追踪资料,与政府防疫程式内的室内场所行程纪录,以至公共交通应用程式的乘搭纪录等,化零为整,综合储存在用户手机,在有需要时,用户能够一览过去的行程纪录,或将综合的行程纪录交予检疫人员跟进,提升防范病毒散播和追踪密切接触者的能力。

经过大半年的抗疫,我感受到政府每一个岗位的同事,皆努力不懈、坚守岗位做好防疫、抗疫的工作,并不断加强检测和配套设施,推动防疫程式的应用和普及,协助市民加强自身的防疫能力;各界包括市建局亦积极配合和推动,协助减低病毒扩散的风险。

然而,应用程式始终只是一个防疫工具,即使它的功能不断提升和扩大,由「半码」的版本迈向「完全版」,主要的功能亦只是协助市民记录出行及发出提示。我认为,要真正做到「官、商、民」同心抗疫,发挥香港版「健康码」的成效,最重要的是市民高度合作和自律,既要养成记录出行的习惯之余,亦能在确诊或成为密切接触者的时候,主动申报,让检疫部门能即时追踪病源,切断感染链,这样香港才可以打好这场抗疫持久战,尽快走出疫境。

 

[1]Controlling coronavirus transmission using a mobile app to trace close proximity contacts, The Big Data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Oxford(https://www.ox.ac.uk/news/2020-04-02-controlling-coronavirus-using-mobile-app-trace-close-proximity-cont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