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垂直城市」概念启发大专生创作「无障碍智慧信箱」 节省大厦空间 提高派递效率
市区重建局自 2017 年起,与香港专业教育学院(IVE)联手举办创意工程及建筑设计比赛,以支持本地学生的原创设计,同时宣扬市区更新的工作。今届比赛以市建局在观塘市中心 2.0 项目提出的「垂直城市」发展概念为题,鼓励参赛的同学思考在高密度发展的环境下,建立宜居、便利、具能源效益的居住及社区环境。
来自IVE电脑及电子工程高级文凭的队伍在导师的带领下,创作和设计出「无障碍智慧信箱」,赢得金奬及最佳智能设计奖。(左起:周诺熙、谢文沾(导师)、莫竣林)
「垂直城市」发展概念启发学生创意
旧区的已建设环境,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和使用,已变得残旧,区内设施亦因为人口增长而不敷应用;再加上部分旧区的发展密度已经相当高,可用的剩余地积比率有限,为更新旧区带来一定的局限。市建局近年积极研究以新思维突破市区老化的困局,包括「垂直城市」的发展概念,规划观塘市中心2.0项目,突破传统的平面土地规划思维,从二维空间延伸至三维空间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土地潜力,为楼宇扩充容量之余,亦让项目楼面面积的用途更具规划弹性;再结合「一地多用」概念,支援当区的经济民生活动需要。
比赛於今年1月展开,市建局邀请了IVE工程学科高级文凭的学生参与,发挥创意。参赛队伍须运用「垂直城市」概念,提交一个包含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筑设计,或发明一件智能家居装置、屋宇装备或公用设施,以推广智慧生活和提升旧区居民的生活质素。有关设计必须利用智能科技或资讯科技,例如人工智能(AI)、物联网 (IoT)、数据分析及云端科技应用等。
工作坊助参赛队伍了解规划概念
为了让参赛的同学对「垂直城市」这题目具备足够的理解和认识,市建局在3月时就相关课题举行工作坊,由市建局规划及设计部的专业人士,以观塘市中心2.0「垂直城市」项目作为例子,讲解相关概念,并分享项目如何结合「一地多用」概念,集住宅、商业、酒店、社区设施、休闲娱乐等多元用途,满足地区不同的发展需要。
工作坊亦邀请了俊和建筑控股有限公司工程主管 Rusper Patel工程师,与学生分享有关业界在建筑项目中所应用到的智能科技和兴建高层楼宇的挑战,启发参赛者构思创新科技在「垂直城市」及市区更新的应用,为作品寻找设计灵感。
8组参赛队伍进入决赛
由市建局及IVE代表组成的初赛评审团,於今年6月进行初审,选出8组参赛队伍进入决赛,再由决赛评审团,成员包括市建局非执行董事林增荣、职业训练局副执行干事王建国博士,以及市建局行政总监韦志成工程师,选出得奖作品。
参赛队伍向评审团介绍「无障碍智慧信箱」设计理念。
经过初赛和决赛精彩较劲,IVE 电脑及电子工程高级文凭学生黄伟成、周诺熙和莫竣林组队设计的「无障碍智慧信箱」,获得今届比赛的金奬及「最佳智能设计奖」。
「无障碍智慧信箱」的设计概念,是考虑到在「垂直城市」的规划下,大楼集住宅、商业、酒店、社区设施、休闲娱乐等多元用途,能善用土地资源并发挥最大规划裨益。不过,「垂直城市」结合多项用途时,令大厦的使用人数增加,而大厦的商户和住户每天都会收取大量的纸本信件或商业文件,令座落在「垂直城市」的大厦,需要设立大量的信箱存取信件,占用楼宇大堂空间 。而商户或住户亦有机会在同一时间领取信件,人多时甚至需要排队等候,导致人流拥挤、阻碍电梯大堂出入等问题出现。
有见及此,设计团队以银行柜员机的操作模式作为蓝本,在统一处理邮件的概念上,在大厦的邮件系统加入智能元素,设计了「无障碍智慧信箱」。这个智慧信箱透过光学文字辨识技术(OCR)及大语言模型(LLM)分析,帮助电脑准确地读取信封上列印或手写的资讯,这使电脑能够自动辨认每封信件标签上相应收件者的详细资料。
「无障碍智慧信箱」操作流程。
获奖队伍成员莫竣林称,用户可以透过行动应用程式,实时查看邮箱状态;而当有新邮件送达时,「无障碍智慧信箱」系统会向收信人发送手机通知,收信人登入手机程式时,可即时查看信件的相片,确保他们不会错过正等待的政府公函等重要信件。而且,由於手机程式设有遥距取信的功能,当收信人收到手机通知后,可安排家人到智慧信箱领取信件;此设计有助分散取信的人流。
同时,「无障碍智慧信箱」以柜员机式密封箱设计储存邮件,收信人可透过指纹辨识、IC 卡或行动应用程式提取信件,减低邮件泄密或被盗风险。而智慧信箱亦会加入「无障碍设计」,方便安装在不同的高度,令行动不便人士可以轻松收取信件,以应对未来「垂直城市」建筑中集结了不同人士的需要,提供更灵活及人性化的邮件传递方式。
「无障碍智慧信箱」核对信件资料后,可即时向收件人发送收到新信件的手机推送通知(左);收信人可即时拿取信件(右)。
香港专业教育学院(IVE)沙田院校工程系署理高级讲师谢文沾称,如果未来要投入应用和大量生产「无障碍智慧信箱」,相信现时所使用的运算处理器级别已足够应付,系统只需集中提升信箱的容量和内部的运送零件设计,故此涉及的成本应该不会大幅增加;理论上,若获得大厦的物业管理公司和住户授权,便可尝试在社区中应用。
另一成员周诺熙称:「平日课堂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创新科技、电子工程、编程等方面的知识,过往较少接触城市规划等范畴。参加今次比赛,让我们接触到主修学科以外的知识;而市建局安排的工作坊,亦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认识『垂直城市』这题目,从而让我们作出多方面的思考,发挥所学,以创意思维改善社区问题。」
作品展现同学前瞻性思考和洞察力
决赛评审团表示,多组同学从多方面探讨「垂直城市」的发展及可行性,例如一些作品以城市规划为核心,设计出「垂直城市」的社区蓝图;亦有部份作品是因应「垂直城市」可能衍生的环境衞生、便利性等问题,提出以应用AI、GPS、IoT等技术的创新解决方案。个别组别更探讨如何管理「垂直城市」常见的绿化面积,以达至减碳节能,入围作品均展现了前瞻性思考和洞察力。