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行政总监网志《挚诚.志成》

疫情无阻住户「上楼」 200重建户获编安置单位

我在上一篇的网志中,分享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下,市建局团队灵活应变,尽力调整业务和运作,避免市区更新的工作有所延误。

市区更新不只影响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更是改善市民在破旧环境生活的重要工作。不少居住在重建项目内楼宇的租客,每日面对残破失修的居住环境。这些租客一般需要等候一至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待市建局完成有关住宅单位的业权收购或政府收回业权后,才可以处理他们的安置安排,让合资格获得安置的租客,编配安置单位,改善生活。

因此,在这场至今已历时超过半年的抗疫持久战当中,我们需要做好防疫措施,尽量控制疫情及相关的防疫工作对市区更新的影响。过去,市建局团队检视和调整辖下各项业务的运作流程,并充分应用创新技术和智慧科技,克服困难,以追回受疫情影响而落后的工作进度,尤其在处理受重建影响租客的住户的安排,让他们能早日获得安置,改善居住环境。

疫情影响重建安置进度

疫情对市建局辖下重建项目的工作进度造成一定影响。在已开展的项目中,共有10个位于土瓜湾、中西区和大角嘴的重建项目,已进入收购和清场阶段;然而,这些重建项目内超过200位租客的安置及交还单位手续,因为疫情严峻及各项防疫措施实施的缘故,而无法如期进行,因而影响到连带的清场工作,以至其后的楼宇拆卸、招标等,亦要一并延迟。

以往当市建局完成重建项目内物业业权的收购后,便会为居于单位内的租客进行资格审查,按既定准则发放特惠津贴或提供安置。选择安置的合资格租客,在签署退租和交还单位的协议后,将获市建局发出一份可供选择的公屋及市建局安置大厦单位名单,并安排他们出席配楼,在民政事务总署人员现场见证下,亲自从抽签箱内抽出获编配单位的筹号。

然而,今年年初疫情爆发,政府在2月起实施「居家工作」安排,民政署安排人手提供见证的服务需要暂停;部份律师楼亦配合政府实行「居家工作」,使我们安排租客前往律师楼签署协议的手续亦受阻延。

除了人手限制,安排抽签配楼的场地亦受到影响。由于每一个配楼环节,皆有大约数十名租客一同参与,市建局以往需要租用面积较大的社区会堂,以容纳出席的租客及职员。在防疫措施及「限聚令」的实施下,社区会堂场地在今年上半年的大部份时间,均需要关闭;即使在4月至5月期间曾经重新开放予公众使用,但亦因使用人数的限制,未能用作举办抽签配楼这类有大量人群聚集的活动。由于上述种种的限制,共有4次抽签配楼安排需要延期,约250名租客受到影响。

突破疫情制肘 恢复配楼工作

我们考虑到受影响居民的迫切需要,为尽早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市建局团队应用视像会议程式,在今年5月开始恢复配楼工作,并租用九龙城一所酒店的大型宴会厅,以代替社区会堂,举办一次大型的抽签配楼,一次过为72名合资格租客编配公屋和安置单位。

团队将面积约4,000平方呎的宴会厅,特别设置为互相分隔的9个独立小房间,以8名租客为一组作上限,安排在每一个等候区内,让出席配楼的租客能在不同的房间等候抽签,确保职员与租客、以及租客与租客之间,有足够的社交距离。抽签现场亦要求职员和租客佩戴口罩、量度体温,并提供酒精搓手液等,做好防疫措施。

每名租客到抽签时,才会被带到独立的抽签区,抽出获编配的单位;我们亦将整个抽签过程,透过视像会议程式传送到每个等候房间内直播,让所有租客和民政事务总署人员参与和见证,在维持整个抽签程序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同时,尽力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防范病毒在社区传播的风险。

ura photo市建局安排在酒店宴会厅举行抽签配屋,合资格租客被安排于不同房间等待,期间以视像会议形式见证抽签过程(左);职员根据抽签轮候次序安排,引领相关租客到抽签区,亲自抽出获编配单位的筹号。

这次抽签安排运作顺利,参与的租客亦十分满意相关的防疫措施。参考这次经验,我们在5月至8月期间,另外进行了多场抽签配楼,连同之前的72名租客,合共已为240名租客编配安置单位,大部份租客现已按编配结果安排「上楼」。在这个疫情难关下,我对同事们能谨守岗位,展现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决心,加快处理重建项目内居民「上楼」的安排,减少他们对「疫」境的压力和焦虑,感到欣慰。

机械人为交楼场地消毒

除了安置重建项目内的租客得以「上楼」,在4月底落成的焕然懿居,我们亦尽力安排所有单位业主,完成所需要的交楼程序,尽快迁入新居。负责项目的团队在5月初展开交楼程序时,将交楼处的服务时间,由原来周一至周五延长至周日,一星期七天接受业主预约交楼;现场除采取一系列防疫措施之外,每个交收时段,每个楼层最多只有两个单位作交收,避免前往每楼层的人数太多,减少人群聚集。

我们更进一步应用智慧科技,为交楼场地加强防疫,同事们委托一间本地科研公司,引进一台由外地研发的服务机械人,改装作抗疫用途。这个机械人本身已具备了光学雷达和可探测深度的镜头,能够辨识场地布局,及避开行人和障碍物,并能自动设定合适的行走路线。研究团队更进一步为它添置消毒喷雾装置,以便为场地每个区域进行消毒,也加装红外线体温探测功能,为现场的业主及同行亲友量度体温。

ura photo在交楼期间,市建局在焕然懿居办事处安排一台抗疫机械人(左图),加强防疫。这台机械人配置消毒喷雾(中),可定时为场地消毒;它亦安装了红外线体温探测功能(右图),自动为业主及同行亲友量度体温。

这个机械人于6月至8月期间,在焕然懿居的办事处工作。每日定时以预设的路线行走,为场地消毒,为出席交楼的业主提供一个安全、安心的环境,协助我们团队顺利完成450首置单位的交收,让业主早日「上楼」。

推广「智慧抗疫」 加强社区抗疫力

这台「抗疫机械人」现已移师到旺角的唐楼活化项目「618上海街」,并因应场地及其公众设施的设置,进行优化,例如加入更多商场资讯,并增设视像对话系统,便利公众与管理处职员进行视像通话等,加强服务。

ura photo「抗疫机械人」现已在旺角「618上海街」的唐楼活化项目,投入服务。

市建局团队更积极应用更多创新技术,进一步加强楼宇内各项防疫设施的效能,例如研究优化大厦的污水排气管的设计,探讨加入空气消毒净化功能的可能性。我们已展开委聘工程顾问的招标工作,邀请相关服务供应商递交建议书,应用高效病毒滤网、紫外线消毒、光触媒杀菌或其他的创新技术,将排气管内的污浊空气彻底净化后,才在大厦天台及外墙等不同排气口排出,避免病毒吹向周边楼宇,减低社区传播的风险。这项研究将在旺角豉油街安置大厦以及即将落成的中环街市项目中实地测试。日后有进一步资料,我会在这网志向大家作详细介绍。

面对严峻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创新科技成为了一个抗疫的关键。我们将继续致力向市民提供与时并进的设施和服务,促进公众设施以至私人楼宇提升卫生水平和防疫设施的效能,全方位推动实践「智慧抗疫」,提升社区整体抗疫力,推动香港成为智慧宜居和健康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