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智慧科技 改良工程设计 提升中环街市设施水平
我在上月的网志分享了中环街市正在分阶段进行主体混凝土复修和加固工程的进度,其中位于2楼、现时连接半山行人扶手电梯及恒生银行总行的24小时行人通道的复修工程亦即将展开。为此,于12月24日(星期二)起,该部份需要暂时停用,而市建局亦预备了新的临时通道,令在工程期间,行人通道可继续保持运作,方便公众人士。
中环街市大楼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资源,市建局从大楼的保育活化规划,以至工程施工阶段所需要的临时措施安排等,都会审慎筹划。以这条临时通道为例,虽然只属临时改道工程,但我们应用创新科技,制订施工计划,预早解决地盘遇到的问题,尽量缩短工程时间;通道两边出入口和沿途,亦会有充足的照明和路线指示,方便市民了解改道详情并减低对途人日常来往的影响。我们预计,使用临时改道的安排大约需时七至八个月,预计至明年第三季第一阶段的工程完成后,市民便能使用
翻新后的永久行人通道。
市建局应用三维电脑模型来模拟24小时行人通道的施工计划(上图),提升工程效率;目前通道出入口已张贴告示和路线图(下图),方便市民了解改道详情。
革新中环大楼措施 方便市民使用
此外,我们亦借着全面翻新中环街市大楼的契机,革新大楼内为市民提供的各项设施,例如翻新后的行人通道,会增设一个公众洗手间设施,日后与新通道同样24小时对外开放,方便市民使用。虽然新洗手间的设计和管理,对整个庞大而复杂的中环街市保育活化工程来说,只是一项细部工程,然而,我们亦不会忽略当中的设计。市建局团队更为此,特意了解多个海外城市在提高洗手间服务水平的案例和经验,希望尽量完善街市大楼新洗手间的设计和内部各项卫生设备的规格,期望透过革新大楼的公众设施,以及提升其管理效率和保养水平,可为市民提供更舒适的环境。
在永久行人通道完成复修后,会与新公众洗手间同时开放予市民使用,届时,街市大楼现位于德辅道中的公厕便会关闭,以开展第二阶段的复修工程。现时运作中的公厕的使用率十分高,是地区居民、上班人士和旅客所需的基本设施。市建局在接手街市大楼的管理后,已增拨资源改善厕所的抽风系统和更换马桶等设施,以及安装空气净化器,改善环境和卫生状况。去年有地区组织进行了一项公厕调查,结果显示,中环街市公厕在改善设施后,卫生评分是中西区所有公厕中最高,反映我们过去在提升公厕管理的工作,得到社区认同。
然而,由于该公厕属于90年代的设计,在原来空间的建筑限制下,不能增加额外的卫生设备,满足公众频繁的使用需要;公厕亦难以全面更换现代化的抽风系统和排气管道,彻底处理内部异味积聚的问题。因此,市建局在计划活化街市大楼的同时,亦一并全面革新洗手间的设计和机电配备,提升整体环境和服务水平,以配合活化后中环街市成为城中一个新地标这项目标。
在设计新洗手间的布局和卫生设备时,我们除了要依据香港建筑法规订定的规划标准外,亦参考一些海外经验,当中日本属于发达国家之中,洗手间服务水平较高的地方,当地建筑业界致力推动洗手间服务水平的提升,加强国际城市的形象。在设计中环街市大楼的洗手间期间,刚巧有一位在日本留学攻读建筑和环境课程的香港学生休假回港,获聘到市建局实习,于是,这位学生便发挥所长,协助我们搜集日本当地关于洗手间设施使用的研究,进行翻译及筛选,并分享甚具参考价值的资料和数据,让设计团队能准确掌握重点,提升在这方面工作的效率。我们将配合街市大楼的建筑规划和内部空间布局,在外在条件许可下,尽量达到日本洗手间的设计标准,从轮候时间、设施便利、卫生环境和有效管理这四个层面,进行优化。
为提升至日本在轮候时间方面的设计标准,我们将增加中环街市大楼内各层男女洗手间的厕格总数,较香港订定的标准再增加约3成;考虑到女性轮候使用洗手间的时间一般较男性长,故此会较大程度地增加女洗手间的厕格数目,使男女厕格比例,由香港标准的1比2, 提升到大约每1个男厕格便有3个女厕格,并达到女性轮候使用时间不多于2.5分钟的基本要求,提升新洗手间的服务水平。
中环街市大楼内洗手间 皆设在无障碍通道可达之处
同时,市建局团队亦加强街市大楼新洗手间友善使用的功能,照顾不同需要的使用者。在每一楼层皆有洗手间设于无障碍通道可到达之处,其内部布局亦将采用无障碍设计;扩阔每个厕格的面积,方便使用者出入和使用;更设有无分性别的中性洗手间设施,方便家长照顾不同性别子女和成年人照顾不同性别的亲友;大楼亦设有婴儿护理室,而部份厕格内将装设婴儿坐椅,方便家长使用时可以同时看管婴儿。
在环境卫生方面,保持洗手间室内空气和地面干爽,是维持其良好卫生环境的关键。现时,一般本地公厕安装的抽风系统,属天花式设计,将空气由下而上抽到天花的抽气口排走。然而,这种抽风模式所造成的空气流动途径,容易让原来积聚在尿盆和厕格内的异味扩散到洗手间其他地方,影响其他使用者。
市建局团队借鉴日本的经验,尝试采纳新的抽气系统设计。在今年初,我们在于德辅道中的男厕内,试行在尿盆下方加设抽风口,借着向下抽风的设计将尿盆周边积聚的污浊空气直接从下方带走,而新鲜空气则会集中在洗手间上层流动,减少异味于洗手间内流动和扩散。根据承办商的汇报,在新增下层抽风口之后,异味积聚的情况大为改善,可见引入新设计和科技,确能为使用率高的公厕营造洁净卫生的环境。我们在活化后街市大楼的新洗手间内,亦会应用具备抗菌和自动除污功能的新型建筑物料铺设地面,改善地面的抗污能力,提升卫生水平和环境。
除了提升洗手间设施硬件的效能,我们亦要为洗手间制定周详的管理计划。除一般例行的基本清洁和检查,亦要安排周期性深度清洁和保养,包括检视墙身、地面和各卫生设施的损耗,尽早维修和更换。对于顽固污垢和平常难以清洁的地方(例如天花),则要安排专业清洁承办商,因应不同建筑物料、污垢特性和清洁剂效能等,进行较彻底的消毒和清洁,避免问题恶化。
「智慧洗手间」 提升中环街市整体管理效率
此外,我们亦善用智慧元素,推动未来市建局物业内的洗手间发展「智慧洗手间」,进一步改善管理效率。例如,在刚对外开放的618上海街活化项目,我们便在其中一个楼层的洗手间,试行装设智能气体感应器,根据感应器检测的20多种空气污染物(包括尿液释出的亚摩尼亚)浓度,自动调节抽风系统强度,毋须人手调较,大大提升日常管理的效率。此外,异味浓度水平的数据,亦会传送到物业管理中央系统,以便物业管理人员随时监测。若发现其浓度出现异常情况,物管人员可即时派人检查洗手间是否喉管破损渗漏等问题,及早更换和维修。
智能气体感应器可量度异味水平,自动调节抽风系统强度,并连接到物业管理系统(右图),通报管理人员。
位于厕格内的
智慧装置亦能提升使用者的体验。市建局团队现正研究在街市大楼活化后的新洗手间,为每个厕格安装门锁感应器,并于洗手间入口装设资讯显示屏,显示洗手间实时状况,包括使用中的厕格数目。这些资讯亦会传送到物业管理中央系统,以便物业管理人员根据各个洗手间的实际使用率,适时调整清洁频率及厕内不同配备的消耗,维持洗手间的良好运作。
现时距离中环街市完成活化还有约一年多的时间,我们正积极就大楼内各项公众设施进行详细设计工作,并制订合适的管理计划。我期望中环街市不只是洗手间做到卫生、整洁和便利市民,街市大楼的其余地方和不同的公众设施和休憩空间,也同样能与时并进,让这幢经历近百年的历史建筑,经市建局保育和活化后,有了新的生命、新的功能,重新融入社区,成为中环的新地标并继续为区内居民、上班人士和访港旅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