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行政总监网志《挚诚.志成》

改造重设安置单位 改善租户生活环境

市建局于刚过去的星期五,以破纪录15,383元的收购建议呎价,向九龙城区三个重建项目的住宅物业业主发出收购建议,以期他们可以有足够的购买能力重置一间比现时楼宇状况较佳的新居所,搬离失修的楼宇,改善生活环境,我乐见部份业主在传媒访问时表示满意并打算接受市建局的收购建议。

市建局向住宅物业业主提出的收购建议,是以类似地区七年楼龄的假设重置单位呎价作为计算基础。随着近年本港楼价不断上涨,市建局向受影响业主发出的收购金额亦相应地提高,这亦无可避免地令市建局的收购开支有增无减。以市建局在过去一年于九龙城区开展的六个重建项目为例,涉及约1,800个业权,初步估算需要动用超过100亿元进行收购;这还未计算我们需要为近1,750个住宅租户作出的补偿安置,按照市建局于上个月通过调高给予租客的特惠津贴水平,在租户补偿方面的开支亦会提高。

这六个九龙城区重建项目,以地盘面积计算,它们加起来并不是市建局最大的项目,但涉及受影响业主和租户的数目约3,500伙,比起历来最大型的观塘市中心计划涉及近1,300个住宅业主和租户高出2.7倍。这些项目内有大量单位被改为劏房,当中更出现「一劏十」的情况,即是说,市建局收购一个出租单位并非只照顾一户家庭的特惠津贴或编配安置的安排,实际上是同时处理10户家庭的需求。


市建局同事日前处理九龙城区三个重建项目逾千封收购建议信件,准备寄出给业主。这是继观塘市中心项目后第二次同时处理如此数量的收购建议信件。

根据市建局给予租户的现行补偿机制,如租户符合入住公屋的资格,可获得市区公屋的安置;如租户因某种原因未获或仍在轮侯公屋安置,可获得特惠津贴,或在符合市建局的资格准则下,短暂入住市建局的安置大厦。市建局在上月亦公布,将这个安置安排延伸至涵盖该些在市建局收购前被业主迫迁的合资格住宅租客。

我希望藉此重申,这个补偿机制的理念建基于租户本身如不符合资格入住公屋,他们并不会因市建局的重建而享有长期租住与公屋水平相若的资助房屋待遇。一直以来,有相当数量受市建局重建项目影响的租户,其实也是符合房委会申请公屋资格并已在登记名册内正等待编配安排,正因如此,每年房委会也会预留公屋单位予这类合资格的租户作安置之用。倘若市建局在这个既定安排以外,利用安置大厦为不符合公屋安置资格的租户提供另类永久安置安排,这未免会导致现时的资助房屋政策出现不公平现象,对已轮候公屋多年才获编配或仍在排队轮候的所有合资格市民不公。

因此,市建局的安置单位并非替代租户因不符合公屋安置资格而提供的永久安置居所。这些安置单位具有流转性,是租户在轮侯公屋安置或寻找合适长期居所时的一个临时住屋安排,当租户获得安排公屋「上楼」或找到长期居所后,需要腾出单位让其他受市建局重建项目影响但未获或需轮候公屋安置的租户入住。

市建局现时有四幢安置大厦,分布于九龙旺角、荔枝角、大角咀和港岛西环,于80、90年代兴建作安置用途,平均楼高20层,提供约230个实用面积由30至115平方呎不等的一人或二人单位房间,以及约240伙平均约360平方呎的家庭单位。为配合当年的情况和需要,这些安置大厦部份室内布局采用共用洗手间设计,其间隔、设施以至配套已不合时宜。我们认为单位房间设有独立洗手间是今时今日住屋的基本设施,而现时安置住屋的需求以一、二人单位房间为多。有见及此,市建局决定为每个一、二人单位房间「改造重设」提供独立洗手间;此外,为应付需求,我们亦把提供予三人或以上住户、面积较大的家庭单位重新间隔改装,以提供更多备有独立洗手间的一、二人单位房间。有关翻新改装工程将涉及约130个单位房间,因受制于楼宇本身的结构负荷和间隔设计,部份改动需要修改建筑图则,以及符合现时相关建筑物条例的要求,因此,整个工程预计需时约两年进行,期间会分阶段将改装好的单位推出作安置之用。另外,作为鼓励楼宇定期维修的机构,市建局亦同时为安置大厦的公用地方进行适当的检验和维修,更换和修补老化的硬件设施,如修葺公用地方外墙及内墙油漆、更换排水渠管和食水喉管、改善消防装置、以及重铺天台防水层等,令住户有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面对土瓜湾六个重建项目约3,500个的受影响业主和租户,市建局早于去年10月推行「伙伴同行」探访计划,为居民提供额外支援和协助,至今已主动探访当中四个项目超过2,300个家庭及商户,讲解项目最新进度,并按他们的个别情况详细解说相关补偿安置政策及安排。

随着市建局在九龙城区开展的三个重建项目进入收购阶段,我们稍后亦需要处理该些项目内的住宅租户,预计一些暂时未能符合公屋安置的租户,将对市建局提供作短暂居住的安置单位有一定需求。故此,我们为安置大厦修缮单位的设施配套,优化居住环境,是一项适时的决定。我们期望可以协助这群租户,特别是居住在劏房和板间房的居民,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质素。当然,市建局安置大厦只属一个短暂和过渡性的居所安排,长远来说,各界应支持政府觅地作房屋用途,这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