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携手打击反竞争行为 保障业主权益
竞争事务委员会(竞委会)于本月初入禀竞争事务审裁处,指三间工程公司及两名个别人士,为一个资助房屋项目提供装修服务时,涉嫌合谋瓜分和编配顾客及协调定价的反竞争行为,司法机构亦已根据《竞争事务审裁处规则》展开法律程序。我留意到,这是竞委会继去年8月入禀竞争事务审裁处向十间建筑工程公司在提供装修服务时,涉嫌订立和执行瓜分市场及合谋定价的协议,提出诉讼后,再次就涉及装修工程的合谋反竞争行为采取行动,而这更是竞委会首次向牵涉合谋的个别人士提出诉讼。
市建局十分支持竞委会的执法工作,并向业界带出强烈的讯息,但凡从事违法合谋行为并裁定属实,不论是公司或是个人身分,均需要面对法律的制裁。
同时,我们在竞委会9月初及去年8月就该两宗涉嫌违反《竞争条例》的公布,以及司法机构随后发布的通知中,覆查市建局「招标妥」服务电子招标平台已登记的400间注册一般承建商名单,并证实当中涉及的三间工程公司在「招标妥」的承建商登记名单之内。为此,我们现正进行强化 「招标妥」服务注册一般承建商的登记制度,一旦发现名单内任何承建商牵涉入与《竞争条例》有关的反竞争行为诉讼或判决,及有关《防止贿赂条例》有关维修工程的贪污诉讼或定罪,它们都不能在电子招标平台内下载任何大厦维修工程的标书文件及参与「招标妥」内的投标活动。我们会在大约一个月内,逐一通知已「招标妥」内登记注册一般承建商名单上的所有公司有关市建局的做法。
市建局亦会参考其他机构,例如房屋委员会、香港房屋协会等,在处理注册承建商涉及违反《竞争条例》、《防止贿赂条例》等的安排,包括在法律程序完成并作出判决结果后,若裁定违反相关条例或被定罪,该工程公司将被剔除在「招标妥」的承建商名单,以保障业主的权益。
根据竞委会资料,自《竞争条例》于 2015 年 12 月全面生效以来,竞委会收到逾 2,500 宗投诉及查询,当中六成涉及条例列明的「第一行为守则」,即包括围标、瓜分市场和合谋定价等合谋行为。这些反竞争行为,透过竞争对手之间订立协议,将市场分割、协调定价、不就某招标项目互相竞争、同意不争夺彼此的顾客或不将业务扩展至对手的市场或地域,令消费者的选择减少,而要支付较高昂的价格以获取服务或商品,最终令消费者和其他企业蒙受损失,损害整体经济。
在有关瓜分市场的投诉及查询中,涉及最多投诉及查询宗数的三项行业,其中之一为地产及物业管理业。与其有关的投诉和查询,涵盖大厦管理、物业买卖和地产代理等范畴,而当中以大厦维修有关的占最多。随着近年大厦进行维修保养工程的数量增加、涉及的金额平均上数百万元、甚至千万元计,政府十分重视这类围标、合谋订价和瓜分市场等合谋反竞争行为,因此各执法机构、有关部门和机构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包括加强执法、向业主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以及宣传教育等,提升社会对此的意识,防范有关违法的行为出现。
首先,由警方推行的「复安居」楼宇维修工程支持计划,会向参与计划楼宇的法团提供支持热线及防罪信息,有需要时会向法团提供意见,甚至派员出席与工程投标相关的业主大会或法团会议;警方,廉署和竞委会亦会设立专队,处理与各项楼宇复修资助计划有关的围标举报。市建局亦是「复安居」计划的成员之一,因此会透过这个平台,与各相关执法机构及政府部门举行定期会议,保持沟通和交换防贪及反竞争的意见,及早采取措施防止工程顾问公司、建筑承建商或任何人士使用不法手段,影响维修工程的招标及进行,协助业主在公平、公正及具竞争性的情况下,招标进行维修保养工程。在计划下,市建局亦负责宣传教育工作,包括为法团举行讲座,提高他们对防止围标的意识。
市建局明白不少业主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担心招标聘请承建商进行维修工程的过程中,被人有机可乘,因此市建局乐意成为业主和大厦法团的「扶手杖」,为他们提供相关的专业意见和指引,一步步协助法团妥善完成筹组工程所需的招标程序。市建局在2016年5月推出的「招标妥」楼宇复修促进服务,利用电子招标平台,尝试营造免受干预的公平投标环境,以减低业主在招聘承建商进行楼宇公共地方维修过程中可能出现围标的机会。
此外,市建局亦会向业主组织提供一套自助工具,指导他们筹组工程;「招标妥」服务亦包括安排独立专业人士,向业主组织提供包括工程费用估算的意见,让业主掌握工程涉及的范围和预算开支。「招标妥」自推出以来,已接纳逾720幢楼宇的申请,为合资格的业主组织提供所需的技术支持及专业意见,以帮助业主委聘工程承建商,进行楼宇维修保养工程。
市建局在7月已正式推行去年《施政报告》宣布的「楼宇更新大行动2.0」(「行动2.0」)及「消防安全改善工程资助计划」(「消防资助计划」),两项计划合共涉及50亿元的资助金额。由于受惠楼宇众多,为确保公帑运用得宜,所有参与这两项计划的楼宇,会自动登记参加「复安居」计划并必须使用市建局的「招标妥」服务,提高招标透明度并减低有可能对招标程序的操控,协助业主及法团顺利筹组有关维修工程。
大厦维修工程范畴复杂而庞大,并涉及大额费用,政府、执法机构、各专业界别必须多管齐下,透过公众教育提升意识、业界支持及规管、以至监察及有效执法等,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和系统,才是处理围标问题,保障业主权益,提高业主对大厦维修保养的重视和参与的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